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兰兰

作品数:82 被引量:176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会议论文
  • 38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8篇天文地球
  • 33篇生物学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3篇放射虫
  • 14篇南海北部
  • 12篇白令海
  • 12篇沉积物
  • 11篇有孔虫
  • 11篇古海洋
  • 11篇表层沉积物
  • 9篇环境意义
  • 8篇海洋环境
  • 8篇海洋学
  • 7篇水体
  • 7篇古海洋学
  • 7篇浮游有孔虫
  • 6篇孢粉
  • 6篇活体
  • 6篇季风
  • 5篇断面
  • 5篇生物硅
  • 5篇井位
  • 5篇古海洋环境

机构

  • 82篇中国科学院
  • 15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青岛海洋地质...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南方海洋科学...
  • 2篇丹麦技术大学
  • 2篇海南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 2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东北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海油能源发...
  • 1篇自然资源部第...

作者

  • 82篇张兰兰
  • 63篇陈木宏
  • 56篇向荣
  • 23篇张强
  • 18篇刘建国
  • 18篇陆钧
  • 13篇罗传秀
  • 11篇胡维芬
  • 10篇张丽丽
  • 9篇陈忠
  • 5篇颜文
  • 5篇杜恕环
  • 4篇郑范
  • 4篇胡邦琦
  • 2篇王汝建
  • 2篇肖尚斌
  • 2篇张强
  • 2篇曾丽丽
  • 2篇王勇军
  • 2篇周伟华

