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颅内
  • 4篇颅脑
  • 3篇手术
  • 3篇细胞
  • 3篇出血
  • 2篇电图
  • 2篇定向穿刺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瘤
  • 2篇引流
  • 2篇增殖
  • 2篇增殖细胞
  • 2篇增殖细胞核
  • 2篇增殖细胞核抗...
  • 2篇置管
  • 2篇治疗重型颅脑...
  • 2篇手术中
  • 2篇手术中应用
  • 2篇栓塞
  • 2篇双开门

机构

  • 15篇日照市人民医...
  • 4篇济宁医学院附...
  • 2篇山东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临沂市沂水中...
  • 1篇北京市神经外...

作者

  • 19篇徐厚池
  • 9篇张玉海
  • 8篇张俊功
  • 6篇陈维杰
  • 5篇杨允学
  • 5篇姜宝英
  • 5篇丁伟
  • 3篇付海霞
  • 2篇徐风亮
  • 2篇熊峰
  • 1篇靳世刚
  • 1篇聂秀涛
  • 1篇付廷刚
  • 1篇秦永春
  • 1篇董军
  • 1篇鲍文公
  • 1篇胡庆雷
  • 1篇金贵善
  • 1篇王艳芝
  • 1篇王丽君

传媒

  • 3篇中华医学会神...
  • 2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河北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术中NBCA胶栓塞切除复杂脑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探讨
徐厚池丁伟付海霞张玉海徐风亮秦永春
“术中NBCA胶栓塞切除复杂脑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探讨”是我院与301医院合作完成的课题,关于神经外科复杂脑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方法改进的研究。该课题探讨术中NBCA胶栓塞切除复杂脑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对复杂脑海绵状血管...
关键词:
关键词:脑海绵状血管瘤NBCA胶栓塞
冠状瓣双开门大脑镰切开重建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
2009年
目的:探讨冠状瓣双开门大脑镰切开重建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2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不同治疗方案的结果进行了统计比较。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生存率、死亡率、清醒时间及并发症之间的差异。结果:冠状瓣双开门大脑镰切开重建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状瓣双开门大脑镰切开重建术可以显著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存率及清醒率。死亡率由平均死亡率的34.92%,下降至16.12%。
徐厚池姜宝英张玉海杨允学张俊功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双开门
血小板联合血浆治疗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并脑出血的体会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联合血浆治疗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并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高血压并长期口服阿司匹林(0.1 g/d或以上;规律服药超过半年)发生基底节区出血86例,均行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其中45例术前、术中应用血小板及血浆(观察组),41例未应用(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量[(16.32±3.17)ml]和出血率(19.5%,8/4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1.87±4.57)ml和(36.5%,15/41);P<0.05]。观察组术后病死率(4.4%,2/45)明显低于对照组(19.5%,8/41;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Barthel评分[(65.27±8.5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2.32±5.27)分;P<0.05]。结论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并脑出血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前及术中输注血小板及血浆可显著减少术后再出血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胡庆雷陈维杰张春华张俊功徐厚池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基底节血小板阿司匹林
术中NBCA胶栓塞切除复杂脑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探讨
2007年
目的:探讨术中NBCA胶栓塞切除复杂脑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复杂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BCA胶栓塞切除25例为实验组,常规方法切除2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全切率、出血率、脑水肿、清醒时间及并发症之间的差异。结果:术后实验组患者的脑水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全部切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中NBCA胶栓塞可以显著提高复杂脑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效果。
徐厚池姜宝英张玉海徐风亮秦玉春
关键词:NBCA胶栓塞脑海绵状血管瘤
术中皮层脑电图在致痫性颅内病灶手术中应用
目的在于探讨术中皮层电极在致痫性颅内占位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术中使用皮层电极和深部电极对病灶及相应部位皮层脑电进行检测,确定致癫痫性放电的部位及范围,显微镜下行肿瘤切除加致痫灶切除或脑皮层电灼。肿瘤切除加致痫性皮层处理后,...
张俊功陈维杰徐厚池
文献传递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检查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T)的CT、核磁共振(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的特点,总结各个影像学检查诊断颅内静脉窦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各种方法确诊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5例,女25例。结果:CT发现脑水肿11例,脑梗死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强化头颅CT发现“空三角征”18例、“条索征”8例。MRI发现各期的异常信号(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MRV示静脉窦未显影。DSA示病变的静脉窦未显影。结论:头颅CT仅能显示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伴随情况。DSA属于有创检查,优点可行局部治疗。MRI+MRV可直接显示静脉窦和血栓本身,亦可用于观察治疗效果,有望成为金标准。
姜宝英徐厚池
关键词:静脉窦血栓形成CT核磁共振DSA
立体定向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中少量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抽吸引流术治疗中少量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并讨论手术相关问题。方法将60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立体定向手术组30例,非手术治疗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再出血率、病死率和远期恢复情况(GOS分级)。结果两组住院期间发生再出血、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远期GOS分级手术组优于非手术组(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立体定向手术远期疗效优于非手术治疗。
陈维杰张俊功徐厚池刘玉光王鑫
关键词:立体定向术高血压脑出血
脑胶质瘤干细胞和血管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4年
胶质瘤是成人颅脑肿瘤中最常见、侵袭性最强的肿瘤,来源于星形细胞或少枝胶质细胞,研究显示该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1]。随着胶质瘤的治疗技术不断改进,瘤内血管成为胶质瘤治疗的重要靶点,但是胶质瘤的预后特别是胶质母细胞瘤仍然不太理想。近来大量研究显示,在胶质瘤的发生、转移和复发过程中胶质瘤干细胞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聂秀涛金贵善徐厚池刘福生
关键词:胶质瘤干细胞颅脑肿瘤胶质母细胞瘤星形细胞
颅脑手术并发急性脑膨出的外科治疗被引量:2
2006年
对240例颅脑手术并发急性脑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其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120例,脑肿瘤切除术中急性脑膨出30例,去骨瓣减压术后脑膨出60例。各组分别有60、20、30例患者于发现脑膨出后立即作脑室外引流,其余患者立即关颅,不予处理。结果作脑室外引流者病死率均显著低于不予处理者,死亡病例存活时间亦较不予处理者长。认为针对脑膨出的病因,及时采用脑室外引流等功能性内减压方法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张玉海付海霞徐厚池张俊功丁伟
关键词:脑膨出手术疗法
GGF、PCNA与垂体瘤侵袭性的关系探讨
张玉海杨允学徐厚池付海霞丁伟王丽君
垂体腺瘤是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临床上部分呈侵袭性生长,人们希望找出侵袭性可靠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以判断预后,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并相继发现了转化生长因子(T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等与垂体...
关键词:
关键词:垂体瘤增殖细胞核抗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