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茂林

作品数:59 被引量:654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7篇经济管理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政治法律
  • 1篇军事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生态
  • 8篇城市
  • 7篇金融
  • 6篇能源
  • 5篇低碳
  • 5篇可持续发展
  • 4篇韧性
  • 4篇融资
  • 4篇城乡
  • 3篇银行
  • 3篇商业银行
  • 3篇生态环境
  • 3篇污染
  • 3篇乡村
  • 3篇旅游
  • 3篇经济结构
  • 3篇经济增长
  • 3篇公园
  • 3篇
  • 3篇城市建设

机构

  • 56篇中国社会科学...
  • 4篇国务院发展研...
  • 4篇成都市社会科...
  • 3篇福建师范大学
  • 3篇西南财经大学
  • 2篇北京青年政治...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山西财经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央财经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北京市社会科...
  • 1篇剑桥大学
  • 1篇广州市城市规...
  • 1篇贵州省社会科...
  • 1篇格里菲斯大学

作者

  • 56篇廖茂林
  • 4篇张泽
  • 3篇贾晋
  • 3篇潘家华
  • 2篇魏际刚
  • 2篇李学锋
  • 2篇江洁
  • 2篇陈素梅
  • 1篇苏杨
  • 1篇胡翠
  • 1篇甘萌雨
  • 1篇倪维秋
  • 1篇周灵
  • 1篇霍冉冉
  • 1篇孙传旺
  • 1篇伍世代
  • 1篇林明水
  • 1篇王开泳
  • 1篇张宏磊
  • 1篇吴荣华

传媒

  • 11篇银行家
  • 6篇中国人口·资...
  • 6篇城市
  • 4篇企业经济
  • 3篇福建论坛(人...
  • 3篇中国发展观察
  • 2篇改革与战略
  • 2篇生态经济
  • 2篇重庆社会科学
  • 1篇人民论坛
  • 1篇东岳论丛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经济体制改革
  • 1篇改革
  • 1篇管理世界
  • 1篇旅游学刊
  • 1篇中国行政管理
  • 1篇中国金融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年份

