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乾勇

作品数:277 被引量:725H指数:14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3篇期刊文章
  • 106篇会议论文
  • 28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9篇医药卫生
  • 10篇文化科学
  • 7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社会学
  • 1篇军事

主题

  • 113篇细胞
  • 43篇营养
  • 40篇乳腺
  • 40篇视黄酸
  • 39篇腺癌
  • 38篇脂肪
  • 37篇乳腺癌
  • 34篇HL-60细...
  • 32篇蛋白
  • 26篇凋亡
  • 25篇增殖
  • 25篇基因
  • 21篇细胞增殖
  • 19篇肿瘤
  • 18篇细胞凋亡
  • 15篇膳食
  • 14篇学龄
  • 14篇学龄前
  • 13篇代谢
  • 12篇营养素

机构

  • 271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兰州军区联勤...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成都军区总医...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成都医学院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内江师范学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卫生部
  • 1篇中山大学
  • 1篇重庆医药高等...
  • 1篇云南省第二人...
  • 1篇利物浦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佛山市中医院

作者

  • 273篇张乾勇
  • 242篇糜漫天
  • 115篇朱俊东
  • 72篇韦娜
  • 65篇易龙
  • 40篇郎海滨
  • 38篇周永
  • 37篇陈卡
  • 34篇张婷
  • 27篇常徽
  • 26篇杨志祥
  • 23篇黄国荣
  • 23篇冉莉
  • 23篇王斌
  • 20篇郎和东
  • 18篇唐勇
  • 18篇杨镇洲
  • 18篇石元刚
  • 17篇杨家驹
  • 13篇程天民

