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岩
- 作品数:49 被引量:215H指数:9
-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原发性甲状腺血管肉瘤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3例原发性甲状腺血管肉瘤进行临床大体分析、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患者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52~78岁。镜下肿瘤组织弥漫浸润甲状腺,肿瘤内可见不规则的相互吻合的血管腔,局灶血管腔内可见乳头状突起,部分肿瘤细胞实性片状排列。肿瘤细胞上皮样、梭形或多角形,胞质丰富、嗜酸性,细胞核圆形、空泡状,核仁明显。坏死与核分裂象显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细胞不同程度阳性表达CD31、ERG、Fli1、CD34、第八因子相关抗原、广谱细胞角蛋白。结论原发性甲状腺血管肉瘤是罕见的高度恶性的肿瘤,易误诊为甲状腺未分化癌;熟悉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血管内皮标志物检查可避免误诊。
- 李海李红霞朱岩张智弘范钦和
- 关键词:血管肉瘤甲状腺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 甲状腺非典型腺瘤86例临床诊断及预后分析
- 2010年
- 刘方舟朱岩董明敏张彤张园
- 后肾腺瘤5例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分析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后肾腺瘤(MA)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总结5例MA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学形态特征和免疫组化结果,并行文献复习。结果本组5例后肾腺瘤,男性1例,女性4例。CT平扫表现为界清低密度影;CT血管造影(CTA)提示瘤体呈少血管改变。肉眼观肿瘤境界清楚,呈灰白、灰黄色,质地中等;镜下肿瘤细胞小,均匀一致,核大质少,无异型性及核分裂象,肿瘤细胞呈腺泡状排列,可见乳头状结构,并可见砂砾体钙化。免疫组化示WT-1、CD57和vimentin均(+),S-100、CK7和CKpan部分(+),而CgA、Syn和EMA(-)。术后随访提示预后较好,无复发和转移征象。结论以病理学形态特征结合免疫组化有助于明确后肾腺瘤的诊断。
- 李明娜朱岩张炜明宋国新范钦和
- 关键词:后肾腺瘤病理免疫组化
- 淋巴结痣3例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淋巴结痣(N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3例NN进行组织学及免疫组化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中2例为女性,年龄分别为61岁和44岁,均伴乳腺癌,分别在腋窝淋巴结实质、被膜发现痣细胞;另1例为27岁男性,颈部淋巴结被膜及输入淋巴管周围见痣细胞。组织学均与皮肤皮内痣细胞相似,无核多形性和核分裂,胞质内见黑色素。免疫组化3例均为melan A和S-100(+),cytokeratin-pan(-),Ki-67(-)或<1%阳性;2例HMB45(-),1例HMB45(+),2例p16(+)。术后随访9~13个月,3例均无复发及转移。结论 NN是少见的良性病变,根据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特征可确诊,临床中应与淋巴结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及转移癌相鉴别。
- 程琼琳李霄宋国新范钦和张智弘朱岩
- 关键词:免疫组化临床病理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 2013年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pseudopapillary neoplasms,SPN)是一种较少见的、组织发生未定的、低度恶性的肿瘤,发生率仅占胰腺外分泌肿瘤的1% ~2%.本研究参照2010年第4版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1]分析21例SPN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和涟水县人民医院病理科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诊断为SPN石蜡包埋标本共21例.
