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凤歧

作品数:7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化学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主题

  • 4篇沙星
  • 4篇配合物
  • 4篇SM
  • 3篇氟沙星
  • 3篇ND
  • 3篇PR
  • 2篇氧氟沙星
  • 2篇稀土
  • 1篇大学化
  • 1篇大学化学
  • 1篇药学
  • 1篇药学教育
  • 1篇乙酰
  • 1篇乙酰胺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增敏
  • 1篇增敏
  • 1篇诺氟沙星
  • 1篇吡啶
  • 1篇无机

机构

  • 7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7篇曹凤歧
  • 2篇陈颂仪
  • 1篇汤启昭
  • 1篇王尔华
  • 1篇严拯宇
  • 1篇周桑琪
  • 1篇钟淼
  • 1篇华维一
  • 1篇姚文兵
  • 1篇张秀芝
  • 1篇李丹

传媒

  • 4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稀土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药学教育

年份

  • 1篇2009
  • 1篇1999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2篇199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La、Pr、Nd、Sm-氧氟沙星配合物的制备及表征被引量:6
1996年
合成了La、Pr、Nd、Sm-氧氟沙星四种新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得到配合物的组成,由于配体具有两性结构,以盐的形式与中心离子配位;利用红外光谱,确证了配体与中心原子的键合方式为氧氟沙星中的羧基氧以双齿与中心离子蝥台;X射线衍射证实配体和配合物具有不同的品型,配合物为新的化合物,而不是由稀土无机盐与氧氟沙星组成的简单加合物。
谭家风曹凤歧
关键词:氧氟沙星配合物
大学化学基础课程的设计
1999年
多年来,由于药学的发展与化学息息相关,药学教育是化学模式,课程设置、课时安排一直以化学为主。然而,近年来生物学令人瞩目的发展已使其研究对象从细胞、亚细胞扩展到分子,生命现象、生命行为、疾病成因等,皆可以从分子角度来解释。根据病理病因学、分子病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酶的作用机制等来设计、合成、筛选药物已成为现实。
曹凤歧姚文兵钟淼金祖德华维一
关键词:大学化学基础课程药学教育晶体结构无机化学反应化学平衡
Nd、Sm-氟罗沙星配合物的制备及表征被引量:4
1994年
为研究稀土-氟喹诺酮类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合成了Nd、Sm-氟罗沙星二种新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得到配合物的组成,发现由于配体具有两性结构,配体以盐的形式与中心原子配位;利用红外光谱,确证了配体与中心原子之间的键合方式为氟罗沙星中的羟基氧以双齿与中心离子螯合;紫外光谱表明配体与中心原子之间的键合作用较弱;X射线衍射推证配体和配合物具有不同的晶型,配合物为新化合物,而不是由稀土无机盐与氟罗沙星组成简单加合物。
曹凤歧张秀芝王尔华
关键词:氟罗沙星配合物
Pr、Sm-刺槐甙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被引量:6
1993年
刺槐甙(又称蒙花甙或金合欢素-7-鼠李糖葡萄糖甙)为中药野菊花的有效成分之一,属黄酮类衍生物,它对慢性肠道炎有较好的疗效,对多种细菌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曹凤歧陈颂仪
关键词:稀土配合物
Cu(Ⅱ)、Ni(Ⅱ)-2-巯基吡啶-N-氧化物的制备及表征被引量:4
1995年
为开发过渡金属配合物药物,研究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合成了Cu(Ⅱ)、Ni(Ⅱ)-2-巯基吡啶-N-氧化物两种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得到配合物的组成;利用红外光谱确证了配体和中心原子之间的键合方式;摩尔电导表明在有机溶剂DMSO中,配体与中心原子之间的化学键为非离子型,配合物以非电解质形式存在;紫外光谱表明中心原子对配体的共轭体系有一定的影响。
陈颂仪曹凤歧刘永进
关键词:配合物
La、Pr、Nd、Sm—氧氟沙星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抗菌活性被引量:14
1993年
本文合成了La、Pr、Nd、Sm—氧氟沙星的4种新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确证了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用系列试管稀释法测定了配合物的体外抗菌活性。
曹凤歧周桑琪汤启昭
关键词:稀土族氧氟沙星络合物
功能性硫化镉纳米粒子荧光增敏法测定诺氟沙星被引量:7
2009年
室温条件下在水溶液中以硫代乙酰胺和硝酸镉为原料,采用微波法合成了粒度分布均匀、分散性好的CdS纳米粒子,在pH7.4时,CdS纳米粒子的荧光强度能够被诺氟沙星增敏,且CdS纳米粒子的荧光光谱显示其带边发射位于495nm,缺陷发射位于565nm而且不明显,所以表明合成的CdS纳米粒子的光学性质较好,同时紫外吸收光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也证明了此推论。同时考察了缓冲液、pH值、离子强度、反应时间和温度等条件因素对CdS纳米粒子-诺氟沙星复合体系荧光光谱特性的影响。探讨了在最佳实验条件下,CdS纳米粒子与诺氟沙星之间的可能作用机理,荧光光谱法显示CdS纳米粒子的增加强度与诺氟沙星浓度成正比,其浓度范围为1.25~11.25μg·mL-1或11.25~100.0μg·mL-1,检测限为1.5×10-3μg·mL-1。该方法为研究诺氟沙星含量测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同时为研究其在体内代谢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曹凤歧李丹严拯宇
关键词:CDS纳米粒子硫代乙酰胺诺氟沙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