传媒

  • 36篇第三军医大学...
  • 16篇免疫学杂志
  • 9篇重庆医学
  • 8篇营养学报
  • 8篇中国营养学会...
  • 7篇现代医药卫生
  • 7篇中国公共卫生
  • 7篇首届中国西部...
  • 7篇2017中国...
  • 4篇中国营养学会...
  • 4篇中国营养学会...
  • 3篇西北医学教育
  • 3篇现代预防医学
  • 3篇局解手术学杂...
  • 3篇家庭医药(就...
  • 3篇中国医药导报
  • 3篇四川省营养学...
  • 3篇中国营养学会...
  • 3篇重庆市营养学...
  • 2篇肿瘤防治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9
  • 5篇2018
  • 22篇2017
  • 5篇2016
  • 13篇2015
  • 15篇2014
  • 12篇2013
  • 23篇2012
  • 13篇2011
  • 17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8篇2007
  • 6篇2006
  • 19篇2005
  • 19篇2004
  • 10篇2003
  • 8篇2002
  • 20篇2001
2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豆异黄酮抑制BCap-37乳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研究被引量:7
2000年
采用二羟异黄酮、三羟异黄酮处理BCap - 37细胞 1~ 4d后 ,以生长曲线、3 H -TdR掺入试验反映其增殖活力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显示 :1~ 9×10 5mol/L三羟异黄酮处理BCap - 37细胞 3~ 4d后 ,对BCap -37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 ,且与剂量及培养时间成正相关 ,而在相同剂量条件下二羟异黄酮对BCap - 37细胞生长无抑制作用。三羟异黄酮处理BCap - 37细胞 4d后 ,BCap - 37细胞的增殖指数明显下降 ,细胞主要阻滞于G1期。提示 :三羟异黄酮对BCap -
杨镇洲朱俊东糜漫天张乾勇周东明郎海滨
关键词:大豆异黄酮乳腺癌细胞增殖BCAP-37
洛伐他丁对乳腺癌细胞膜电位、MAPK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观察洛伐他丁对乳腺癌MCF-7细胞膜电位和MAPK活性的影响,探讨其抗癌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分别用4,8和16μmol/L终浓度的洛伐他丁处理乳腺癌MCF-7细胞24~72h后,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膜电位敏感的荧光阳离子分子探针diS-C3-(5)标记的细胞荧光强度的变化,同时分析洛伐他丁对ERK1和P38MAPk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4~16μmol/L的洛伐他丁处理细胞后,能明显抑制荧光阳离子分子探针diS-C3-(5)进入胞内,该作用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和时间依赖关系。表明洛伐他丁能明显促使MCF-7细胞膜电位负值加大,诱导细胞发生超极化。此外,实验发现洛伐他丁能显著降低ERK1和P38MAPK蛋白磷酸化水平。结论:洛伐他丁因抑制细胞内源性胆固醇合成、改变膜脂质结构而促进MCF-7细胞膜电位负值增加,诱导细胞发生超极化,同时显著降低MAPK活性。
韦娜糜漫天杨志祥张乾勇
关键词:洛伐他丁乳腺癌细胞膜电位MAPK活性MCF-7细胞药物治疗
洛伐他汀影响HL-60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的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胆固醇合成抑制剂洛伐他汀 (Lovastatin ,LOV)对HL 6 0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光镜、透射电镜、DNA梯形带检测以及流式细胞仪分析等技术方法 ,观察LOV对HL 6 0细胞形态、超微结构和凋亡的影响 ,以及Fas抗原表达的改变。结果 LOV处理HL 6 0细胞 2d后 ,光镜下细胞数量明显减少 ,细胞形态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 ;透射电镜下 ,HL 6 0细胞呈现凋亡性变 ;有凋亡特征性的DNA梯形带出现 ;Fas抗原的平均荧光强度增加。结论 LOV不仅能抑制HL 6 0细胞增殖 ,而且可诱导HL 6 0细胞凋亡 ;LOV能上调HL 6 0细胞Fas抗原表达 ,可能是LOV抑制HL 6 0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的重要分子机制。
张雪玲糜漫天李等松张乾勇韦娜
关键词:洛伐他汀HL-60细胞胆固醇细胞凋亡FAS抗原
苦瓜核糖体失活蛋白诱导HL-60细胞发生凋亡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 探讨苦瓜核糖体失活蛋白 (Ribosomalinactivatingprotein ,RIP)诱导HL 60细胞凋亡的活性 ,以及对HL 60细胞Bcl 2、Bax、caspase 3表达变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以一定浓度苦瓜RIP处理HL 60细胞 2 4~ 72h ,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运用RT PCR和Westernblot免疫印记法检测Bcl 2、Bax、caspase 3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苦瓜RIP在一定作用浓度下可使HL 60细胞发生凋亡 ,且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凋亡细胞比例逐渐升高。在此过程中 ,HL 60细胞的caspase 3mRNA的表达及其胞内活性亚单位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5 ) ,Bcl 2mRNA表达变化虽不显著 ,但其蛋白水平明显降低 (P <0 .0 5 ) ,与此同时 ,BaxmRNA和蛋白表达均有所上调。结论 在苦瓜RIP诱导的HL 60细胞凋亡中 ,caspase 3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而Bcl 2和Bax可能通过其表达量的变化。
郎海滨糜漫天程天民张乾勇朱俊东
关键词:核糖体失活蛋白BCL-2BAXCASPASE-3
HOXB1基因转染对HL-60细胞视黄酸代谢和α-干扰素表达的影响
目的有研究证明,同源盒基因(homeobox genes,HOX)基因启动子区域有视黄酸反应元件(Retinoic acid response elements,RARE),推测RA对HOX基因表达的影响是其调节细胞分化...
韦娜糜漫天郎海滨黄国荣张乾勇
文献传递
大豆异黄酮对乳腺癌细胞TGFβ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1
2001年
目的 探讨大豆异黄酮作用后 BCap- 37人乳腺癌细胞 TGFβ和 TGFβ受体表达的改变。方法 以二羟异黄酮、三羟异黄酮处理 BCap- 37细胞 ,采用 TGFβ拮抗试验、Western blot分析和原位杂交等实验方法 ,检测大豆异黄酮作用后 BCap- 37人乳腺癌细胞 TGFβ1、TGFβ2 及受体表达的变化。结果  3× 1 0 -5mol/L三羟异黄酮作用后 Bcap- 37细胞 TGFβ1、TGFβ2 及受体表达增强 ,而二羟异黄酮处理组在相同作用浓度下其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 三羟异黄酮可促进 Bcap- 37细胞 TGFβ1、TGFβ2 及受体的表达。
杨镇洲糜漫天朱俊东张乾勇
关键词:大豆异黄酮乳腺癌转化生长因子Β
视黄酸依赖Fas/RARα融合基因载体转染HL-60细胞启动的凋亡效应研究
目的视黄酸(retinoic acid,RA)是维生素A的体内活性代谢产物,具有多种生物化学功能。近年来通过体内外及临床实验研究发现,RA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且临床上已用于血液肿瘤、肺癌、肾癌、神...
杨志祥糜漫天张乾勇郎海滨韦娜
文献传递
白藜芦醇通过被动扩散和SGLT1介导主动转运进入内皮细胞
目的明确反式白藜芦醇是否能进入内皮细胞及进入内皮细胞的方式。方法 10μmol/L白藜芦醇预处理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内皮细胞上清液中白藜芦醇的含量,同时采用激光共聚焦的方法观察白藜芦...
陈明亮易龙金鑫谢琦张婷周曦常曦付钰洁朱俊东张乾勇糜漫天
文献传递
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分离、鉴定及培养方法的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改进大鼠肝星状细胞(HSC)的分离、纯化方法,为肝相关疾病研究提供稳定细胞来源。方法采用严格控制灌注液温度、流速及灌注时间的肝逆向两步酶灌注法进行原位组织消化,并使用Pronase E/CollagenaseⅣ联合消化液体外消化肝组织,进而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HSC细胞;台盼蓝拒染实验检测细胞存活率,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并制作细胞生长曲线;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及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对HSC细胞进行鉴定。结果采用改良方法后,每只大鼠分离收获的HSC细胞稳定在(2.1±0.2)×107个,存活率为(96.2±0.8)%,细胞生长状态良好;流式细胞分选测定具有自发荧光特性的HSC细胞所占比例为96.3%,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检测分离的HSC细胞表达特征性表面抗原α-SMA和Desmin。结论采用严格控温、控流、控时的灌注方法及使用Pronase E/CollagenaseⅣ联合消化液有效提高了大鼠HSC细胞的收获数量、细胞活力和纯度,为进一步围绕HSC开展相关研究奠定了细胞基础。
张玉周曦易龙马鑫张乾勇糜漫天
关键词:肝星状细胞细胞分离原代培养细胞鉴定
重庆地区学龄前儿童锌营养状况调查被引量:9
2001年
石元刚杨家驹黄国荣韦娜朱俊东张乾勇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
共2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