传媒

  • 11篇热带海洋学报
  • 4篇微体古生物学...
  • 4篇地球科学(中...
  • 4篇中国科学:地...
  • 4篇中国古生物学...
  • 3篇海洋地质与第...
  • 3篇中国古生物学...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第四纪研究
  • 2篇第二届深海研...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2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科技导报
  • 1篇海洋学报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地学前缘
  • 1篇Marine...
  • 1篇地球科学
  • 1篇2013年中...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0篇2014
  • 10篇2013
  • 15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7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海北部深水站08E415现代放射虫的垂直深度分带研究
<正>认识南海深海现代过程特征对揭示区域古环境演变历史具有重要科学价值与意义。利用2008年9月在南海北部08E415站取得的一封闭式深水浮游分层生物拖网样品(0-1000m,分9层),通过染色处理方法,首次定量分析了该...
张兰兰陈木宏
关键词:南海北部
文献传递
低纬度表层水中现生放射虫的生物生态学特征及其区域差异
张兰兰张杰张强
Distribution of Biogenic Silica Content in Surface Sediments from the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 and Its Environmental Dignificance被引量:4
2009年
Biogenic silica content was determined in 25 surface sediment samples from the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 to study its distribution and its modern oceanic 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which may provide further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paleoceanography explaination. This study showed that biogenic silica content in surface sediments and its water depth have evide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as up to 0.782. Biogenic silica content was very low in continental shelf shallows and could not reflect the productivity of siliceous micropaleontology in surface waters, which may be affected by sedimentary types and terrigenous matter dilution. Distribution of biogenic silica content in surface sediments from deep water areas showed that it could not only reflect the paleoproductivity of siliceous micropaleontology in surface waters, but also indicate the strong or feeble upwelling. Thus, it was further confirmed that using biogenic silica content in sediments to trace upwelling and its change was effective and reliable. The analyzed result showed that radiolariia and poriferous specula have more contribution for biogenic opal, comparing with diatom in surface sediments from the northern studied area, probably owing to the diatom dissolved easily away and eaten by other organisms with little effort. In the upwelling areas, radiolarian, diatom and poriferous specula all approximately showed high abundance, 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high biogenic silica content.
张兰兰陈木宏向荣陆钧张丽丽
关键词:UPWELLING
西菲律宾海硅藻席沉积中的多囊虫类放射虫记录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3
2021年
为了多角度理解海洋纹层沉积物的形成过程,利用在西菲律宾海采集到的含纹层硅藻席的XT47孔岩心样品,进行多囊虫类放射虫的组合变化与环境意义分析.研究表明XT47孔岩心上段260 cm厚硅藻席沉积中含有丰富的放射虫、丰度高于2×104个/克;中段260~460 cm出现5次放射虫丰度高峰与红粘土的交替旋回沉积;下段460~630 cm红粘土沉积层中放射虫稀少.依据放射虫地层种的初现生物事件,470 cm以深的年龄大于0.34 Ma,表明西菲律宾海硅藻质沉积形成于中更新世以来.此外,受暖水影响控制的Tetrapyle group和Didymocyrtis tetrathalamus tetrathalamus相对丰度在末次冰盛期(LGM)呈现显著的低值期,推测在LGM期西菲律宾海北赤道暖流的影响强度是变弱的.值得注意的是,多囊虫类放射虫的丰度与生物硅含量的变化趋势出现明显的不同步现象,推测4次生物硅含量高峰是由大型硅藻(盘筛藻)的急剧增加导致的,即西菲律宾海LGM期盘筛藻的勃发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强弱变化;进一步发现盘筛藻的4次勃发强盛期对应着胶体虫相对丰度变化的低谷期和中深层冷水种相对丰度变化的高峰期,前者指示上层水体成层化减弱、后者指示中深层水体中营养物增多.据此,认为西菲律宾海LGM期盘筛藻勃发的4次强盛期是由于上层水体成层化减弱、下层水体中丰富的营养物上涌引起.研究结果可为菲律宾海盘筛藻勃发在LGM长时间持续并最终在海底形成厚达近3 m的硅藻席沉积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
张兰兰胡邦琦胡邦琦郭建卫丁雪郭建卫丁雪
关键词:菲律宾海
南海南北部现代孢粉分布对比研究
罗传秀陈木宏向荣刘建国张兰兰陆钧
南海表层沉积物中钙质超微化石分布特征被引量:17
2007年
为系统描述钙质超微化石在南海表层沉积中的分布特征,对遍布南海的175个样品进行了实验分析。发现不同地区钙质超微化石绝对丰度相差很大,从0—3.8×1010个.g-1不等。平面上将钙质超微化石丰度分为3个区。共鉴定出钙质超微化石21属28种,以Emiliania huxleyi、Florisphaera profunda和Gephyrocapsa oceanica为优势种,其中Florisphaera profunda占据绝对优势。南海钙质超微化石分布具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14°N线南北两边钙质超微化石的分布存在差异;二是南海钙质超微化石丰度以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两片海域为最高,并有东北-西南走向的分布趋势。对影响钙质超微化石分布的水深、上升流与营养盐、陆源物质稀释作用、碳酸盐溶解作用等因素作了讨论,并根据钙质超微化石随水深的变化推测南海碳酸盐补偿深度应在4 000m左右。
王勇军陈木宏陆钧向荣张兰兰张丽丽
关键词:钙质超微化石
西菲律宾海硅藻席沉积中的多孔类放射虫记录及其环境意义
为了多角度理解海洋纹层沉积物的形成过程,本文首次针对大洋异常硅藻席沉积记录,进行了硅质生物放射虫的研究,分析多孔类放射虫组合变化及其环境意义。该岩心上段260cm厚硅藻席沉积中含有丰富的放射虫、丰度高于2×10~4个/克...
张兰兰胡邦琦邱卓雅郭建卫丁雪陆钧向荣
关键词:菲律宾海水团
文献传递
放射虫现代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利用放射虫化石揭示古海洋、古环境的基础研究被引量:12
2006年
放射虫以其不易溶解的硅质壳体在古海洋、古环境研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种类组合与海洋物理、水文环境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随着放射虫在古海洋环境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以及研究手段的改进,放射虫现代生态学研究在世界各大洋得到了广泛开展。中国加入综合大洋钻探计划,势必会加快我国古海洋学的研究步伐,放射虫作为海洋微体古生物中的一个重要类群,其生态学知识是重建古海洋、古环境的基础。因此,有必要向我国学术界提供放射虫现代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及最新发展趋势,促使我国放射虫的研究与国际接轨,以提供更多的古海洋、古环境替代性指标。
张兰兰陈木宏向荣张丽丽
关键词:放射虫现代生态学古海洋学综合大洋钻探沉积物捕获器
南海北部表层孢粉南北向、东北-西南向、西北-东南向分布特征
罗传秀陈木宏向荣刘建国张兰兰陆钧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孢粉
南海断面春季活体放射虫生态分布及其对环境的响应被引量:3
2015年
采用浮游生物分层拖网取样和Rose-Bengal染色方法,揭示了南海2个断面春季活体放射虫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热带海域活体放射虫生态分布对环境的响应.活体放射虫丰度高值多数出现在25~75 m层,与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最大值层有较好的对应;但在冷涡发育区丰度最高值出现0~25 m层,且在垂向上呈现随深度增加逐渐降低的趋势;发现在湄公河口外的冷涡发育区,受冲淡水的影响,盐度值大幅度波动,从而抑制了活体放射虫的繁盛;此外,发现温度的大幅度变化可能也不利于活体放射虫的繁盛.属种组成以热带-亚热带暖水种为主要优势种,发现了几个具有热带生态环境意义的指示种:活体Didymocyrtis tetrathalamus tetrathalamus是热带上表层水或混合层的指示种,且可以指示贫营养;活体Tetrapyle octacantha可作为热带海域温跃层、富营养的指示种;活体Acanthodesmia vinculata是一个热带表层、次表层水种;进一步指出T.octacantha和A.vinculata仅在外海海域对冷涡(上升流)有很好的响应,可指示热带上升流;推断活体Siphonosphaera polysiphonia喜营群居生活,其分布与暖涡密切相关;活体Cyrtopera laguncula和Cornutella profunda被发现能在热带海域上层水体甚至是在表层水中出现,表明它们并不是仅限于生活在中深层水中,用作中深水指示种的定义需要进一步商榷.
胡维芬张兰兰陈木宏曾丽丽周伟华向荣张强刘世昊
关键词:中尺度涡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