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道强

作品数:151 被引量:645H指数:15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9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8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6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98篇水稻
  • 74篇育种
  • 54篇选育
  • 53篇种质
  • 50篇核心种质
  • 48篇优质稻
  • 34篇栽培
  • 28篇栽培技术
  • 24篇高产
  • 19篇水稻核心种质...
  • 18篇籼稻
  • 16篇性状
  • 15篇基因
  • 14篇优质水稻
  • 13篇高产栽培
  • 12篇高产栽培技术
  • 11篇食味
  • 11篇常规稻
  • 10篇育种理论
  • 10篇食味品质

机构

  • 150篇广东省农业科...
  • 34篇湖南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长江大学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广东省粮食科...

作者

  • 151篇黄道强
  • 140篇周少川
  • 134篇李宏
  • 92篇王志东
  • 88篇周德贵
  • 85篇卢德城
  • 68篇王重荣
  • 66篇赖穗春
  • 30篇陈宜波
  • 29篇李康活
  • 22篇王家生
  • 19篇缪若维
  • 15篇谢振文
  • 11篇黄慧君
  • 11篇吴玉坤
  • 7篇周汉钦
  • 7篇陈文丰
  • 6篇柯苇
  • 5篇付崇允
  • 4篇朱小源

传媒

  • 45篇广东农业科学
  • 23篇中国稻米
  • 9篇农业科技通讯
  • 8篇中国水稻科学
  • 8篇分子植物育种
  • 6篇中国种业
  • 5篇作物学报
  • 5篇福建稻麦科技
  • 5篇杂交水稻
  • 3篇中国农业科技...
  • 2篇科技导报
  • 2篇作物杂志
  • 2篇第七届中国青...
  • 1篇生命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粮食储藏
  • 1篇作物品种资源

