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明惺

作品数:143 被引量:487H指数:1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6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0篇儿童
  • 37篇关节
  • 30篇髋关节
  • 26篇小儿
  • 17篇手术
  • 15篇先天
  • 15篇先天性
  • 14篇脱位
  • 14篇骨折
  • 11篇滑膜
  • 10篇挛缩
  • 9篇皱襞
  • 9篇肌挛缩
  • 8篇骨盆
  • 8篇骨质
  • 8篇骨质疏松
  • 8篇废用性
  • 7篇废用性骨质疏...
  • 7篇X线
  • 6篇诊治

机构

  • 72篇四川大学华西...
  • 48篇华西医科大学...
  • 20篇四川大学
  • 15篇华西医科大学
  • 4篇深圳市儿童医...
  • 3篇华西医科大学...
  • 3篇华西医大附一...
  • 2篇温州医学院附...
  • 2篇成都军区总医...
  • 2篇绵阳市中心医...
  • 2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泸州医学院附...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华西医大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华西第一医院
  • 1篇绵竹市人民医...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40篇彭明惺
  • 99篇刘利君
  • 42篇唐学阳
  • 26篇刘敏
  • 24篇蒋欣
  • 10篇彭庆恩
  • 10篇周锡华
  • 9篇王道喜
  • 9篇张敬东
  • 9篇孙客
  • 8篇胡廷泽
  • 6篇李福玉
  • 6篇郑虎
  • 6篇王林强
  • 6篇韦福康
  • 5篇周素华
  • 5篇刘仕哲
  • 5篇罗启成
  • 5篇向波
  • 5篇陈小亮

