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浩波

作品数:47 被引量:236H指数:9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4篇肿瘤
  • 19篇肠肿瘤
  • 18篇直肠
  • 17篇肠癌
  • 16篇大肠
  • 13篇大肠癌
  • 12篇手术
  • 10篇切除
  • 9篇肛门
  • 9篇大肠肿瘤
  • 8篇直肠肿瘤
  • 8篇基因
  • 7篇细胞
  • 7篇P53基因
  • 6篇内镜
  • 6篇肛门内
  • 6篇肛门内镜
  • 5篇手术治疗
  • 5篇切除术
  • 4篇低位直肠

机构

  • 47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作者

  • 47篇张浩波
  • 22篇尹路
  • 17篇郁宝铭
  • 16篇王灏
  • 15篇林谋斌
  • 15篇郑民华
  • 12篇陆兴生
  • 10篇赵任
  • 10篇李宏为
  • 10篇韩意
  • 9篇吕克之
  • 8篇何永刚
  • 7篇陆爱国
  • 5篇黄梁
  • 4篇张亚杰
  • 3篇华智莉
  • 3篇陈伟国
  • 2篇李东华
  • 2篇冯国光
  • 2篇李菁

传媒

  • 10篇外科理论与实...
  • 5篇中国实用外科...
  • 5篇国际外科学杂...
  • 4篇肿瘤
  • 3篇中国癌症杂志
  • 3篇中华胃肠外科...
  • 3篇大肠肛门病外...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药师
  • 1篇2010中国...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2
  • 5篇2001
  • 5篇1999
  • 7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5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直肠肿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临床诊断意义的探讨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肿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收集近3年来在本院内窥镜室进行肠镜检查,活检病理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肠镜或外科手术切除后确诊的结直肠肿瘤病例120例,分析探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活检病理的诊断准确性和影响诊断结果的各项因素。结果在120例中,83例确诊为浸润性癌,其中肿块直径大于3cm53例,肿块直径小于3cm30例;术前CT或MRI检查有异常的分别为41例和13例;CEA和CA19—9异常升高的分别为47例和30例。83例中有22例属于DukesC或D期。另外37例确诊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其中肿块直径大于3cm16例,小于3cm为21例,和浸润性癌组相比,两者间肿块大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7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病例的术前CT或MRI检查有异常的分别为10例和4例;肿瘤标志物CEA及CA19—9均正常。结论要充分认识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肠镜活检病理诊断的局限性,合理解读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病理诊断结果,必要时重复肠镜活检明确诊断。对确诊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不能进行肿瘤根治性手术等过度治疗。
张浩波朱延波赵任陆兴生尹路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经肛门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结直肠肿瘤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经肛门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直肠和乙状结肠肿瘤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接受经肛门内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6例直肠和乙状结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均未行保护性末端回肠造口。手术时间为(151.6±25.9)min,术中失血量为(200.2±114.7)ml,术后排气时间为(2.0±0.5)d。肿瘤大小为(3.0±0.7)cm,所有手术切缘均阴性,淋巴结检出数为(12.9±2.2)枚。术后有6例患者出现吻合口瘘,均为低位直肠肿瘤患者,其中5例出现于前15例患者中,后11例患者仅1例出现吻合口瘘。全组无输尿管损伤、术后肠梗阻及肺部感染病例。结论经肛门内镜联合腹腔镜技术治疗结直肠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是将腹腔镜技术与经自然腔道手术概念相结合的一种进步。
韩意何永刚林谋斌张浩波陆兴生吕克之华智莉张亚杰尹路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外科手术腹腔镜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
腹腔镜手术治疗炎性肠病的初期报道
@@炎症性肠病(IBD)指的是一类慢性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主要包含克罗恩病(CD)及溃疡性结肠炎(UC)。IBD的发病率于欧美国家较高,青壮年发病较多,往往伴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乃至生命造成影响。
彭友多何永刚韩意张浩波吕克之林谋斌尹路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治疗炎性肠病
