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争明

作品数:16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脂联素
  • 4篇多态
  • 4篇胰岛
  • 4篇脂联素基因
  • 4篇细胞
  • 3篇代谢
  • 3篇单核
  • 3篇单核苷酸
  • 3篇单核苷酸多态
  • 3篇单核苷酸多态...
  • 3篇凋亡
  • 3篇多态性
  • 3篇葡萄糖
  • 3篇综合征
  • 3篇细胞凋亡
  • 3篇拉曼
  • 3篇核苷
  • 3篇核苷酸
  • 3篇高葡萄糖
  • 3篇NIT-1

机构

  • 9篇桂林医学院附...
  • 6篇广西医科大学
  • 4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西科学院
  • 1篇桂林医学院

作者

  • 16篇李争明
  • 7篇于健
  • 7篇黄漓莉
  • 5篇叶瑶
  • 4篇汪琳姣
  • 4篇刘晓玲
  • 2篇夏宁
  • 2篇龙艳
  • 2篇苏珂
  • 2篇刘红
  • 2篇荀靖琼
  • 2篇梁瑜祯
  • 1篇黄庶识
  • 1篇邝晓聪
  • 1篇周燕
  • 1篇杨帆
  • 1篇荣曦
  • 1篇莫如芬
  • 1篇胡璟
  • 1篇朱丽丽

