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馀信

作品数:51 被引量:161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7篇血吸虫
  • 27篇日本血吸虫
  • 27篇吸虫
  • 19篇免疫
  • 8篇疫苗
  • 8篇基因
  • 7篇蛋白
  • 7篇重组蛋白
  • 7篇抗原
  • 7篇克隆
  • 7篇虫病
  • 6篇血吸虫感染
  • 6篇隐孢子虫
  • 6篇日本血吸虫感...
  • 6篇重组抗原
  • 6篇孢子虫
  • 6篇吸虫感染
  • 6篇细胞
  • 6篇小鼠
  • 4篇蛋白疫苗

机构

  • 49篇中国疾病预防...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江苏大学
  • 2篇湖北省疾病预...
  • 2篇中国预防医学...
  • 2篇青海省地方病...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滨州医学院
  • 1篇上海市肺科医...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徐州医学院
  • 1篇安徽省血吸虫...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51篇徐馀信
  • 50篇曹建平
  • 38篇沈玉娟
  • 21篇刘述先
  • 20篇卢潍媛
  • 16篇胡媛
  • 13篇袁忠英
  • 13篇李小红
  • 11篇汤林华
  • 10篇王燕娟
  • 7篇宋光承
  • 7篇周何军
  • 5篇陈勤
  • 5篇刘海鹏
  • 5篇臧炜
  • 4篇王虎
  • 4篇姜岩岩
  • 4篇官亚宜
  • 4篇韩秀敏
  • 4篇王莹

传媒

  • 16篇中国寄生虫学...
  • 14篇中国血吸虫病...
  • 6篇国际医学寄生...
  • 2篇Chines...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年份

