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修建

作品数:162 被引量:279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北京市社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4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5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1篇艺术
  • 25篇哲学宗教
  • 16篇文化科学
  • 13篇文学
  • 10篇社会学
  • 10篇历史地理
  • 9篇经济管理
  • 2篇政治法律
  • 2篇语言文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66篇艺术
  • 47篇艺术人类学
  • 23篇人类学
  • 21篇文化
  • 21篇美学
  • 14篇审美
  • 13篇六朝
  • 12篇魏晋
  • 11篇学科
  • 11篇艺术史
  • 9篇语境
  • 8篇学科建设
  • 7篇学术
  • 7篇艺术学
  • 7篇审美人类学
  • 7篇美学研究
  • 7篇非物质文化
  • 7篇非物质文化遗...
  • 6篇原始艺术
  • 6篇社会

机构

  • 144篇中国艺术研究...
  • 15篇莱顿大学
  • 13篇中国人民大学
  • 7篇内蒙古大学
  • 6篇山东艺术学院
  • 3篇澳大利亚国立...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兰州大学
  • 2篇纽约州立大学
  • 2篇日本关西学院...
  • 2篇英国科学院
  • 1篇广西科技大学
  • 1篇贵阳学院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北京外国语大...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密苏里大学
  • 1篇丽水学院
  • 1篇深圳大学

作者

  • 157篇李修建
  • 5篇王永健
  • 5篇刘翔宇
  • 3篇孙晓霞
  • 3篇方李莉
  • 2篇尚竑
  • 2篇安丽哲
  • 2篇刘悦笛
  • 2篇荻野昌弘
  • 2篇张彦芬
  • 2篇高兰兰
  • 2篇霍华德·墨菲
  • 1篇杨光
  • 1篇练春海
  • 1篇罗小兵
  • 1篇鲁太光
  • 1篇刘伟冬
  • 1篇卢文超
  • 1篇张周瑞
  • 1篇任大援

传媒

  • 37篇民族艺术
  • 14篇内蒙古大学艺...
  • 6篇艺术探索
  • 5篇河南教育学院...
  • 4篇美术观察
  • 4篇南京艺术学院...
  • 4篇民族艺术研究
  • 4篇山东艺术
  • 3篇艺术评论
  • 3篇中国美学研究
  • 3篇艺术学研究
  • 2篇文艺争鸣
  • 2篇文艺研究
  • 2篇博览群书
  • 2篇思想战线
  • 2篇江南大学学报...
  • 2篇贵州大学学报...
  • 2篇长沙理工大学...
  • 2篇民间文化论坛
  • 2篇内蒙古艺术学...