传媒

  • 28篇中华小儿外科...
  • 14篇中国修复重建...
  • 11篇华西医学
  • 10篇临床小儿外科...
  • 5篇中华骨科杂志
  • 4篇华西医科大学...
  • 4篇中国医刊
  • 4篇四川大学学报...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实用儿科临床...
  • 3篇中国临床解剖...
  • 3篇华西医讯
  • 3篇中国农村医学
  • 3篇四川解剖学杂...
  • 2篇中国优生与遗...
  • 2篇中国临床医生...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国骨伤
  • 1篇现代康复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 9篇2004
  • 13篇2003
  • 12篇2002
  • 8篇2001
  • 8篇2000
  • 3篇1999
  • 8篇1998
1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良关节囊周围截骨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2000年
刘利君彭明惺王惠成韦福康唐耘熳
关键词:儿童先天性髋脱位DDH
腿-尾固定法建立大鼠废用性骨质疏松模型被引量:11
2003年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建立大鼠废用性骨质疏松模型的方法,为废用性骨质疏松研究提供经济、便利的实验模型。方法采用腿-尾固定方法将大鼠右后肢固定2周和4周,以左后肢作自身对照,通过观察固定后两后肢肌肉、骨骼的大体形态和骨湿重、灰重、骨密度和生物力学、组织学等指标上有无差别来判定固定的效果。结果固定2和4周,右后肢肌肉明显较左后肢萎缩,骨骼短小;固定2周后,右后肢股骨湿重(303±31)mg比对侧平均下降了约30%,P<0.01,t=4.36。灰重(55.2±6.4)mg,比对侧下降了近50%,P<0.01,t=5.00。骨密度(7.23±0.76)×10-2g/cm2,比对侧下降了30%,P<0.01,t=3.20有统计学差异;同时生物力学指标值也均明显地较左后肢低,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组织学显示右后肢胫骨近端骨小梁明显地比对侧稀疏,破骨细胞增加等,符合骨质疏松的组织学改变。结论腿尾固定法是一个成功、简便的制造废用性骨质疏松大鼠模型的新方法。
唐学阳刘利君彭明惺郑虎陈孟诗张银柱王文东
关键词: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组织学
寰枢椎旋转畸形253例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总结小儿寰枢椎旋转畸形的临床特点。方法 总结 1962~ 2 0 0 2年小儿寰枢椎旋转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 ,分析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 ,并随访其疗效。结果  40年来我院共收治 2 5 3例患儿 ,平均年龄 7.2岁 ,包括 2 2 8例无神经表现者和 2 5例有神经表现者 ,其中FieldingⅡ型患儿最多见 ;2 2 1例经普通X线片检查确诊 ,3 2例结合CT、MRI等检查确诊 ;多数患儿可经Glission枕颌带牵引后痊愈 ,并可长期不复发 ,少数须经手术治疗。结论 寰枢椎旋转畸形是儿童期常见的斜颈原因之一 ,多数可经X线检查确诊 。
唐学阳刘利君彭明惺
关键词:颈椎儿童
小儿骨盆骨折分型与合并伤关系的探讨
1998年
小儿骨盆骨折是一种少见的严重的骨折,合并损伤多[1]。笔者从1965~1990年收治76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62例,女14例;年龄3~16岁,平均9岁2个月,伤因及分型:交通事故伤59例,坠落伤等17例。单纯性骨折15例,骨折伴多发...
刘利君彭明惺李洁李洁
关键词:骨盆骨折合并伤膀胱破裂腹膜后血肿后尿道断裂多发性损伤
婴儿型纤维肉瘤1例被引量:2
2011年
婴儿型纤维肉瘤(infantile fibrosarcoma,IF)又称为先天性纤维肉瘤(congenital fibrosarcoma),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多发生于1岁以内,特别是新生儿及婴儿早期,占儿童恶性肿瘤的比例不到1%。作者近期收治1例大腿婴儿型纤维肉瘤,现报道如下。
蒋欣刘利君彭明惺唐学阳
关键词:先天性纤维肉瘤婴儿型软组织肿瘤恶性肿瘤新生儿
寰枕、寰枢关节滑膜皱襞解剖观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观察寰枕、寰枢关节中各关节有无滑膜皱襞存在 ,皱襞的形态、位置和组织学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16例 12岁以下小儿和 8例成人防腐尸体的寰枕、寰枢关节中的各关节进行解剖观测。结果 :无论成人或小儿 ,除了寰枢后正中关节外 ,其它关节均有滑膜皱襞存在 ,滑膜皱襞总出现率66.7%。寰枢前正中关节中皱襞位于上关节间隙 ,寰枕关节、寰枢外侧关节的皱襞主要分布于前外侧 ,多数皱襞呈月牙形。与成人相比 ,小儿组皱襞数量多 ,总出现率达 72 .3 4% (成人组仅 5 8.3 % ) ,小儿以大中型皱襞为主 ( 5 8.3 5 % ) ,成人以小型皱襞为主 ( 62 .5 % )且无大皱襞。镜下观察儿童有三种不同的组织学类型 ,其中以脂肪型和纤维脂肪型为主 ( 88.9% )。结论 :推测在儿童寰枕、寰枢关节中有更多更大的滑膜皱襞 ,在受到外伤或炎症作用下 ,皱襞肿胀变大 ,位置改变 ,发生嵌顿 ,这很可能是小儿好发某些上颈椎疾病 。
唐学阳彭明惺刘利君王林强廖素华彭庆恩雷清芳
关键词:滑膜皱襞
外伤与小儿寰枢椎旋转畸形关系的探讨被引量:1
1998年
目的:探讨外伤与小儿寰枢椎旋转畸形的关系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对140例患儿作了回顾性研究。结果:42例有轻重不等的外伤史及典型的寰枢椎旋转畸形的临床表现,17例合并不同程度的神经症状。5例合并齿状突骨折。38例非手术治疗,8例手术(包括非手术失败者)获随访疗效优良。结论:外伤为诱因致病者症状重,易出现寰枢椎不稳定,神经并发症多,危险性大,不能与感染为诱因致病者等同对待。确诊早、移位程度轻,仅韧带结构受损者一般宜采用牵引加外固定治疗。陈旧性骨与韧带损伤致寰枢椎不稳定者,有明显神经症状者宜采用枕颈融合或减压加融合术。
刘利君彭明惺曾蓉君赵建鲁饶书诚
关键词:外伤儿童并发症
发育性髋脱位切开复位手术失败及术后再脱位的原因分析被引量:19
2010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切开复位手术失败及术后再脱位原因。方法1998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了32例(37髋,男11髋,女26髋,首次切开复位平均年龄4.6岁)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切开复位术后未复位或再脱位患儿,包括:单纯切开复位者4髋,切开复位加Salter截骨手术者18髋,切开复位加Pemberton截骨手术者4髋,切开复位加Chiarii截骨者6髋,切开复位加臼盖成形术者3髋,术式不明者2髋。经X线片明确诊断后再次进行切开复位手术治疗,依据病史、影像学资料及再手术时的发现,综合分析复位失败和再脱位原因。结果32例(37髋)再手术复位成功率100%,经6个月至10年随访(平均4.3年),显示中心性复位30例35髋,残留髋臼发育不良2例2髋,依据周氏先天性髋脱位治疗功能评价标准,治疗效果优27髋,良6髋,差4髋,优良率89.2%。结论髋关节切开复位手术失败或术后再脱位原因包括:术中误将假臼当真臼进行复位、手术指征及术式掌握不当、手术操作不规范、技术不娴熟或髋臼因素(如后缘缺乏)等。只有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熟练掌握各种手术的技巧,并遵循个体化的治疗原则,才能有效减少再脱位的发生。
唐学阳蒋欣王道喜陈小亮彭明惺刘利君
关键词:髋臼
膝关节内外松解术结合Ilizarov外固定术治疗儿童膝关节重度病理性屈曲挛缩畸形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膝关节内外松解术结合Ilizarov外固定术治疗儿童膝关节重度病理性屈曲挛缩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8月-2017年1月采用膝关节内外松解术结合Ilizarov外固定术治疗的12例(12膝)儿童膝关节重度病理性屈曲挛缩畸形。男9例,女3例;年龄3~12岁,平均8.4岁。膝关节结核8例,甲型血友病3例,下肢广泛血管瘤药物注射治疗后残留畸形1例。病程5个月~4年,平均20.3个月。术前膝关节挛缩程度(67.42±23.30)°,膝关节活动度(38.33±14.98)°,美国西部Ontario与Mc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为(78.42±15.57)分。术后观察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术后3个月及1年时膝关节挛缩程度、活动度和WOMAC评分,并与术前比较。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12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4.5个月。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患儿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恢复下肢负重行走功能。术后3个月和1年时患儿膝关节挛缩程度、活动度及WOMAC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3个月和1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内外松解术结合Ilizarov外固定术治疗儿童膝关节重度病理性屈曲挛缩畸形创伤小,术后早期即可开始膝关节功能锻炼、恢复快,治疗效果满意。
向珩蒋欣彭明惺刘利君
关键词:膝关节屈曲挛缩膝关节松解
闭合复位治疗先天髋关节脱位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分析
1990年
本文报告闭合复位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339例(523个髋),术后随访236例(329髋)中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7例(55个髋),发生率34%。讨论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降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的措施。
周锡华彭明惺周素华
关键词:髋关节脱位股骨头坏死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