  • 4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0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2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硫氧还蛋白基因及其克隆表达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硫氧还蛋白(SjcTrx)基因的序列及其克隆表达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公开的SjcTrx基因具有序列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及编码相应的氨基酸序列。本发明还公开了SjcTrx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曹建平韩海勃刘述先徐馀信汤林华沈玉娟李小红卢潍媛
文献传递
日本血吸虫新基因Sj79的分子特征及RNA干扰效应
2015年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新基因Sj79的结构特征及特点,并进行RNA干扰以观察其RNAi效应,为进一步研究其在抗血吸虫生殖发育中的作用及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NCBI数据库中已公开的日本血吸虫EST序列信息对Sj79的分子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并对不同虫期和性别血吸虫的Sj79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对雌虫进行Sj79的siRNA浸泡干扰,干扰后采用定量PCR检测Sj79转录本相对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Sj79蛋白的开放阅读框含有696对碱基,由一个外显子构成。该基因具有明显的期特异性,在雌虫中转录水平较高。siRNA片段浸泡3 d后,低剂量(20 nmol/L)siRNA-1组Sj79转录本的表达水平[(41.0±12.3)%]低于siRNA-NC组[(103.2±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P<0.05);高剂量(200 nmol/L)siRNA-1组[(15.8±10.9)%]、siRNA-2组[(11.1±8.8)%]虫体Sj79转录本的相对表达水平均低于siRNA-NC组[(100.1±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44、27.84,P均<0.01),前二者对Sj79转录本的转录抑制率可达84.2%、88.9%。si RNA片段浸泡7 d后,仅低剂量siRNA-1[(43.4±4.5)%]、siRNA-2[(62.5±5.4)%]干扰后虫体Sj79转录本的相对表达水平低于siRNA-NC组[(100.4±5.2)%](t=8.33、5.07,P均<0.01)。结论本研究完善了Sj79基因的mRNA序列和基因组信息,了解了其结构特征,并用siRNA干扰法筛选到了有效的si RNA-1和si RNA-2片段,有利于后续观察Sj79分子干扰对体外雌虫产卵的影响。
姜岩岩袁忠英徐馀信臧炜曹建平王莹尹建海沈玉娟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分子特征RNA干扰
诊断细粒棘球蚴病的重组抗原蛋白、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诊断细粒棘球蚴病的重组抗原蛋白(其氨基酸序列如SEQID NO:1所示)。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重组抗原蛋白的制备方法,包括采用RT-PCR扩增EgEPC1基因,将其克隆到pGEM-T载体中,再将其与表...
曹建平蔡辉霞沈玉娟韩秀敏胡媛王虎卢潍媛徐馀信官亚宜
东方田鼠肝内巨噬细胞的分离和鉴定
2015年
目的对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Mf)肝内巨噬细胞进行分离纯化和功能鉴定。方法采用在体灌注、胶原酶消化及梯度密度离心相结合的方法分离Mf肝内巨噬细胞,并采用流式和墨汁吞噬功能实验进行巨噬细胞的功能鉴定。结果通过此方法获得Mf肝脏来源的巨噬细胞,分离的细胞呈透亮圆形,贴壁生长,活细胞比例为95%。Mf来源的巨噬细胞与抗鼠CD14流式单抗(Clone:Sa2-8)阳性结合率是小鼠来源巨噬细胞与该抗体结合率的50%左右。Mf肝脏来源的巨噬细胞墨汁吞噬实验阳性。结论该方法能有效地分离纯化Mf肝内巨噬细胞,可为进一步研究东方田鼠肝脏巨噬细胞抗血吸虫机制奠定基础。
胡媛孙磊徐馀信曹建平
关键词:东方田鼠日本血吸虫巨噬细胞天然免疫
安氏隐孢子虫卵囊活力鉴别方法的探讨
2011年
目的鉴别安氏隐孢子虫卵囊的活力。方法取适量新鲜纯化卵囊,高温灭活。首先用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色法对灭活和未灭活卵囊进行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同时提取灭活和未灭活两种卵囊的mRNA,反转录作为模板。基于隐孢子虫热激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70,HSP70)基因设计特异引物,用RT—PCR法对卵囊进行鉴别。结果灭活卵囊经PI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呈亮红色,而新鲜纯化卵囊无此颜色。新鲜纯化卵囊经RT-PCR法可检测到HSP70的特异条带,而灭活卵囊则无此条带。结论PI染色法与基于HSP70mRNA降解的RT—PCR法均可对隐孢子虫卵囊的活力进行鉴别。
李小红曹建平徐馀信
关键词:隐孢子虫热激蛋白
尖吻蝮蛇舌状虫粗抗原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
2010年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灵敏和特异的舌形虫病血清学诊断方法。方法从人工感染尖吻蝮蛇舌状虫虫卵3个月的KM小鼠中分离尖吻蝮蛇舌状虫若虫,制备粗抗原,进行SDS—PAGE鉴定分析。用该粗抗原ELISA检测舌形虫病患者、不同寄生虫病患者和尖吻蝮蛇舌状虫实验感染小鼠血清特异性IgG抗体,其中舌形虫病患者血清1份,血吸虫病患者血清13份,囊尾蚴、并殖吸虫、肝吸虫和旋毛虫等病患者血清各5份,丝虫、裂头蚴病患者血清各1份,正常人血清10份以及舌形虫感染不同时间段的小鼠血清30份。结果舌形虫若虫粗抗原浓度为37.9mg/ml,SDS—PAGE鉴定分析,可见4条清晰的条带,相对分子质量为16000~150000。舌形虫病患者和29份舌形虫感染小鼠血清检查结果均为阳性,其他寄生虫病患者血清检查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初步建立了基于尖吻蝮蛇舌状虫若虫粗抗原检测舌形虫病的ELISA方法,为该病临床诊断、疾病预防控制及试剂盒的研制提供依据和奠定了基础。
沈玉娟卢潍媛袁忠英徐馀信陈勤曹建平
关键词:舌形虫病免疫诊断
东方田鼠免疫抑制模型对日本血吸虫感染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建立东方田鼠免疫抑制模型,初步探讨淋巴细胞在东方田鼠抗血吸虫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成年健康的东方田鼠40只,分成4组(每组10只):免疫抑制+血吸虫感染组、免疫抑制组、血吸虫感染组和空白对照组。免疫抑制剂每周注射3次,连续使用6周,建立东方田鼠免疫抑制的动物模型,用脾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ELISA抗体检测进行免疫抑制模型的初步鉴定。在尾蚴攻击感染各组动物后42d,麻醉处死各组动物后进行解剖,灌注冲虫,收集虫体和肝脏虫卵镜检。结果免疫抑制模型淋巴细胞增殖受到显著抑制;免疫抑制组血吸虫抗体水平显著低于未抑制组和空白对照组;免疫抑制和未抑制的东方田鼠均未检出成虫和虫卵。结论成功建立东方田鼠免疫抑制模型,淋巴细胞在东方田鼠抗血吸虫病机制中可能不发挥直接作用。
