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玮
- 作品数:7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转化生长因子β_1和血管紧张素Ⅱ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影响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选择1级、2级高血压病患者35例,其中左室肥厚(LVH)20例,非左室肥厚(NLVH)15例和老年健康对照组20例,检测血清AngⅡ、TGF-β1及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然后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LVH亚组血清AngⅡ、TGF-β1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血压NLVH亚组AngⅡ、TGF-β1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LVH亚组TGF-β1较NLVH亚组明显升高(P<0.01),LVH亚组AngⅡ较NLVH亚组升高(P<0.05)。结论TGF-β1和AngⅡ可共同作用促进高血压病心肌肥厚的发生。
- 张玮蒋丽似曾群英高修仁王琨王强
- 关键词:高血压左室肥厚转化生长因子Β1
- 亚硝酸盐中毒的临床与脑电图2例报告
- 2005年
- 姚璐张玮
- 关键词:亚硝酸盐中毒脑电图对光反射麻木感发绀口唇
- 伊贝沙坦与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对比观察伊贝沙坦和缬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病人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单盲对照方法,伊贝沙坦(n=68)组每日150mg或加用双氢克尿噻12.5mg,缬沙坦(n=66)组每日80mg或加用双氢克尿噻12.5mg,观察治疗6周、8周和12周后的有效率和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第2周开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在整个治疗期间血压持续平稳下降,而服药8周伊贝沙坦组降压效果稍优于缬沙坦组,总有效率伊贝沙坦组为69.1%和缬沙坦组为63.6%;治疗12周后加用双氢克尿噻总有效率为89.5%和84.8%;动态血压监测(ABPM)显示伊贝沙坦的谷峰比值和降低清晨血压骤升与缬沙坦相似(P>0.05)。副反应两组均很轻微。结论伊贝沙坦和缬沙坦均是有效、安全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长效降压药,而伊贝沙坦各方面表现与缬沙坦相似。
- 郑东诞曾群英王强张玮郭象淼刘丽娟许庆
- 关键词:高血压伊贝沙坦
- 雷米普利治疗高血压病对NO、vWF的影响
- 2005年
- 目的:评价雷米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对一氧化氮(NO)、内皮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影响。方法:选取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36例及正常对照组32例,高血压病组服用雷米普利5mg/d,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及正常对照组行血浆NO、vWF检测。结果:治疗前血浆NO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后血浆NO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治疗前血浆vWF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血浆vWF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雷米普利明显升高血浆NO、降低vWF,说明它在降压的同时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
- 张玮姚璐王强郑东诞
- 关键词:高血压一氧化氮内皮血管雷米普利
- 心肌淀粉样变误诊为肥厚型心肌病3例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孙华伟庞家传张玮翟原生
- 关键词:心肌病淀粉样变肥厚型心肌病
- 高频左心房起搏制作兔慢性房颤模型及电生理特性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建立兔左心房高频起搏心房颤动(AF)动物模型,并进行电生理特性研究。【方法】16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起搏组两组。两组均在左心房外膜缝合固定一起搏电极,起搏组以1 000 min-1的频率进行高频起搏;对照组不起搏。采用心外膜程序起搏技术测定心房肌的电生理特性。【结果】①起搏组3周后房颤诱发率87.5%,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有差异(P<0.01),其中持续性AF 3/8例;②起搏组经心外膜程序起搏,在高频刺激1 h、1周、3周后心房有效不应期(ERPA)均缩短,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③频率适应性方面,起搏组表现为频率适应不良,在3周时最明显,与对照组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起搏组3周后P波时限比对照组延长,但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别(P﹥0.05);⑤起搏组1 h至3周,ERPA缩短、相对不应期(RRPA)延长,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有差异(P<0.01)、早搏刺激的心房间传导时间(IACD)延长,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上无差别(P﹥0.05)。【结论】兔左心房高频起搏能有效建立慢性AF动物模型;主要电生理改变有:ERPA缩短、频率适应不良、P波时限延长。
- 刘丽娟郑东诞李树彬潘德茂王强张玮高修仁
- 关键词:心房刺激心房颤动心房电生理特性
-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浆MCP-1、GMP-140、vWF含量的研究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炎症因子变化、血小板活化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方法:选择35例1级、2级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和30例老年正常对照者,测定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A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和vonWillebrand因子(vWF)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病组血浆MCP-1及GMP-140含量较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浆vWF含量较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有明显的炎症反应、血小板活化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 张玮曾群英郑东诞王强蒋丽似郭象淼许庆刘丽娟
- 关键词:高血压单核细胞化学吸引蛋白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