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兴利

作品数:72 被引量:264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医药卫生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0篇哲学宗教
  • 29篇文化科学
  • 17篇医药卫生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主题

  • 29篇儿童
  • 13篇教育
  • 12篇天才
  • 11篇天才儿童
  • 9篇听力
  • 9篇听力障碍
  • 7篇新人
  • 7篇眼动
  • 7篇视觉注意
  • 6篇眼动研究
  • 6篇应激
  • 6篇拔尖
  • 6篇拔尖创新
  • 6篇拔尖创新人才
  • 6篇创伤
  • 6篇创伤后
  • 6篇创伤后应激
  • 5篇地震
  • 5篇应激障碍
  • 5篇智力

机构

  • 69篇中国科学院
  • 34篇中国科学院大...
  • 22篇天津师范大学
  • 12篇教育部教育管...
  • 7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北京教育学院
  • 3篇中国聋儿康复...
  • 3篇中国儿童中心
  • 2篇哈佛大学
  • 2篇课程教材研究...
  • 2篇首都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发展研究...
  • 2篇奥尔堡大学
  • 2篇四川苍溪中学
  • 2篇北京市第二聋...
  • 2篇浙江海洋大学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作者

  • 72篇张兴利
  • 30篇施建农
  • 21篇白学军
  • 12篇王永丽
  • 6篇刘颖
  • 4篇阎国利
  • 4篇朱明婧
  • 4篇陈纬
  • 4篇汪艳
  • 4篇柳铭心
  • 3篇吴丽芸
  • 2篇卢迈
  • 2篇董黎明
  • 2篇杨邵峰
  • 2篇王龙
  • 2篇刘江
  • 2篇史瑞萍
  • 2篇段小菊
  • 2篇刘正奎
  • 2篇谭纪村

传媒

  • 12篇基础教育参考
  • 8篇心理与行为研...
  • 5篇中国心理卫生...
  • 5篇心理科学进展
  • 4篇中国临床心理...
  • 4篇心理科学
  • 3篇中国特殊教育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中小学心理健...
  • 2篇中华行为医学...
  • 2篇中国心理学会...
  • 1篇中国青年研究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学前教育研究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课程.教材....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心理与健康