年份

  • 5篇2023
  • 6篇2022
  • 4篇2021
  • 8篇2020
  • 13篇2019
  • 11篇2018
  • 8篇2017
  • 13篇2016
  • 20篇2015
  • 15篇2014
  • 15篇2013
  • 10篇2012
  • 6篇2011
  • 9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1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艺术人类学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李修建
关键词:艺术人类学艺术
恩斯特·格罗塞与审美人类学的诞生被引量:8
2013年
哲学家和民族学家恩斯特.格罗塞在1891年就发表了一篇文章,指出人类学能够解决美学中的一些最为基本的问题。他提出,只有使用人类学的经验性数据,以及语境和跨语境视角,审美偏好的普遍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才能很好地得以解决。格罗塞是第一个提出应用系统的人类学方法研究美学的学者。
范丹姆李修建
关键词:格罗塞审美人类学
翻译与艺术人类学学科建设——李修建研究员访谈
2022年
胡子轩:众所周知,学术翻译是一件“苦差事”,您编译文集的初衷是什么?李修建:诚如您所言,学术翻译非常辛苦。原因有二:一是耗时费力。翻译不比自己写作,自己写作可以信笔为之,不如意的地方,可以推倒重来,随意增删更改。翻译,尤其是学术翻译,首要的是尊重原文,保证准确,要弄懂、弄通每个单词、每句话的确切含义,再依照中文习惯流畅地表述出来,必须字斟句酌,不能有半点马虎。
胡子轩李修建
关键词:学术翻译
审美人类学:经验主义、语境主义和跨文化比较——范丹姆教授访谈录被引量:5
2013年
李修建(以下简称“李”):请简单介绍一下您的学习生涯和工作经历,您现在的研究领域和读书期间的专业是相同的吗?
范丹姆李修建
关键词:审美人类学跨文化比较经验主义语境主义访谈录学习生涯
青年文艺论坛第二十四期 青年亚文化与当代社会思潮
<正>时间:2013年5月16日下午14:30—18:00地点:中国艺术研究院334会议室李修建:大家下午好,论坛现在开始。本期论坛的主讲嘉宾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刘悦笛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孟登迎两位老师。这一期论坛题目是'...
李修建刘悦笛孟登迎
文献传递
价值论视角下的美学原理建构——评王旭晓教授的美学原理研究
2013年
王旭晓教授从事美学研究已有三十年了.她以美学原理研究为中心,广泛涉猎自然美、美育、企业文化、应用美学、中国美学等领域,著述宏富,成就斐然.除此而外,她还兼任北京市哲学会美学研究会会长、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等学术职务,对于推动美学学科的普及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李修建
关键词:美学原理价值论美学研究企业文化中国美学
艺术人类学:学科史以及当代实践的反思被引量:16
2013年
人类学将艺术置于其社会语境当中,通过阐明其语境是本土的还是全球的,拓展了艺术的概念。艺术是大多数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艺术人类学为我们理解创造过程和创造行为打开了门路。它为我们提供洞察力,了解人类认知体系。不了解和研究人类生活中美的地方,就会忽视数据资料,而数据资料能丰富我们对具体事物、天性、习性等因素的研究,而这些因素在社会文化进程和身份构成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艺术研究实质上是一个跨学科领域,它将人类学家、艺术家、艺术史学家和社会史学家召唤在一起,引领大家共同踏上一个激动人心的冒险之旅。
霍华德·墨菲摩根·帕金斯蔡玉琴李修建
关键词:艺术人类学学科史
求古慕雅:论《长物志》的审美趣味被引量:1
2020年
"长物"指多余之物,《长物志》一书,"所论皆闲适游戏之事,纤细毕具"。对世俗生活而言,"长物"乃身外之物,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则于心思敏感且情感丰富的文人来说,精致美好的物恰能况比身怀理想的自己,推己及物、以人观物,则物物皆着我之色,对物的凝视,正表征着以文震亨为代表的明末士人对自我的关注。
向芳李修建
恩斯特·格罗塞和艺术理论的“人类学方法”被引量:6
2013年
19世纪晚期,德国学者格罗塞认为新兴的人类学领域能够为美学和艺术理论研究提供一种支撑。格罗塞在1891年写出的《人类学与美学》一文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人类学不仅能提供非欧洲文化中的经验性数据,而且还给出了具有阐释力的语境性的和跨文化的比较视角。格罗塞回顾了丹纳、杜博斯、赫尔德等人的研究,他们都曾将人类学材料和视角应用于艺术理论和美学的研究之中。在格罗塞看来,人类学方法指的是对某一特定主题所进行的语境性的跨文化比较研究。他概要性地提出了艺术理论中的三个主题,即艺术的起源、艺术和美学中的普遍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他认为惟有运用人类学方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格罗塞的观点,体现出了19世纪的开放精神。
范丹姆李修建
关键词:格罗塞人类学语境跨文化比较
以悲为美:六朝音乐的悲剧意识探析
2015年
汉魏六朝,音乐以悲为美,尤其体现于挽歌和琴曲之中。挽歌在汉魏六朝乃一种葬礼制度,士人多有挽歌之作,更有众多士人在日常生活中喜听、喜唱挽歌。这种行为,一则表明了玄学思潮对个体生活的解放,他们冲决礼法束缚,任性而动,放纵不拘,追求身体的快感和生命的适意;一则道出了个体在面对纷乱世事面前的无奈与痛苦,彰显了悲苦的生命意识。蔡邕的《琴操》和六朝琴诗中,体现出了浓重的悲剧意识。究其根源,以悲为美的审美意识在中国文化中带有普遍性,具有深厚的文化渊源。
李修建
关键词:以悲为美挽歌琴曲悲剧意识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