文献传递
直肠粘膜保护剂治疗内痔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7
2001年
目的 探讨直肠粘膜保护剂 (太宁栓剂 )治疗内痔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 对 6 2 5例内痔采用太宁栓剂纳肛 ,每次 1枚 ,每天 2次 ,连用 6天 ,分别观察病人用药 2天和 6天后出血、局部不适、分泌物、瘙痒和脱出等常见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1)治疗后症状消失或好转的起效时间平均为 34h。 (2 )治疗 2天后出血、局部不适、分泌物、瘙痒和脱出症状消失者分别占 31 35 %、39 2 3%、44 2 7%、5 1 36 %和 2 5 71% ;治疗 6天后上述症状消失者分别占 73 2 4%、72 15 %、76 6 8%、71 36 %和 44 44 %。 (3)治疗 6天后出血、局部不适、分泌物、瘙痒和脱出症状消失加好转者分别达 95 2 0 %、87 41%、83 40 %、81 36 %、45 0 8%。 (4 )用药后所有病人均无全身不良反应 ,仅 2 5例有局部不良反应 (占 4% ) ,绝大多数病人对药物耐受性好。结论 直肠粘膜保护剂是治疗内痔有效的局部用药 ,特别对出血病人止血起效快、总疗效好 ,且安全性高。
冯国光郁宝铭张浩波赵任
关键词:内痔太宁栓剂药物疗法疗效
大肠癌p53基因突变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0
1999年
郁宝铭王灏郑民华张浩波陆爱国李宏为
关键词:大肠癌P53基因突变检测预后
Pgp检测和进展期大肠癌化疗及临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了解Pgp检测和进展期大肠癌患者化疗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44例进展期大肠癌患者手术标本 ,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gp表达情况 ,所有患者均进行临床密切随访。 结果  44例患者中 ,Pgp表达阳性 2 4例 ,Pgp阳性率 54 .5 % (2 4 /4 4 ) ,其中术前化疗≥ 2个疗程者 ,其Pgp阳性率显著高于未化疗和行一疗程化疗者 ,且Pgp阳性者临床预后较差。 结论 大肠癌患者化疗后存在多药耐药 (MDR)现象 。
张浩波王灏郁宝铭
关键词:P-糖蛋白大肠癌预后免疫组化法
CO_2气腹对人肿瘤细胞腹腔镜戳口种植的影响被引量:25
1999年
目的:研究CO2气腹对人肿瘤细胞腔戳口种植的影响。材料与方法:选用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注射器注入雄性SD大鼠腹腔内,气腹机分别产生腹腔静止性气腹和持续性气腹,通过5mm腹腔穿刺管收集气体至2瓶中,在37℃5%CO2环境中培养7天后,显微镜下涂片鉴定是否有肿瘤细胞生长,另取腹腔中冲洗液作一对照结果:静止性气测试组中,未发现有肿瘤细胞生长,而在持续性气腹测试组中。
王灏郑民华张浩波何建容朱坚纪玉宝张明钧李宏为
关键词:CO2气腹胃癌细胞株切口种植
大肠癌患者细胞因子水平与临床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通过检测大肠癌患者细胞因子水平了解其是否存在Th1与Th2细胞因子的不平衡及肿瘤免疫缺陷 ,了解细胞因子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62例患者及 15例正常志愿者参与本研究 ,分别抽取外周晨血测定IL 2、IL 6、IL 10、IL 12、TNF及测定NK、CD3 +、CD4 +、CD8+。结果IL 2、IL 12水平在肿瘤组显著下降 ,IL 12与Dukes分期相关。IL 6、IL 10在肿瘤组中显著升高 (P <0 0 5 ) ,DukesD期患者升高更显著 ,IL 10还与肿瘤大小和病理分期有关。肿瘤组NK活性、CD4 +及CD4 +/CD8+比例降低。结论 大肠癌患者出现以Th1为主的细胞因子降低及Th2细胞因子的升高 ,肿瘤免疫缺陷。部分细胞因子代谢紊乱可能与大肠癌的不良预后有关。
陆爱国郑民华李东华曹伟新倪华妹张浩波黄梁郁宝铭
关键词:结肠直肠肿瘤细胞活素免疫细胞
大肠癌及其癌前病变AgNORs的研究被引量:4
1995年
应用自动图象分析仪,对65例大肠癌和伴不同程度不典型增生的大肠腺瘤以及正常肠粘膜的标本,进行了AgNORs颗粒数和颗粒面积的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核中平均AgNORs颗粒数随细胞异型性的加重逐渐增加,各病变间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AgNORs颗粒面积逐渐减小,正常肠粘膜,轻、中度不典型增生分别和重度不典型增生及癌有显著差异(P<0.01)。研究认为:AgNORs测定可作为大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客观诊断指标,大肠重度不典型增生和癌有较多相似特性,临床上对此病变要高度警惕。
张浩波郁宝铭
关键词:大肠肿瘤腺癌癌前病变AGNOR染色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右髂总动脉-下腔静脉瘘一例报告被引量:1
2001年
病例女,30岁,因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建立气腹顺利,脐孔10cmTrocar穿刺后进腹腔镜时见腹腔内充满不凝固血,为活动性出血,考虑为Trocar穿刺时损伤大血管,立即中转剖腹手术,证实为右髂总动脉损伤,予缝合后出血停止,术中输血400m1,手术顺利,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恢复良好,术后2周出院.术后一月病人因胸闷、气促、腹水伴双下肢浮肿再入院,经检查诊断为右心功能不全,分析后认为病人有腹膜后血管损伤史及体检有腹部血管杂音,病因可能为肺动脉栓塞或腹膜后血管病变.行CTA检查,并予图像重组证实为右髂总动脉瘤破入下腔静脉形成动、静脉瘘(见附图).遂行手术,术中见右髂总动脉直径约1.5cm,向右侧伸展穿透下腔静脉前壁,致下腔静脉显著增粗,瘘口约食指尖大小。
臧潞蒋渝张浩波沈柏用郑民华李宏为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副作用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