传媒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药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国际内分泌代...
  • 1篇内科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桂北地区超重及肥胖调查及脂联素基因多态性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对桂北地区汉族体检人群肥胖及超重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探讨脂联素(APN)基因-11377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肥胖及超重的相关性。方法抽取参加健康体检的汉族成人5 318例进行体格检查、生化指标检测和肝脏B超检查。同时选择肥胖及超重患者(肥胖及超重组)和健康者(对照组)各80例,检测两组人群SNP-11377C/G,并进行分析。结果 1肥胖及超重患病率为36.9%,男性肥胖及超重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男46.4%vs女26.0%,P<0.01)。2性别(男)、年龄、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尿酸和脂肪肝均为肥胖及超重的危险因素。3肥胖及超重组与对照组APN基因-11377C/G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PN基因-11377C/G不同基因型与临床变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桂北地区汉族体检人群中存在较高的肥胖及超重患病率。2 APN基因SNP-11377C/G与桂北地区汉族体检人群肥胖及超重发病可能无明显相关性。
于健叶瑶汪琳姣黄漓莉李争明刘晓玲
关键词:肥胖超重流行病学调查脂联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
血清胱抑素C和脂联素与2型糖尿病高尿酸患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患者合并大血管病变与血清胱抑素C(CysC)和脂联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2011年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及门诊确诊的高尿酸血症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60例(A组)、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60例(B组)、2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60例(C组)及对照组40例(D组)的血清CysC、脂联素、血尿酸等指标,分析其与大血管病变〔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1 mm为IMT增厚,视为存在大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 A组、B组、C组血清CysC水平均高于D组,C组血清CysC水平亦高于A组、B组;A组、B组、C组血清脂联素均低于D组,C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亦低于A组、B组;C组的IMT均大于A组、B组,B组的颈动脉IMT大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IMT与脂联素呈负相关(r=-0.592),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尿酸、CysC呈正相关(r=0.461、0.504、0.685,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有CysC、脂联素、HOMA-IR、血尿酸、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论血清CysC水平升高、脂联素水平降低与高尿酸血症相关,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相关。
龙艳黄漓莉李争明荀靖琼胡璟莫如芬苏珂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胱抑素C脂联素
利拉鲁肽对AC3/cAMP/PKA/HSL脂肪代谢通路的影响及AC3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肥胖是胰岛素抵抗的主要特征之一,糖脂代谢紊乱与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肥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过度的脂质在脂肪组织和其他器官的异位堆积。利拉鲁肽(liraglutide)是胰高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
李争明
关键词:胰岛素抵抗利拉鲁肽环磷酸腺苷
桂北地区汉族代谢综合征与脂联素启动子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关系
目的 探讨桂北地区汉族代谢综合征(MS)与脂联素启动子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相关性.方法 筛选108例MS患者为MS组和76名健康者为对照组,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
汪琳姣于健叶瑶黄漓莉李争明刘晓玲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脂联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
激光光镊拉曼系统中高葡萄糖对NIT-1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
目的:观察随着凋亡率的增加NIT-1胰岛β细胞拉曼光谱的变化情况,揭示光谱学变化所反映的细胞生物学意
李争明刘红
文献传递
利拉鲁肽对白色脂肪的作用被引量:1
2020年
大量研究发现,减少白色脂肪,促进白色脂肪棕色化可以对抗肥胖及其共患病。利拉鲁肽作为一种新型降糖药及减重药,具有降脂减重的作用。然而在动物实验和人体研究中,利拉鲁肽对血脂的作用不尽一致,且其在白色脂肪及白色脂肪棕色化中的机制尚未得到阐释。因此,利拉鲁肽对白色脂肪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旨在更好的探索利拉鲁肽的减重机制。
陈妹妹梁瑜祯李争明夏宁
关键词:利拉鲁肽白色脂肪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干燥综合征及肾小管酸中毒1例报告被引量:1
2014年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干燥综合征是内分泌科少见的合并症,干燥综合征合并肾小管酸中毒患病率不少,但鲜见三者同时合并存在的报道。我院于2013年诊治1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干燥综合征及肾小管酸中毒患者,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30岁,已婚。因"反复乏力,四肢软瘫7个月"于2013年6月15日入院。
李争明于健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减退干燥综合征肾小管酸中毒
妊娠糖尿病大鼠视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的变化及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大鼠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的变化及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将20只健康SD孕鼠随机分为妊娠糖尿病大鼠(GDM)组10只、正常妊娠对照组(NC)10只。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一次性注射制备GDM大鼠模型。各组大鼠于分娩前及妊娠20d,测定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和血清RBP-4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①GDM组大鼠血清FPG、FINS、TG、TC、LDL-C、RBP-4、HOMA-IR高于正常妊娠对照组(P<0.05,P<0.01);②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GDM组大鼠HOMA-IR与FPG、FINS、TG、TC、LDL-C、RBP-4呈正相关(P<0.05,P<0.01)。③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提示,TG、RBP-4是影响GDM组大鼠HOMA-IR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 RBP-4水平的升高与GDM胰岛素抵抗有关。
于健周燕黎萍朱丽丽黄漓莉李争明刘小玲汪琳娇叶瑶
关键词:视黄醇结合蛋白质类胰岛素抗药性
妊娠相关暴发性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死胎1例被引量:2
2013年
1临床资料 患者,女,28岁,因“停经24周,口干多饮、恶心呕吐5d,胎动消失1d”,于2013年1月15日凌晨3时入住我院急诊科。2013年1月10日患者出现低热,并觉明显的口干多饮,伴有频繁的恶心呕吐不适,无明显腹痛,立即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当时查随机血糖高达38.66mmol/L,血钾6.93mmol/L,
李争明于健
关键词:暴发性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妊娠
桂北地区汉族体检人群代谢综合征调查及脂联素基因多态性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桂林北部(桂北)地区体检人群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情况及流行特征,并分析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M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2012年6~12月桂北地区汉族体检的成人5318例进行问卷调查和相关检查,分析MS患病率,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150例MS患者作为MS组和1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分析2组脂联素基因-11377C/G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结果该人群MS患病率为12.8%,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15.2%vs 10.0%,P<0.01);超重和(或)肥胖患病率最高(36.9%);性别、年龄、尿酸和脂肪肝均为MS的危险因素;MS组与对照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同基因型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血压、血脂和尿酸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桂北地区汉族体检人群MS的患病率明显增加,应加强综合防治,以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脂联素基因-11377C/G位点多态性与该体检人群MS发病可能无明显相关性。
汪琳姣于健叶瑶黄漓莉李争明刘晓玲
关键词:代谢疾病脂联素体格检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