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岩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二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院长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微球
  • 4篇罗哌卡因
  • 3篇地塞米松
  • 3篇醋酸
  • 3篇醋酸地塞米松
  • 2篇药动学
  • 2篇药效
  • 2篇药效学
  • 2篇乳酸-羟基乙...
  • 2篇羟基乙酸
  • 2篇PLGA微球
  • 1篇蛋白
  • 1篇炎症
  • 1篇药动学研究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乙酸
  • 1篇镇痛
  • 1篇乳酸-羟基乙...
  • 1篇色谱

机构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解放军第42...

作者

  • 6篇徐岩
  • 4篇陈仲清
  • 2篇余让辉
  • 2篇徐建设
  • 2篇王照飞
  • 2篇邱秋英
  • 1篇傅卫军
  • 1篇田洪居
  • 1篇屠伟峰
  • 1篇赵振龙
  • 1篇陈辉
  • 1篇古妙宁
  • 1篇李国锋
  • 1篇王晓俏

传媒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医药导报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药房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0
  • 4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瞬时受体电位锚蛋白1介导疼痛的研究进展
2018年
背景瞬时受体电位锚蛋白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ankyrin1,TRPA1)是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家族的成员,最早在对咳嗽的研究中被发现。最新研究表明,该通道几乎分布于各种组织,并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目的总结分析TRPA1参与机体各种生理或病理功能的机制。内容介绍TRPA1的分布、结构及其在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趋向TRPA1可能是未来临床治疗疼痛的新靶点。
徐岩徐岩
关键词:疼痛炎症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切口内持续输注氟比洛芬酯对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切口内持续输注氟比洛芬酯对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椎体融合术的成人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切口内持续输注0.1%的氟比洛芬酯200ml;B组,静脉持续输注0.1%的氟比洛芬酯200ml;C组,切口内持续输注生理盐水200ml。所有患者术后均用芬太尼10μg/ml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记录各组患者术后1、4、12、24、48h静息时和术后4、24、48h活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芬太尼累计用量,同时观察记录术后48h内的镇静评分、恶心、呕吐发生率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A组术后各时点VAS明显低于B、C组,B组明显低于C组(P<0.05)。术后48h的PCIA芬太尼累计用量A组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各组间的镇静评分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切口内持续输注氟比洛芬酯用于椎体融合术与静脉输注相比可更显著改善术后芬太尼PCIA的效果,并减少芬太尼累计用量。
邱秋英古妙宁徐建设赵振龙徐岩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芬太尼患者静脉自控镇痛
RP-HPLC法测定罗哌卡因-醋酸地塞米松PLGA微球中2组分的含量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建立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罗哌卡因-醋酸地塞米松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中罗哌卡因和醋酸地塞米松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C_(18),流动相为乙腈-甲醇-20 mmol·L^(-1)磷酸二氢钠缓冲液(26:18:56),流速为1 mL·min^(-1),进样量为20μL,罗哌卡因和醋酸地塞米松检测波长分别为210、240 nm。结果:罗哌卡因和醋酸地塞米松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10、0.2~16μg·mL^(-1)(r=0.999 9);加样回收率均大于97.50%,RSD均小于2.59%。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含量测定。
徐岩陈仲清王照飞邱秋英
关键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罗哌卡因醋酸地塞米松
罗哌卡因-醋酸地塞米松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药效学和药动学的观察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罗哌卡因和地塞米松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小鼠坐骨神经旁包埋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的研究。方法165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均分为A、B、C三组,各组分别于坐骨神经旁包埋罗哌卡因-醋酸地塞米松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ROP-DXM-PLGA-MS)、罗哌卡因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RoP-PLGA-MS)、空白乳酸-羟基乙酸微球(PLGA-MS)400mg·kg-1。每组植入微球后按0.5、1、2、4、8、12、24、36、48、72、96h时间点,以小鼠热踏板法检测小鼠埋药侧小鼠舔后足的潜伏期为痛阈指标值的变化评价微球镇痛效果,每个时间点测定5只小鼠;小鼠热踏板测定结束后摘眼球取血,采用HPLC测定给药后各时间点血浆罗哌卡因浓度。结果药效学实验表明ROP-DXM-PLGA-MS组麻醉镇痛时间达72h以上较RoP-PLGA-MS组36h明显延长(P<0.01),空白微球未显示麻醉镇痛作用;药动学实验显示A、B两组罗哌卡因药动学参数Cmax、Tmax、AUC、MRT、t1/2分别为117.8和119.8ng·ml-1,24和12h,8793.2和6861.15ng·h·ml-1,43.7491和38.7743h,65.799和46.166h,A、B、C三组均未测到地塞米松血药浓度数据,C组罗哌卡因和地塞米松血药浓度均未测到。结论罗哌卡因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中包入地塞米松可明显延长罗哌卡因的麻醉镇痛作用。
余让辉陈仲清陈辉傅卫军徐岩
关键词:罗哌卡因醋酸地塞米松微球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药效学药动学
罗哌卡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家兔皮下给药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RoP-PLGA-MS)在家兔皮下给药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方法:2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A、B、C3组,分别皮下注射罗哌卡因(RoP)4mg/kg、RoP-PLGA-MS200mg/kg(相当于RoP12mg/kg)和PLGA-MS200mg/kg。以针刺皮肤无反应圈直径(PND)和逃跑运动电刺激阈值(EMT)评价镇痛效果。采用HPLC测定给药后各时间点血浆RoP浓度。结果:A、B组PNDmax为5.28和2.76cm,EMTmax为13.02和11.66s,给药1h后峰值浓度为2.238μg/mL和1.306μg/mL,消除半衰期为2.848h和17.606h,平均滞留时间为4.175h和24.823h。B组镇痛持续时间(34h)较A组(5h)长,C组无镇痛作用。结论:RoP-PLGA-MS局部镇痛持续时间长,扩散范围小,血药浓度稳定且水平低,表明其在体内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和良好的安全性。
王照飞陈仲清田洪居徐建设徐岩
关键词:罗哌卡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药效学药动学微球
罗哌卡因-醋酸地塞米松PLGA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特性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制备罗哌卡因-醋酸地塞米松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简称微球)并研究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PLGA为载体,采用W1/O/W2双重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研究实验过程中有机相PLGA浓度、外水相/有机相体积比、内水相体积、外水相聚乙烯醇(PVA)浓度几项因素变化对罗哌卡因-醋酸地塞米松PLGA微球粒径、表面形态、载药量、包封率和突释行为的影响。结果有机相PLGA浓度在制备微球的过程中是一个关键性因素。随着PLGA浓度增加,微球粒径增大,载药量、包封率明显提高,突释降低;外水相/有机相体积比增大,微球粒径增大,载药量、包封率明显提高,微球表面更加光滑、微孔减少,突释降低;随着内水相体积增加使得微球表面的微孔明显增多,突释增加,载药量、包封率降低;当外水相PVA浓度由0.5%增加到2%,微球粒径变小,突释效应增加。通过优化条件制备的微球形状为球形,外观光滑圆整,粒径分布均匀,其中>90%分布在20~70μm。罗哌卡因载药量(7.48±0.33)%,包封率(70.97±2.36)%;醋酸地塞米松载药量(1.52±0.16)%,包封率(57.30±1.17)%。结论采用W1/O/W2双重乳化-溶剂挥发法成功制备罗哌卡因加醋酸地塞米松PLGA微球;以优化工艺制备的微球,在体外具有明显的缓释行为,释药曲线呈典型S形三阶段模式。
徐岩陈仲清余让辉李国锋王晓俏
关键词:罗哌卡因微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