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明
- 作品数:69 被引量:421H指数:13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World Wildlife Fund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饥饿状态下大黄鱼幼鱼能量收支的研究被引量:4
- 2002年
- 研究了饥饿状态下大黄鱼幼鱼的能量收支 .结果表明 ,其排泄能及代谢能与体质量均成指数关系 ,排泄能与温度正相关 ,代谢能与温度之间为二次函数关系 .体质量对饥饿状态下的能量分配模式没有显著影响 ,其平均能量收支方程为 :30 .2 3U +6 9.77R - 10 0G =0 .
- 朱小明王兴春姜晓东王桂忠陈启发
- 关键词:大黄鱼幼鱼代谢能体质量温度
- 生态能学与虾蟹幼体培育被引量:22
- 1998年
- 甲壳动物摄食获得的能量用于存活、生长、蜕皮变态。由于食物消耗率的限制作用,使动物生长受环境制约,而热量损失(代谢)依赖于可利用能量的分配。能量代谢各组份间存在“对换”,代谢各组份间能量分配是受基因控制的,制约于神经激素、酶等内部调节机制,但又依赖于外...
- 朱小明李少菁
- 关键词:虾类蟹类幼体培育
- 锯缘青蟹一种球状病毒的分离和组织病理观察被引量:4
- 2007年
- 从患病锯缘青蟹组织中分离出一种无囊膜球状病毒,直径50-60 nm.通过病理切片观察,病蟹肝胰腺、肌肉、心脏、肠和鳃等多处组织器官受到感染,该病毒分布在细胞浆中,呈晶格状排列,不形成包涵体;这种病毒会导致细胞瓦解,细胞核肿大变形,核质聚缩,核膜破损,肌丝断裂,线粒体坏死等症状.
- 邹清秦骥朱小明
- 关键词:锯缘青蟹球状病毒组织病理
- Ⅰ.厦门港小型浮游生物对可溶性活性磷吸收和再生的初步研究 Ⅱ.几种浮游单胞 藻磷营养盐代谢的初步研究
- 朱小明
- 孵育温度对锯缘青蟹幼体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1
- 2002年
- 研究了锯缘青蟹抱卵蟹培育和胚胎发育及孵化温度对刚孵化第 1期状幼体 ( Z1)干重 ( DW)和比能值 ( EC,J/mg)以及对幼体发育和存活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胚胎发育随孵育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但孵育温度与刚孵化幼体的干重和能量 ( E,J/ind)没有明确的相关性 ;而抱卵蟹培育和胚胎发育期间孵育温度的日温差对刚孵化青蟹幼体的干重和能量有明显的影响 ,并对幼体的存活和进一步发育产生影响。当孵育温度日温差≥ 2℃时 ,胚胎发育不整齐 ,孵化不同步 ,死卵或孵出原状幼体的比例高 ;孵化出的第 1期状幼体一般都无法蜕皮进入第 2期。孵育温度日温差与刚孵化幼体的干重或能量的相关性不确定 ,但当孵育温度日温差≥ 2℃时 ,刚孵化的状幼体的个体干重和能量的乘积 ( DW× E) <0 .74 6的几率显著增加 ,幼体可养活的几率极小 ,( DW× E)可作为判断刚孵化的第
- 朱小明李少菁金建锋
- 关键词:锯缘青蟹幼体质量干重
- 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象山港海洋牧场区食物网基础与营养级的研究被引量:30
- 2013年
- 本研究对2011年春季和秋季在象山港海洋牧场采集的生物消费者及其食物源样品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通过IsoSource模型计算该海域生物的食物网基础并利用氮稳定同位素数据计算消费者的营养级.结果表明:该海域生物消费者食物源的δ13C值范围介于-13.75‰~-24.29‰之间;根据δ13C值可以将其食物源分为4类:浮游植物、大型海藻、悬浮颗粒有机物(POM)、沉积相颗粒有机物(SOM).浮游植物和SOM是该海域生物食物网的基础,对消费者的碳源贡献率(50.27%)比较大,大型海藻也是消费者的重要碳源(贡献率为35.5%),POM对消费者的碳源贡献率为13.7%.消费者的δ15N值则介于5.40‰~11.85‰之间,消费者的营养级介于2.0~3.7级之间,不同食性的鱼类处于食物网中不同的地位,浮游生物食性的鱼类位于食物网的底端,游泳生物食性的鱼类处于食物链的上层.