年份

  • 13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7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学生成就目标结构研究的新进展被引量:8
2003年
该文先回顾了传统的成就目标理论,然后对目前成就目标研究中关于“掌握-表现目标二分系统”的修正以及两种成就目标作用的争论问题给予了介绍和评价。文章最后对成就目标在今后研究中的一些重点问题提出了建议。
李洪玉李源张兴利
关键词:表现性目标回避
类别指称对象提取过程的发展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本研究选取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和大学二年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青少年对含有类别指称对象语篇心理加工过程。实验1采用命名法,实验2采用眼动记录法。结果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被试在单位时间内获得的信息逐渐增多,阅读能力不断提高,对类别指称概念的理解能力也不断提高;各年级被试表现出对类别指称对象激活的增强;大学生组被试还表现出对非指称对象激活的抑制;激活是立即发生的认知过程;抑制则是延缓发生的认知过程,且是一种策略性的控制加工过程。
沈德立白学军张兴利
关键词:指称对象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被试命名法策略性
适合考察听觉障碍者视觉注意的研究范式
2008年
1 引言 早在100多年前.注意作为人类行为的中枢和心理活动的调节机制就已经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注意的一种形式,视觉注意在视觉知觉和视觉信息加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听力障碍儿童尤其重要。听力正常儿童能够利用视觉注意自己手边感兴趣的事物,同时使用听觉来注意他人(如父母)说话;听力障碍儿童在这方面的能力则较弱,他们必须不停地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和“倾听”他人的说话之间转换注意。因此,他们经常需要在交流对象和物体之间切换注意来获得有关物体的视觉交流(手势、姿态或唇读)。同时,视觉注意发展对听力障碍群体其它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如阅读、概念思维和学习成绩.
张兴利杨朝施建农尹鸿宇
关键词:视觉注意听力障碍障碍儿童信息加工正常儿童
语篇理解时类别指称对象提取的心理机制研究被引量:7
2003年
本实验利用DMDX系统 ,通过命名任务来考察在篇章阅读中类别指称对象的可提取性。实验一的结果发现在立即条件下 ,上指示词所指对象与探测词一致时 ,更有利于探测词的激活 ;上指示词所指对象与探测词不一致时 ,压抑效应不明显。实验二的结果发现在延缓条件下 ,上指示词所指对象与探测词一致时 ,对探测词的激活优势并不明显 ;上指示词所指对象与探测词不一致时 。
白学军张兴利
关键词:语篇理解
汶川地震孤儿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和自我意识被引量:15
2010年
目的:了解震后6个月地震孤儿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自我意识的相互关系。方法:利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和儿童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对111名震后孤儿进行评定。结果:震后孤儿PTSD检出率为39.6%;除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两个维度之外,自我意识其它维度与PTSD症状成显著负相关,其中焦虑维度可显著预测PTSD。结论:低自我意识中的低焦虑得分可显著预测PTSD,震后及时的自我意识水平筛查可在一定程度指导孤儿心理援助工作。
朱明婧张兴利汪艳谭纪村石卉孙珊珊施建农
关键词:地震孤儿PTSD自我意识
在公平中追求卓越——英国天才儿童教育研究
2023年
天才儿童培养对于拔尖创新人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梳理英国天才儿童教育的发展历史发现,英国的天才儿童教育起步较早,但由于政党交替而导致的政策不够连续的问题较为突出,并且受到社会思潮变化的影响,其教育观念也从最初关注精英教育转变为注重教育公平。因此,英国的天才儿童教育具有以下特点:在选拔和培养上,英国注重学校对天才儿童定义和选拔的自主权,并将天才儿童教育整合到主流学校教育中。在天才儿童教育的管理方面,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其最突出的优势在于将天才教育深深地嵌入整体教育政策和更广泛的社会政策目标之中,这不仅有利于为天才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而且也有利于这一领域工作的可持续性。总的来说,英国天才儿童教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
课题组谢岩枫冯萌萌韩洋程塨渌白学军张兴利王永丽
关键词:天才儿童教育公平个性化教育
在教育平等中构建天才教育多维路径——芬兰天才儿童教育发展述评
2023年
天才儿童是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来源。梳理芬兰在天才儿童培养方面的转变和创新可以发现,芬兰天才教育呈现发展性特点:在天才的鉴别和选拔方面,突出差异化和动态鉴别;教育法规的修订过程中,呈现出个性化和灵活性,通过特殊学校、特殊班级、特殊项目等构成了多元化的天才培养体系。未来,芬兰将在加强建设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将道德培养的内容融入天才儿童培养过程中两方面继续努力,探索构建独立且自特色鲜明的天才儿童培养体系。
课题组单一鸣吕佳刘颖卢柳柳郭秀丽白学军张兴利王永丽
关键词:天才儿童拔尖创新人才
天才教育和人才支持多样化体系构建——德国天才儿童教育研究
2023年
经过多年探索,德国在天才儿童鉴别和选拔方面研发了成熟且系统的多维天才模型和测试工具。同时,通过完善的机构、组织和协会开展了天才教育教师的师资培训,为天才儿童及其家长提供了咨询服务和长期的纵向追踪研究。而在意识方面,德国从官方到民间都非常重视天才儿童教育,并为天才儿童教育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撑。
课题组卢柳柳刘颖郭秀丽吕佳单一鸣白学军张兴利王永丽
关键词:天才教育天才儿童
当前阅读眼动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被引量:12
2003年
当前阅读眼动研究主要想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阅读中的眼动主要受语言的低水平因素影响还是受语言的高水平因素影响;(2)眼跳过程中信息加工是完全被抑制还是部分被抑制; (3)眼动过程中词义的加工方式是平行的还是系列的。
白学军张兴利
关键词:眼动
汶川地震后青少年幸存者PTSD症状的特点及其发展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本文考察了5·12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幸存者中青少年的PTSD症状特点及其变化情况。方法:在地震半年后和一年后分别使用儿童版事件冲击量表对203名青少年进行重复施测。结果:①地震半年后,21.2%的青少年可能罹患PTSD;地震一年后,19.2%的青少年可能罹患PTSD。总体罹患率变化不显著。②地震半年后,伤残儿童PTSD检出率显著高于健全儿童;地震一年后,伤残儿童的检出率与健全儿童没有显著差异。③从得分上看,相对于地震半年后表现出的PTSD症状,地震一年后灾区青少年在事件冲击量表各维度上的得分及总分均显著降低。结论:地震一年后,灾区青少年的PTSD症状有所缓解,但仍存在较大比例的PTSD高危群体。
陈纬王龙张兴利施建农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青少年伤残儿童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