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谋斌

作品数:113 被引量:486H指数:11
供职机构: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5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3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5篇直肠
  • 36篇手术
  • 33篇肠癌
  • 30篇直肠癌
  • 28篇切除
  • 23篇肿瘤
  • 16篇结直肠
  • 15篇切除术
  • 15篇肛门
  • 15篇肠肿瘤
  • 14篇直肠肿瘤
  • 12篇内镜
  • 12篇基因
  • 12篇腹腔
  • 11篇系膜
  • 10篇腹腔镜
  • 9篇手术治疗
  • 8篇直肠系膜
  • 8篇淋巴
  • 8篇结直肠癌

机构

  • 8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7篇同济大学
  • 10篇同济大学附属...
  • 8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上海市杨浦区...
  • 6篇复旦大学
  • 6篇上海市第一人...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桂林医学院附...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上海理工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医学会
  • 1篇包头市中心医...

作者

  • 113篇林谋斌
  • 59篇尹路
  • 18篇韩意
  • 16篇何永刚
  • 15篇张浩波
  • 14篇金志明
  • 14篇陈伟国
  • 13篇张亚杰
  • 12篇倪俊声
  • 12篇吕克之
  • 8篇薛利军
  • 7篇陆兴生
  • 7篇赵任
  • 7篇汤二将
  • 6篇朱正纲
  • 6篇倪金迪
  • 5篇彭健
  • 5篇黄梁
  • 5篇张勇
  • 5篇钱倩健

