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强

作品数:19 被引量:146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心力衰竭
  • 5篇血压
  • 5篇衰竭
  • 5篇高血压
  • 4篇综合征
  • 4篇比索洛尔
  • 3篇动脉
  • 3篇血管
  • 3篇他汀
  • 3篇慢性
  • 3篇急性冠状动脉
  • 3篇急性冠状动脉...
  • 3篇高血压病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3篇冠状动脉综合...
  • 3篇伐他汀
  • 3篇充血性
  • 2篇心肌
  • 2篇心绞痛

机构

  • 19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9篇王强
  • 13篇郑东诞
  • 11篇许庆
  • 10篇曾群英
  • 8篇高修仁
  • 5篇张玮
  • 5篇郭象淼
  • 5篇刘丽娟
  • 4篇梅卫义
  • 4篇陈国伟
  • 3篇廖新学
  • 3篇陶军
  • 3篇王琨
  • 2篇蒋丽似
  • 2篇陈宏武
  • 1篇李树彬
  • 1篇潘德茂
  • 1篇张丽媛
  • 1篇李王杰
  • 1篇梁尹

传媒

  • 4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新医学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国外医学(心...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3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作用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益处及安全性。方法 将 15 1例ACS病人随机单盲分为两组。治疗组 76例 ,每日给予阿托伐他汀 (10~2 0 )mg。对照组 75例 ,安慰剂每日 1粒。随访 1年 ,观察两组住院期及随访期心脑血管事件、调降脂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用阿托伐他汀治疗 6周和 1年 ,均显著降低血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载脂蛋白B(ApoB)水平 ,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载脂蛋白A1(ApoA1) (P均 <0 .0 1)。且与对照组相比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治疗组住院期反复心绞痛发作、心力衰竭 (HF)、心律失常发生危险明显较对照组减少(P <0 .0 5 )。随访期复发性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HF、需做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 /冠脉旁路移植术 (PT CA/CABG)、因缺血发作需再住院治疗和心律失常发生明显比对照组减少(P <0 .0 5 )。同时 ,阿托伐他汀治疗 6周后 ,血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PAI -1)、纤维蛋白原 (FG)、D -二聚体、C -反应蛋白 (CR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 <0 .0 1) ,且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同时ACS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轻微 ,与对照组相似。结论 ACS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有效、安全 ,可减少住?
曾群英高修仁许庆王强郑东诞陶军廖新学陈国伟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阿托伐他汀安全性
比索洛尔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利用超声心动图分析比索洛尔在治疗心衰时的临床疗效。方法  2 9例心力衰竭患者 ,在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或受体阻滞剂 (ARB)、利尿剂、强心剂等治疗的基础上逐渐加用比索洛尔至 7 5~ 10mg ,1次 /d。常规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技术分别于患者治疗前、治疗半年后、治疗 1年后 3个时间进行心率 (HR)、左室射血分数 (EF)、短轴缩短率 (FS)、左室舒张期内径 (LVDD)等心功能指标测量 ,分析比较治疗前后其数值关系。结果 治疗半年后 ,患者心率平均减慢 ( 5 0± 4 9)次 /min ,EF平均提高 ( 11 2± 3 9) % ,FS平均提高 ( 7 4± 4 2 ) % ,LVDD平均缩小( 2 4± 1 2 )mm。治疗 1年后 ,患者心率平均减慢 ( 11 7± 7 1)次 /min ,EF平均提高 ( 16 1± 4 8) % ,FS平均提高 ( 12 9±4 4) % ,LVDD平均缩小 ( 5 3± 2 0 )m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比索洛尔每天 1次可有效改善心功能。
王琨王强许庆王沅滨
关键词:比索洛尔心力衰竭心功能超声心动图
转化生长因子β_1和血管紧张素Ⅱ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选择1级、2级高血压病患者35例,其中左室肥厚(LVH)20例,非左室肥厚(NLVH)15例和老年健康对照组20例,检测血清AngⅡ、TGF-β1及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然后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LVH亚组血清AngⅡ、TGF-β1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血压NLVH亚组AngⅡ、TGF-β1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LVH亚组TGF-β1较NLVH亚组明显升高(P<0.01),LVH亚组AngⅡ较NLVH亚组升高(P<0.05)。结论TGF-β1和AngⅡ可共同作用促进高血压病心肌肥厚的发生。
张玮蒋丽似曾群英高修仁王琨王强
关键词:高血压左室肥厚转化生长因子Β1
普伐他汀与辛伐他汀的调脂疗效与安全性比较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比较普伐他汀与辛伐他汀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安全性。方法:66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3例,每晚分别服用普伐他汀40mg或辛伐他汀40mg,连续6周。所有患者均在入选时和服药后6周抽血检查血脂,主要指标是LDL-C相对于基线值的变化,次要指标是HDL-C。安全性的评价依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记录的副反应。结果:普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均能明显降低LDL-C,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可轻度升高HDL-C,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药的副作用均较少。结论:普伐他汀与辛伐他汀的调脂作用相当,均具有很好的耐受性。
郑东诞高修仁杨伟权王强李树斌梅卫义
关键词:高脂血症普伐他汀辛伐他汀