  • 3篇2023
  • 4篇2022
  • 6篇2021
  • 7篇2020
  • 5篇2019
  • 12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8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杰文斯悖论的我国节能减排问题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能源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焦点,我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应该主动承担起节能减排的责任。文章在杰文斯悖论的基础上,构建IPAT模型分析我国能源消费的反弹效应,利用GARCH(1,1)考察我国在1980—2014年能源消费增长与能源强度、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分解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人口增加是能源消费增长的最主要推动因素,反弹效应的存在使得尽管能源效率提高,能源强度下降,但能源消费总量仍然不断增加,经济增长及其分解因素最终消费与投资、进出口贸易都增加了能源消费量。为了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仅仅依靠技术进步还不够,还需要能源价格、税收政策等宏观调控。
王颖婕廖茂林
关键词:节能减排
“共建美丽地球家园”的理论认知和实践路径被引量:1
2021年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对物质生活水平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表明人们对优质生态产品和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在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了安全发展战略,对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给予了强调。与此同时,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也使得生态文明建设逐步成为全球各国所共同关注的话题。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美丽地球家园"理念,为全球生态文明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本文分析了"共建美丽地球家园"的形成背景及具体实践,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共建美丽地球家园"指明了方向,并针对"共建美丽地球家园"在推进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相应的举措。
廖茂林
关键词:零和博弈可持续发展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竞争力评价研究被引量:38
2018年
测度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竞争力,理清地区发展全域旅游的影响因子并选择适宜的发展路径,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基础和关键。本文从全域旅游发展的全时空、全产业、全要素、全管理和全支持五个方面系统地构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东部、中部和西部共37个县(市)作为样本,基于Arc GIS10. 1的空间主成分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测度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竞争力及其空间自相关性。结果显示:(1)竞争力评价方面,37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竞争力平均值为4. 77,总体处于一般水平;贵州省示范区竞争力平均值为5. 77,处于较强水平;湖北省示范区竞争力平均值为4. 93,处于一般水平;福建省示范区竞争力平均值为3. 91,处于较弱水平。(2)空间自相关分析方面,37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竞争力在各自区域内的相关性不显著,呈独立随机分布。(3)影响因子方面,影响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竞争力主要因子为旅游投入产出比、夜光指数、城镇化率、路网密度、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坡度、一般公共预算人均支出、人均旅游收入等9个方面,其中旅游投入产出比的贡献最大。基于主要结论,东部地区发展全域旅游,可以围绕"傍城"的核心理念,主动融入三大城市群或各区域的核心城市群,借助城市化带动以旅游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发展;西部地区发展全域旅游,可以围绕着"傍景"的核心理念,主动融入核心景区,借助旅游业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中部地区则因地制宜,兼顾东西部两种模式,择优选择。
林明水廖茂林王开泳
欧洲国家可再生能源税收政策经验及对我国能源改革的启示
2016年
随着资源环境问题不断加剧,欧洲各国越来越重视利用税收政策引导绿色经济发展。与此同时,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经济进入了发展的新常态,经济结构面临转型和升级,对资源的节约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基于税种和税收优惠两个角度分析了欧洲国家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经验,通过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以期对我国新常态下可再生能源改革提供参考借鉴。
廖茂林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税收政策能源改革
高速铁路对中国省会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影响被引量:48
2018年
研究高速铁路影响下的中国省会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格局、特征,对于当今在"一带一路"国家倡议背景下,客观解读高铁在省会城市间旅游一体化发展中表征的角色和政策含义,有助于国家、不同城市群、不同地区层面合理布局与重构优化高铁旅游资源要素、为高铁黄金时代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避免政府决策的盲目性,同时也为优化以高铁为核心的跨国旅游空间结构组织提供参考与借鉴。基于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模型,社会网络分析的网络密度、中心度、凝聚子群等探讨高速铁路影响下的中国省际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及其网络结构、特征、空间格局等,研究表明:(1)中国整体高铁旅游经济联系松散,尚未形成一种大规模或占有中国绝对影响地位的高铁旅游经济的集散场,总体呈现相对分散、孤立的空间格局,其中西部高铁旅游经济联系断裂显著,东、中部出现小范围区域或城市群尺度的"小集聚"现象,目前呈现中国东北、西部、东南与中南4个高铁旅游经济派系。(2)高铁旅游经济辐射区集中在京沪、京广、沪昆高铁线交叉的地域,高铁旅游经济集聚区分布在京沪、京广、杭福深高铁线交叉的"金三角",胡焕庸线以南对旅游经济要素掌控程度大于以北地域,东北与西部高铁旅游经济辐射流动相对滞缓,整体呈长三角、京津冀、海峡西岸、长江中游等东部向中部继而向东北、西北与西南延伸拓展的态势。(3)高旅游经济联系强度的城市对相对较少,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杭州、上海—南京等,其中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南京等东部省际城市旅游经济综合强度位于全国前列,中部与东北省际城市居中,西部省际城市较为落后。
倪维秋廖茂林
关键词:高速铁路旅游经济联系社会网络分析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理论认知及实践路径被引量:5
2020年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原则,符合全球环境治理原则,是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解决方案。本文从全球生态文明构建的研究议题出发,系统梳理了中西方国家对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过程,结合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分析了"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时代价值及其在实践中的表征形式。"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从全球视角出发,对生态文明领域国际合作经验进行总结和升华,促进和推动人类社会实现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和中国传统生态观的继承和发展。在总结历史和现实实践经验基础上阐明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本质关系,其对实践的指导主要体现在倡导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实现《巴黎气候变化协定》目标和《生物多样性》目标,构筑尊重自然、绿色发展的经济社会体系;增强绿色价值理念认同,加快发展中国"绿色智造",积极推进"一带一路"绿色理念的深化以及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等方面。
廖茂林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2016年
资源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各国利益高度融合,中国在国际资源舞台上的作用与全球公共产品的多边合作息息相关。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标志着中国要转型成为环境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其中包括大力发展可持续城市、向绿色经济转型。丝路机遇下的中国经济转型将对全球未来的资源消费、进口需求以及环境污染问题产生重要影响。
廖茂林魏际刚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财税体制政策创新与长江经济带融合发展
2020年
长江经济带一直以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压舱石,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46万亿元,同比增长6.9%,占全国的比重超过46%.长江经济带地域广,人口多,经济体量大,市场活跃度高,行政和利益主体多元,经济发展与流域综合管理事务错综复杂.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理顺各方面财税及利益关系,建立更加积极有效的财税政策,是更好协调长江经济带区域利益、促进长江经济带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有力保障.我国应围绕协调区域利益关系、统筹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发展、推动建立区域统一协调的财税政策等方面,深化财税体制机制改革.其中,对于部分重点难点改革事项,可以在长三角区域先行先试,待条件成熟后再向其他地区复制推广.
廖茂林张燕
关键词:财税体制改革体制机制改革长江经济带流域综合管理长三角区域
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的短板与对策被引量:2
2019年
目前,我国碳金融市场尚处于起始阶段.主要有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和深圳环境交易所等从事基于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简称"CDM")项目的碳排放权交易,碳交易额年均22.5亿美元,而国际市场碳金融交易规模年均已达1419亿美元,我国仅占国际碳交易市场的0.16%.总的来说,我国金融机构没有充分参与到解决环境问题的发展思路上来,碳金融产品开发仍存在法律体系欠缺、监管和核查制度不完备等一系列问题.我国商业银行作为推动碳金融战略实施的主力军,其在碳金融方面的业务能力亟待提升.
廖茂林霍冉冉
关键词:碳排放权交易商业银行短板清洁发展机制金融产品开发
交通运输投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以云南为例被引量:1
2018年
大规模的交通运输投资在促进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对城乡居民收入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产业链视角下,笔者通过乘数效应分析和结构化路径分析来研究交通运输投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发现交通运输投资一方面借由对农业和制造业影响程度的差异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另一方面借由提高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程度的差异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后者的作用大于前者。
廖茂林杜亭亭
关键词:产业链城乡收入差距交通基础设施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