- 张智弘范钦和朱岩张炜明宋国新乔东方
- 关键词: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NEOPLASMS临床病理特征
- 多中心透明细胞型软骨肉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型软骨肉瘤(clear cell chondrosarcoma,CC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C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影像学表现、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行HE、免疫组化染色及基因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26~51岁,平均年龄37.8岁;发病部位:股骨4例,肱骨1例,胸椎1例。临床表现均为长期疼痛,2例合并骨折。眼观:手术切除标本肿瘤最大径2.0~8.5 cm;镜检:肿瘤细胞呈分叶状、片状、巢团状分布,瘤细胞胞质透明,小叶中央可见骨小梁或成骨,小叶周围可见散在破骨样巨细胞,2例可见局灶经典型软骨肉瘤成分。免疫表型:肿瘤细胞S-100阳性,1例CKpan阳性,SATB2在骨母细胞中阳性,而在瘤细胞中阴性,Ki-67增殖指数为2%~5%。分子检测示IDH1/IDH2、H3F3A均为野生型。2例于术后14、44个月复发,其中1例同时转移到锁骨。结论CCC属软骨肉瘤亚型,绝大多数位于长骨骨骺和干骺端,以股骨近端最为多见,组织病理学以透明细胞、不规则骨小梁及破骨样多核巨细胞为特征,因其临床多呈低侵袭性,正确识别该亚型可避免临床过度治疗。
- 鲍美玲李海朱岩汤代军饶秋张丽华赵有财潘敏鸿
- 关键词:软骨肉瘤透明细胞型多中心DNA测序荧光原位杂交
- 甲状旁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2
- 2009年
-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甲状旁腺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病理和影像学结果及治疗方法。结果42例患者中男8例,女34例,男女比例为1:5.25;年龄12—77岁,中位年龄39岁;甲状旁腺癌2例,甲状旁腺腺瘤29例,甲状旁腺囊肿11例。临床表现有颈部肿物40例次、骨质疏松或骨纤维囊性变34例次、泌尿系统症状29例次、声音嘶哑7例次、消化性溃疡4例次、呼吸困难及吞咽受阻症状3例次、胸腔内肿物3例次、淀粉酶升高2例次等。术前定性检查采用血清钙离子及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检测。术前定位检查分别采用B超、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CT、MRI。甲状旁腺腺瘤29例经手术治疗,28例症状缓解,1例手术后23个月复发;甲状旁腺囊肿11例均经手术治疗,随访未见复发。甲状旁腺癌2例均经手术治疗,分别随诊28个月和50个月均无瘤生存。结论血清钙离子及甲状旁腺激素检测结合B超、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CT、MRI有助于甲状旁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手术为首选治疗方式,甲状旁腺囊肿行单纯肿物切除术,甲状旁腺腺瘤的主要手术方式为双侧颈部探查术,甲状旁腺癌的首次手术应为根治性手术。
- 刘方舟董明敏朱岩张园范钦和
- 关键词:甲状旁腺肿瘤甲状旁腺切除术
- 颅外异位垂体腺瘤3例临床病理观察
- 2016年
- 目的探讨颅外异位垂体腺瘤(EPA)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搜集并分析3例EPA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及电镜特点。结果 3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0岁;2例位于鼻腔,1例位于鼻咽顶正中。镜下见形态单一的肿瘤细胞排列呈实性或器官样、梁索状,瘤细胞巢间分布纤细血管,核多形性、核分裂象及坏死罕见。3例肿瘤细胞Syn、Cg A和CD56均强(+),2例分别为ACTH、TSH(+)。结论 EPA是一种罕见的预后良好的肿瘤,结合临床(特异内分泌症状)、影像学(蝶鞍外中线部位界清肿块)及病理组织学(神经内分泌及垂体激素标记物阳性)可确诊,手术完全切除可治愈,不能全切者术后辅以放疗或药物治疗。
- 朱莹刘方舟宋明强范钦和张智弘宋国新朱岩
- 关键词:异位垂体腺瘤鼻腔免疫组化
- BI-RADS 4类乳腺肿块超声造影表现不均匀性增强的病理对照分析
-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BI-RADS 4类乳腺肿块,超声造影具有不均匀性增强表现的病理基础.方法:收集常规超声BI-RADS 4类,超声造影表现不均匀性增强的乳腺肿块96个,对肿块进行常规病理检测及免疫组化染色,计算微血管密...
- 李奥林红军栗翠英巩海燕朱岩李霄杨春青李涛
- 临床N_0期乳头状甲状腺癌中心区淋巴结处理的效果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乳头状甲状腺癌颈部中心区淋巴结处理方式及原则。方法:回顾分析江苏省肿瘤医院1998至2007年收治的112例临床N0期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治原发灶的同时,分析中心区淋巴结清扫术与术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全组总的5、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和98%,累积颈部复发率分别为4.46%和8.93%。临床N0期乳头状甲状腺癌行Ⅵ区淋巴结摘除者65例,其中有22例淋巴结阳性,单纯腺叶切除术及腺叶切除+Ⅵ区肿大淋巴结摘除术两种术式在随访中的颈淋巴结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临床N0期乳头状甲状腺癌5、10年累积生存率无差别,原发灶肿瘤无包膜以及多发病灶对中心区淋巴结转移有显著影响。Ⅵ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应同时完成患侧腺叶切除+Ⅵ区淋巴结清扫术,可减少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
- 刘方舟张园朱岩
- 关键词:乳头状甲状腺癌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