传媒

  • 17篇中华胃肠外科...
  • 16篇外科理论与实...
  • 1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0篇中华普通外科...
  • 9篇国际外科学杂...
  • 4篇临床外科杂志
  • 2篇国外医学(外...
  • 2篇肝胆胰外科杂...
  • 2篇腹部外科
  • 2篇癌症
  • 2篇同济大学学报...
  • 2篇2010中国...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中国肿瘤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7篇2015
  • 9篇2014
  • 6篇2013
  • 8篇2012
  • 5篇2011
  • 8篇2010
  • 12篇2009
  • 10篇2008
  • 8篇2007
  • 5篇2006
  • 5篇2005
1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RIPK4相对拷贝数与经奥沙利铂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研究RIPK4相对拷贝数与经过奥沙利铂化疗的Ⅲ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州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行根治性手术加奥沙利铂辅助化疗的139例Ⅲ期结直肠癌石蜡组织标本的RIPK4相对拷贝数。以所有检测病例RIPK4相对拷贝数的第3个四分位数作为界值,将患者分为高RIPK4组(35例)和低RIPK4组(104例)。比较两组患者总生存时间(OS)及无复发生存时间(RFS),并按肿瘤部位进行分层预后分析。结果全组病例中位随访时间为49(4~98)月,高R1PK4组患者中位OS较低RIPK4组有所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0月比53.5月;P=0.074);两组患者RFS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352)。在结肠癌患者中,高RIPK4组的中位OS较低RIPK4组明显缩短(31.5月比56.5月:P=0.015),但两组RFS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135)。在直肠癌患者中,两组患者OS和RF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81,P=0.738)。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RIPK4相对拷贝数是经奥沙利铂化疗的Ⅲ期结肠癌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HR=2.903,95%CI:1.275~6.610)。结论RIPK4相对拷贝数与经过奥沙利铂化疗的Ⅲ期结肠癌患者的总生存期显著相关,有可能成为结肠癌患者奥沙利铂化疗的一种预测标记物。
彭康胜林谋斌蔚青李华光张晨波谢汝婷刘占举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预后
基于膜解剖理念的直肠癌根治手术新分型
2023年
目前的直肠癌根治手术尚没有建立分型体系,不能依据肿瘤的临床分期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因而难以达到个体化治疗的目的。本文基于盆腔膜解剖的“四筋膜、三间隙”理论,并结合该理论和宫颈癌根治术Querleu-Morrow分型的膜解剖基础,依据直肠侧方的切除范围,提出了基于膜解剖的直肠癌根治手术新分型,将直肠癌根治术分为ABCD四型,并依据自主神经的保留与否增加了相应的亚型。其中A型为保留泌尿生殖筋膜的全直肠系膜切除(TME)、B型为经典TME,C型为扩大TME,D型为侧方扩大切除术。本直肠癌根治手术分型统一了盆腔膜解剖名词,验证了利用“四筋膜、三间隙”理论对直肠癌手术进行分型的可行性,旨在为今后制定统一规范的盆腔肿瘤根治手术分型体系奠定理论基础。
李阿建王加琪刘海龙林谋斌
关键词:直肠肿瘤
克罗恩病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评估克罗恩病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2年3月在我科接受腹腔镜(辅助)手术21例克罗恩病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其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中转开腹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1例病人中19例成功完成腹腔镜(辅助)手术。手术方式主要为回盲部切除10例,小肠切除6例,降结肠部分切除2例,末端回肠造口1例。平均手术时间为(125±19)min,术中平均失血量(100±71)mL,术后中位进食时间6(4~14)d,术后中位住院时间9(7-40)d.中转开腹率为9.5%,并发症发生率为26.3%。结论:克罗恩病的腹腔镜手术治疗安全、有效,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在合理可控范围,且有术后恢复快、疼痛轻和切口美观的优点.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张浩波韩意林谋斌陆兴生吕克之何永刚尹路
关键词:克罗恩病腹腔镜并发症
直肠手术“Holyplane”应用解剖和病理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直肠手术的"Holyplane"范围界定,探讨其病理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1具成人尸体完整骨盆均从正中矢状面剖开,共42个半骨盆,按一定步骤进行解剖,界定并测量"Holyplane"范围;取盆壁层筋膜做免疫组化检查。结果"Holyplane"位于直肠系膜与盆壁层筋膜之间,起于L5~S1,向下两层筋膜融合止于会阴部的盆膈筋膜,两侧以髂内血管及直肠侧韧带为界。"Holyplane"测量结果:男性最大高度为(16.7±1.4)cm,最大宽度为(7.2±0.6)cm;女性最大高度为(15.4±1.2)cm,最大宽度为(6.7±0.6)cm,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盆壁层筋膜有密集的神经和微血管分布,见淋巴细胞,但无淋巴结。结论"Holyplane"为上宽下窄的直肠后无血管解剖间隙,两侧基本对称;临床上对低位直肠癌手术途径和清扫范围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金志明郑起薛利军林谋斌尹路
关键词:直肠手术PLANE
直肠阴道瘘的临床治疗策略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总结直肠阴道瘘的手术治疗经验,探讨直肠阴道瘘合理的临床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外科2005年2月至2014年8月之间收治的45例直肠阴道瘘的治疗情况。结果:45例病人全部采用手术治疗.其中41例治愈,随访0.5-10.0年未有复发,余4例因癌症晚期死亡。结论:根据直肠阴道瘘的瘘管情况选取最佳手术方式和时机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处于急性期的直肠阴道瘘病人,应采用非手术治疗至少3个月后再行手术。对复发性直肠阴道瘘采用带血管蒂的全层肠片以及直肠推进瓣技术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
李阿建薛利军张亚杰彭健张勇唐文贤吕亮林谋斌
关键词:直肠阴道瘘手术
检测FOLFOX化疗药物对于结直肠癌有效性的试剂盒
本发明涉及用于检测FOLFOX化疗药物对于结直肠癌有效性的试剂盒,包括一对检测MAP4K1基因拷贝数的扩增引物序列,一对检测CDKL4基因拷贝数的扩增引物序列以及一对检测内参基因GAPDH基因拷贝数的引物序列。通过本发明...
林谋斌李华光嵇承栋汤二将尹路李阿健江慧红
文献传递
复发性直肠阴道瘘的治疗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对反复多次修补失败的直肠阴道瘘的临床治疗对策。方法采用带血管蒂的全层肠片以及直肠推进瓣的方法,治疗经多次修补失败的直肠阴道瘘3例。结果采用全层肠片修补术1例,采用直肠推进瓣术治疗2例。患者因复发性直肠阴道瘘而行手术治疗的次数为2~9次,平均为(4.3±3.3)次。手术时间为3.3~6.8h,平均为(4.8±1.5)h,3例复发性直肠阴道瘘术后均获痊愈,大便1—2次/d,排便功能良好;随访4~20个月无复发。结论选择恰当的术式和手术时机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采用带血管蒂的全层肠片以及直肠推进瓣技术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
林谋斌尹路李亚芬侍庆陈伟国
关键词:直肠阴道瘘再手术推进瓣
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出血部位的诊断价值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出血手术定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5年12月间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并行手术探查的56例小肠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前小肠镜诊断结果与术中检查所见加以比较,并随访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54例(96%)经术前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发现出血病灶,其中53例(95%)术前的病灶定位与术中发现的病变部位基本一致,4例定性诊断不一致,1例手术探查未发现病灶。间质瘤是本组患者中导致小肠出血的最常见病因。结论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出血术前定位具有可靠的临床价值。
林谋斌尹路胡伟国钱倩健吴云林张晨莉许斌
关键词:胃肠出血间质瘤
从直肠系膜的解剖学形态来认识直肠系膜全切除术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通过研究直肠系膜的形态学特点和范围来认识直肠系膜全切除(TME)的理论依据。方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对24具尸体的盆腔进行解剖。结果在直肠及周围脂肪周围存在两个相互独立的结构,一个是直肠侧后方的脏筋膜,另一个是直肠前方的Denonvilliers筋膜,它们共同组成了直肠周围的环状筋膜,Denonvilliers筋膜并不能构成直肠系膜的前界。结论TME改善预后的原因并不在于其切除平面为肿瘤难以逾越的"Holy plane",而是在于其完全切除了"直肠腔室"。
林谋斌尹路陈伟国金志明倪俊声丁文龙朱正纲刘荫华
关键词:直肠系膜全切除自主神经
人体胰腺癌细胞株PANC-1中四环素可诱导的周期素D1表达抑制系统的建立(英文)
2006年
[目的]在人体胰腺癌细胞株PANC-1中建立一个四环素可调控周期素D1表达系统,研究抑制周期素D1对胰腺癌细胞的影响。[方法]反义周期素D1质粒通过两次稳定转染进入胰腺癌细胞株PANC-1细胞中,其表达调控系统采用Tet-Off系统(四环素调控系统)。通过抑制周期素D1表达对PANC-1细胞生长、集落形成能力以及周期素蛋白表达的影响,评价此系统的可调控性和有效性。[结果]通过第一次转染pTet-Off质粒,选择两个最佳表达克隆行第二次转染pTRE-反义周期素D1质粒,并通过免疫印记测定挑选出能在Tet-Off系统中最有效地表达反义周期素D1的克隆。通过Tet-Off系统对反义周期素D1的调控,发现周期素D1的表达抑制可明显地抑制胰腺癌细胞生长和集落能力,并可导致胰腺癌细胞形态学改变。其抑制作用与四环素调控浓度和时间有关。[结论]此研究在PANC-1胰腺癌细胞株中建立了一个高效、可诱导的反义周期素D1的表达系统。通过这个系统的建立,可进一步在体内和体外研究周期素D1的抑制对胰腺癌细胞的影响,并可结合其它治疗手段如化疗来探讨联合治疗在临床的潜在应用价值。
王建承张卓林谋斌梁鲁Marko Kornmann
关键词:周期素D1PANC-1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