年份

  • 3篇2023
  • 5篇2022
  • 12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7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6篇2013
  • 12篇2012
  • 3篇2011
  • 8篇2010
  • 6篇2009
  • 8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11篇2005
  • 8篇2004
1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稻优质食味的认知及育种实践被引量:16
2014年
从育种工作者的视角认知和评述了稻米食味品质及其相关研究。在整合稻米消费者、稻米经营(生产)者、品质学专家对优质食味认知的基础上,将稻米优质食味细化为米饭的软弹、滑、香,从米饭的优质食味、米饭的物理特性、稻米的物理特性、稻米的化学组成、水稻植株生物学特性、水稻基因等方面全面系统地梳理了稻米食味品质相关研究结果。介绍了优质食味品质育种实践及优质食味品种美香占2号及系列品种的培育,强调了食味品尝试验和拓宽育种亲本遗传距离对优质食味品质育种的重要性。
李宏周少川黄道强赖穗春王志东周德贵王重荣
关键词:水稻食味品质育种
优质稻新品种黄合占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应用实例
2012年
黄合占是以黄莉占为母本、(丰丝占/六合占)杂交中间材料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早晚兼用型常规优质稻新品种。该种属大穗型品种,在华南双季稻区可早、晚造兼用,2011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黄合占的选育过程、选育结果及高产栽培技术。
周德贵黄道强李宏卢德城赖穗春王志东王重荣李康活周少川
关键词:优质稻选育栽培技术
华南籼稻丰矮占1号回交导入系群体性状的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研究了以华南籼稻丰矮占1号为遗传背景的2套回交导入系群体在水种和旱种条件下农艺性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2套回交系群体的所有考察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产量分布较分散,并有高于轮回亲本丰矮占1号和低于供体亲本的导入系,而且产量的变异系数最高,株高的变异系数最小。2套回交系群体的结实率均表现为常规水种显著低于旱种,其他性状则表现为常规水种显著高于旱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Khazar衍生导入系群体的旱种产量与水种产量显著相关,而IR58025B衍生导入系群体的旱种产量与水种产量相关不显著,说明IR58025B带有较多或效应较大的抗旱基因/QTLs。
李宏卢德城黄道强赖穗春周德贵王志东周少川
关键词:水稻回交导入系抗旱性
优质水稻新品种黄粤丝苗的选育被引量:4
2013年
黄粤丝苗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应用优质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育成的早中晚兼用型优质水稻新品种,米质晚造达国标优质2级、省标优质2级,中抗稻瘟病,抗白叶枯病。2008—2009年中造,在研究室中稻育种圃中表现茎秆粗壮,抗倒性强,耐热性好,适合作中晚稻种植。2009—2011年晚造参加广东省区试,2012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黄道强周少川李宏卢德城赖穗春王志东周德贵李康活
关键词:水稻核心种质耐热选育
早中晚稻兼用型优质稻核心种质黄华占的优良性状与育种效应分析被引量:15
2008年
黄华占是由黄新占与丰华占杂交育成的早中晚稻兼用型优质稻核心种质,黄华占产量高于杂交稻汕优63,米质达国标1级,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同时还是一个两系恢复系。由黄华占衍生出的4个品种通过了广东省品种审定。黄华占的育成与利用证明了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的高效性。
周少川李宏黄道强卢德城赖穗春周德贵王志东付崇允李康活
关键词:核心种质育种
籼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介导籼粳交的籼稻育种被引量:3
2014年
为提高籼粳交育种效率,提出了籼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介导籼粳交的籼稻育种方法,其杂交模式为(IA/JB)F1/IR,即(籼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对细胞质雄性不育具有保持能力的粳稻品种)F1/具有恢复能力的籼稻品种或恢复系,全面探讨了该方法的技术细节,介绍了利用该方法选育籼型三系恢复系的育种实践。
李宏周少川黄道强赖穗春王志东周德贵王重荣
关键词:水稻籼粳交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种
以不育系为育种起点的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选育被引量:5
2013年
提出了以"不育系为育种起点的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选育"新程序,分析了新程序较传统育种程序和反向育种程序所具备的优势,阐述了新程序中核心育种材料近等不育系的选育过程。
李宏周少川周德贵黄道强赖穗春王志东王重荣李辉
关键词:三系杂交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优质香稻美香占2号的选育及启示被引量:6
2021年
美香占2号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培育的特优质香稻品种,是唯一连续3届获得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的籼稻品种。美香占2号是优质稻育种的重要里程碑,被公认为当今时代食味最好的籼稻品种,媲美甚至超越了举世闻名的泰国的Hhao DawkMali,在籼稻中至高无上的地位犹如粳稻中的中国稻花香和日本越光。介绍了美香占2号的成就及选育情况,回顾总结了美香占2号育种经验,提出了继续改良美香占2号的育种思路。
李宏周少川黄道强王志东王重荣周德贵陈宜波龚蓉赵雷潘阳阳
关键词:水稻常规稻育种
丰八占衍生系列优质杂交稻恢复系的系谱和育种利用被引量:9
2019年
丰八占是广东优质稻育种史上首个碾米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优良、抗病、高产新品种,其衍生系列品种黄华占、黄莉占、黄粤丝苗、黄广油占和五山丝苗及其配制的杂交稻组合在中国南方稻区年面积推广超过300万hm2,引领了中国南方稻区优质稻产业化进程。2000年本团队依据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和杂种优势假说,提出应用广东常规优质稻育种优势创新恢复系,全面提升杂交稻优质、高产和广泛适应性等综合农艺性状的构思,经过15 a的努力,在2015—2018年育成了黄华占、黄莉占、黄粤丝苗、黄广油占和五山丝苗系列优质杂交稻组合27个,68次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含引种许可)。对丰八占衍生部分恢复系及其杂交组合进行系谱和综合农艺性状分析,探讨其育种价值。
周少川王重荣赵雷李宏黄道强王志东陈宜波吴玉坤
关键词:杂交水稻系谱农艺性状
类回交育种的思考及拓展被引量:2
2017年
明晰了类回交育种提出的思路,揭示其本质并重新定义了‘类回交育种方法’。类回交育种在具体方法和育种领域上可进一步拓展,具体方法包括:多轮类回交;以单交F1表现优异的组合开展类回交;双亲遗传距离较远的组合开展类回交;单交后代不选目标性状,类回交后代筛选目标性状的类回交。领域可拓展到杂交稻育种,分别阐述了类回交选育恢复系、三系保持系、两系不育系的程序,分析了类回交育种的重要性,类回交在杂交稻上利用较常规稻上应更具成效。
李宏周少川黄道强王志东周德贵王重荣
关键词:杂交稻恢复系两系不育系常规稻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