- 魏虎进朱小明纪雅宁姜亚洲林楠王云龙
-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食物网营养级象山港
- 转胸腺素基因螺旋藻的表达及免疫增强活性研究被引量:4
- 2005年
- 胸腺素α_1(Tα_1)是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28肽,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构建获得了转Tα_1)基因螺旋藻,分别得到了1~4个串联目的基因的表达株,ELISA和HPLC检测结果表明:最高表达量可达藻细胞可溶性蛋白的7%,通过饲喂鳗鱼苗试验表明能有效提高鳗鱼苗体内的胸腺素含量,增强鳗鱼苗的免疫力。免疫增强蓝藻作为鱼类饲料添加剂适口性好,每公斤饲料适宜添加量为0.5~1.0 g,可望成为水产养殖的新型免疫增强饵料藻。
- 章军徐虹周克夫刘仁海朱小明
- 关键词:螺旋藻转基因胸腺素免疫增强
- 免疫增强蓝藻作为日本鳗鲡黑仔饲料添加剂研究被引量:3
- 2005年
- 免疫增强蓝藻是把胸腺素α_1(Tα_1)基因转移到蓝藻——聚球藻PCC 7942(Synechococcus sp.PCC7942)染色体上后获得稳定表达的转基因蓝藻,经小鼠实验初步表明其具有生物学活性并且口服有效。通过采用该免疫增强蓝藻饲喂日本鳗鲡(Anguillajaponica)黑仔,并采集分离了一种鳗鱼养殖流行性发病弧菌,对饲喂了免疫增强蓝藻的黑仔鳗进行多次感染试验,结果表明:饲喂添加免疫增强蓝藻的饲料后,黑仔鳗各检测组织器官Tα_1含量显著提高;免疫增强蓝藻提高了试验鱼的免疫能力,增强了试验鱼的抗逆、抗病菌感染能力,并具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免疫增强蓝藻作为鱼类饲料添加剂适口性好,适宜添加量为0.5~1.0 g·kg^(-1)。
- 朱小明章军刘少萍
- 关键词:胸腺素Α1日本鳗鲡黑仔
- 几种单胞藻对褶皱臂尾轮虫的营养强化研究被引量:10
- 2012年
- 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小球藻、牟氏角毛藻、球等鞭金藻和投喂不同藻类后12h的褶皱臂尾轮虫的脂肪酸含量。试验结果表明,不论是投喂单种藻类还是2种混合藻类,强化后的轮虫其体内的脂肪酸含量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单链脂肪酸及低度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在投喂前后没有变化,各种脂肪酸的含量界于未强化的轮虫和所投喂的单胞藻饵料含量之间。3种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除了二十二碳六烯酸因在牟氏角毛藻中含量较低,在单独投喂牟氏角毛藻后的轮虫中未检测出外,其余均与其所投喂的单胞藻的脂肪酸一致;轮虫中被检出的3种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在单种藻类试验组中均低于所投喂藻类的含量;在2种藻类混合试验组中界于2种单胞藻含量之间。混合藻类比单种藻类强化轮虫具有更加全面的营养效果。
- 李磊朱小明方芳吴洪喜
- 关键词:饵料褶皱臂尾轮虫脂肪酸营养强化
- 厦门筼筜湖修复植物海马齿根际细菌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初步研究
- 目前对污染环境中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已经成为生态修复的热点之一。以海马齿(Sesuvium portulacastrum)为主的植物修复技术在厦门市筼筜湖已初步展开。为研究海马齿根系对湖水中细菌丰度和碱性磷酸酶活性(APA...
- 李凯朱小明黄凌风
- 关键词:植物修复海马齿碱性磷酸酶活性根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