胡媛卢潍媛徐馀信沈玉娟袁忠英刘述先曹建平
关键词:东方田鼠免疫抑制抗性机制日本血吸虫
日本血吸虫紫外线致弱尾蚴免疫鼠诱导的抗病免疫效应
2009年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紫外线致弱尾蚴(UVC)疫苗免疫小鼠诱导的抗肝虫卵肉芽肿及纤维化效应。方法将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UVC疫苗免疫组和感染对照组。疫苗免疫组小鼠经皮肤接种UVC后5周,每鼠攻击感染(30±2)条正常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对照组经皮肤感染同量尾蚴。于攻击感染后7周解剖小鼠;取肝左叶制备连续石蜡切片,测定肝脏单卵肉芽肿大小;用ELISA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及层黏连蛋白(LN)含量,PCR-ELISA法检测肝组织TGF-β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UVC疫苗免疫组小鼠肝组织单卵肉芽肿直径为(176.25±38.67)μm,显著小于感染对照组的(304.38±53.23)μm(P<0.01),与感染对照组相比,UVC疫苗免疫组小鼠肝虫卵肉芽肿直径减小了42.10%。UVC疫苗组小鼠血清中HA、LN含量均显著低于感染对照组,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结论UVC疫苗免疫小鼠诱导的抗肝虫卵肉芽肿及其纤维化效应同疫苗免疫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的增强及高水平的IFN-γ以及肝TGF-β1mRNA表达水平的降低密切相关。
陈家旭刘述先徐馀信宋光承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层黏连蛋白TGF-Β1
大肠埃希菌表达的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MSP1-42的免疫原性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纯化大肠埃希菌Rosetta gami(DE3)表达的可溶性裂殖子表面蛋白1C末端蛋白(MSP1-42,3D7株),检测其体外抑制恶性疟原虫生长的效果。方法利用大肠埃希菌Rosetta gami(DE3)为宿主菌诱导表达MSP1-42,用带组氨酸标签的镍柱纯化可溶性的MSP1-42。6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免疫组和对照组,每组3只。用MSP1-42与弗氏佐剂乳化后,皮下注射,抗原免疫剂量每次为200μg/只,共免疫4次,每次间隔2周。佐剂对照组以PBS代替抗原同法免疫。免疫前及末次免疫2周后取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及其与天然抗原的反应,用含10%和20%免疫血清的培养基体外培养恶性疟原虫(海南分离株,Fcc1/HN),检测免疫血清体外抑制恶性疟原虫生长的效果。结果经镍柱纯化后获得纯度为95%以上的MSP1-42蛋白;免疫组个体在第4次免疫后血清特异性抗体的滴度依次为1:640000、1:640000、1:160000,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测表明MSP1-42免疫兔血清与恶性疟原虫表面蛋白有阳性反应;免疫血清能抑制恶性疟原虫在体外生长,在10%浓度时,3只免疫兔血清的抑制率依次为(51.9±24.2)%、(29.4±8.6)%和(86.7±7.4)%,在20%浓度时,抑制率分别为(93.3±7.5)%、(65.3±10.6)%和(96.4±1.0)%。结论大肠埃希菌Rosettagami(DE3)表达的MSP1-42蛋白免疫血清能识别恶性疟原虫天然抗原,体外培养能抑制恶性疟原虫的生长。
陈勤梁婉琪曹建平徐馀信钱炳俊张大兵汤林华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免疫原性
Cloning of cDNA encoding Schistosoma japonicum tropomyosin and its expression in Escherichia coli
2002年
To perform cloning of the gene encoding Chinese Schistosoma japonicum tropomyosin (SjcTM) and its expression in Escherichia coli Methods SjcTM cDNA fragment, except for 14 amino acids at the amino terminus, was obtained by 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 PCR) with total RNA extracted from adult worms of S japonicum The RT PCR product was cloned into T vector and sequenced The SjcTM cDNA, derived from the constructed TA clone pGEM SjcTM, was then subcloned into the expressing vector pBV220 After characterization by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endonucleases digestion and PCR, the resultant recombinant plasmid was used for expression under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t condition Results The RT PCR product, cloned into a T vector, was sequenced and shown to be 96 5% identical at the nuclei acid level and 98 1% identical in deduced amino acid sequence to that of S mansoni tropomyosin The target DNA fragment was then subcloned into a prokaryotic vector pBV220 Induced expression in E coli DH5α cells resulted in a constant level of recombinant protein production The results of SDS PAGE and Western blot revealed that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non fusion recombinant protein (rSjcTM) was approximately 32 kDa and could be recognized specifically by a polyclonal antiserum specific for native S japonicum tropomyosin (SjcTM) Conclusion The engineering of the cDNA encoding S japonicum tropomyosin and its bacterial expression was successfully made
曹建平刘述先宋光承徐馀信
全文增补中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