伊贝沙坦与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对比观察伊贝沙坦和缬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病人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单盲对照方法,伊贝沙坦(n=68)组每日150mg或加用双氢克尿噻12.5mg,缬沙坦(n=66)组每日80mg或加用双氢克尿噻12.5mg,观察治疗6周、8周和12周后的有效率和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第2周开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在整个治疗期间血压持续平稳下降,而服药8周伊贝沙坦组降压效果稍优于缬沙坦组,总有效率伊贝沙坦组为69.1%和缬沙坦组为63.6%;治疗12周后加用双氢克尿噻总有效率为89.5%和84.8%;动态血压监测(ABPM)显示伊贝沙坦的谷峰比值和降低清晨血压骤升与缬沙坦相似(P>0.05)。副反应两组均很轻微。结论伊贝沙坦和缬沙坦均是有效、安全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长效降压药,而伊贝沙坦各方面表现与缬沙坦相似。
郑东诞曾群英王强张玮郭象淼刘丽娟许庆
关键词:高血压伊贝沙坦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血浆肌钙蛋白Ⅰ升高的探索被引量:1
2003年
王强邹齐慧许庆郑东诞
关键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坏死预后
比索洛尔佐治不稳定型心绞痛47例疗效分析被引量:19
2006年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佐治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angina,U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2组均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雷米普利5mg/d,阿司匹林0.1g/d,氟伐他汀40mg/d,疗程均为2年)。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起始量1.25mg/d,每周调整1次剂量,至5~10mg/d,疗程为2年。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心电图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并比较2组心绞痛、AMI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再住院率。结果:2组治疗6个月、1年、2年后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表现均明显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轻;治疗组降低心绞痛、心律失常发生率的效果亦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佐治UA,只要掌握好比索洛尔的适应证,并根据病情调整比索洛尔的剂量,可取得好的疗效,且较安全。
郑东诞曾群英王强许庆郭象淼
关键词:比索洛尔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律失常疗效
磷酸二酯酶Ⅲ抑制药的临床应用及进展被引量:49
2006年
磷酸二酯酶Ⅲ抑制药是正性肌力药,对急性、重度心力衰竭有一定的短期效应,但对慢性心力衰竭是不利的。近年的研究表明,通过减少药物的剂量可以明显提高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该文对以米力农为代表的磷酸二酯酶Ⅲ抑制药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概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刘丽娟王强高修仁
关键词:心力衰竭米力农心律失常
雷米普利治疗高血压病对NO、vWF的影响
2005年
目的:评价雷米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对一氧化氮(NO)、内皮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影响。方法:选取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36例及正常对照组32例,高血压病组服用雷米普利5mg/d,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及正常对照组行血浆NO、vWF检测。结果:治疗前血浆NO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后血浆NO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治疗前血浆vWF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血浆vWF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雷米普利明显升高血浆NO、降低vWF,说明它在降压的同时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
张玮姚璐王强郑东诞
关键词:高血压一氧化氮内皮血管雷米普利
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冠状动脉斑块形态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危险分层的关系
2009年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冠状动脉病变形态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TIMI危险积分的关系,进而评估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分层中的作用。方法检测132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分析冠状动脉造影以观察有无多个复杂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考察他们与TIMI危险积分及其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123例(99.2%)患者获得满意的颈动脉超声显像,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为0.83±0.22mm,62例(50.4%)患者的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值有病理意义(≥0.8mm);仅有单个冠状动脉复杂病变患者为52例(39.4%),多个复杂病变患者有80例(60.6%)。同无病理意义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0.8mm)的患者相比,在具有病理意义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患者中,年龄≥65岁、糖尿病以及既往有缺血性心脏病史的患者比例均增多(均有P〈0.05);而同仅有单个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相比,有多个复杂寇状动脉病变患者中,年龄≥65岁、糖尿病:既往有缺血性心脏病史的患者比例也增多(均有P〈0.05)。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TIMI危险积分显著相关(r=0.25,P=0.004),多个复杂病变也与TIMI危险积分相关(r=0.31,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3.52(CI:1.48~9.37),P=0.001]和糖尿病[OR:3.83(CI:1.66~8.91),P=0.004]为有病理意义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的预测因子,有多个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也与年龄≥65岁[OR:17.32(CI:6.53~52.34),P〈0.001]和糖尿病[OR:3.06(CI:1.84~8.73),P=0.006]有关。结论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有无多个冠状动脉复杂病变均与TIMI危险积分有一定程度的关联,颈�
梅卫义杜志民王强许庆郑东诞陈国伟
关键词:超声多普勒冠状动脉造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血管危险因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