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清彬

作品数:12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动脉
  • 7篇动脉瘤
  • 7篇手术
  • 3篇脾动脉
  • 3篇切除
  • 3篇外科
  • 2篇真性
  • 2篇真性动脉瘤
  • 2篇手术探讨
  • 2篇手术治疗
  • 2篇起始部
  • 2篇人工血管
  • 2篇髂动脉
  • 2篇髂动脉瘤
  • 2篇系膜
  • 2篇腹腔
  • 2篇腹腔干
  • 2篇肠系膜
  • 2篇肠系膜上动脉
  • 1篇动脉硬化

机构

  • 1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0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北京石景山医...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作者

  • 12篇宋清彬
  • 11篇王春喜
  • 9篇段志泉
  • 6篇梁发启
  • 5篇陈刚
  • 2篇胡海地
  • 2篇刘鸿一
  • 2篇彭正
  • 1篇马文峰
  • 1篇贾鑫
  • 1篇牛磊
  • 1篇褚福涛
  • 1篇韩丽娜
  • 1篇张勇
  • 1篇黄志强
  • 1篇刘小平
  • 1篇王琦

传媒

  • 4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主动脉重建后肠出血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重建后肠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诊断和手术中的情况。结果6例均在全身麻醉下剖腹探查,术中见均为腹主动脉一小肠瘘所致肠出血。在瘘口上下方阻断主动脉,控制出血后行动脉瘘口修复、肠瘘口周围小肠部分切除术。1例术后11d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5例获得临床治愈。随访1~10年,1例手术后1年死于脑出血,1例肿瘤复发再次术后1年5个月死于急性心肌梗塞,余3例随访5年以上均健康存活。结论主动脉重建后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均为主动脉-肠瘘,结合影像学检查可得出正确诊断,手术修复主动脉和肠道瘘口是治疗该病可靠的治疗方法。
王春喜段志泉梁发启宋清彬彭正
关键词:手术后并发症
人工血管移植治疗髂动脉瘤33例(英文)
2009年
回顾性分析1997-01/2007-06收治孤立性髂动脉瘤患者共33例,男19例,女14例,其中单侧髂动脉瘤29例,双侧4例。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血管重建。结果显示4例双侧病变中,主动脉-双侧股动脉人工血管移植1例,主动脉-双侧髂总动脉人工血管移植3例;29例单侧病变中,主-髂总动脉人工血管移植1例,髂-股动脉人工血管移植3例,髂总-髂外动脉人工血管移植21例,髂总-髂外动脉转流4例。移植后3,6个月,1,3,5,8,10年行彩色多普勒和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或DSA检查,平均随访5年。2例分别于移植后3年和6年死于急性脑梗死和心肌梗死,1例移植后2年死于交通事故,余健康存活,无复发,无吻合口狭窄或下肢缺血表现。提示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是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的良好措施,仍然是目前医疗条件下有效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的主要手术方式。
王春喜胡海地宋清彬段志泉陈刚梁发启
关键词:髂动脉瘤人工血管
原发性肝类癌诊治现状被引量:4
2008年
刘喜财宋清彬
关键词:原发性肝类癌生物学行为
胸部正中切口根治小儿布加综合征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一种安全有效、根治小儿布加综合征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 6例应用本项手术方式治疗的临床资料 ,总结在深低温全身麻醉、体外循环辅助下清除局部病灶的临床治疗体会。结果 在不切开胸膜腔和腹腔的情况下 ,仅行心包、下腔静脉切开 ,既可清晰显出下腔静脉或肝静脉病变 ,在暂时停循环状态下进行局部病灶切除和血管重建 ,手术后肝脏明显缩小 ,肝静脉回流通畅 ,随访 5~ 33个月 ,无 1例死亡或并发症发生 ,无 1例复发。结论 深低温停循环状态下 ,切开心包及下腔静脉 ,切除狭窄或闭塞性病变根治小儿布加综合征的手术方法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符合解剖和生理需要。
王春喜梁发启段志泉马文峰黄志强宋清彬
关键词:小儿布加综合征手术
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共干部动脉瘤的切除和血管重建探讨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畸形共干部真性动脉瘤的切除以及血管重建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998年2月至2006年4月6例患者临床资料,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动脉瘤切除,。肾下主动脉与肝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行转流手术5例,行主动脉肝动脉转流、肠系膜上动脉成形术1例。结果均获得临床治愈,随访观察2月~8年,无一例复发。结论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畸形共干部动脉瘤切除,主动脉与内脏动脉转流或重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王春喜陈刚王建列梁发启宋清彬段志泉刘鸿一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动脉瘤腹腔干
脾动脉起始部真性动脉瘤的手术治疗(附7例报告)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脾动脉起始部真性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1996年1月至2006年8月收治的7例病人,经彩色超声、CT和血管造影检查证实脾动脉起始部真性动脉瘤;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动脉瘤切除,5例行脾动脉血管重建,2例同时行脾脏切除。结果:手术后10~14d治愈出院。随访1~9年,1例人工血管转流术后2年死于急性心肌梗塞,余6例均健康生活,无复发。结论:脾动脉起始部真性动脉瘤切除、脾动脉重建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案。
王春喜段志泉刘小平宋清彬贾鑫
关键词:脾动脉动脉瘤外科手术
腹腔干及肠系膜上动脉畸形患者共干部真性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畸形共干部真性动脉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总结手术中瘤体显露、切除以及血管重建的操作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1998年2月至2006年12月6例临床资料。均在全身麻醉下于腹腔干上方主动脉放置阻断带,游离并牵开胰腺体尾部,阻断共干部动脉瘤起始部和远端动脉分支,切除动脉瘤,缝扎腹腔干起始部和胃左动脉远端,分别行肾下主动脉与肝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结果行动脉瘤切除、肾下主动脉分别与肝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5例,联合动脉瘤和脾脏切除、肠系膜上动脉成形、肾下主动脉与肝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1例,术后恢复顺利,切口愈合良好,无肝脏、脾脏或肠管缺血等并发症,均获得临床治愈,随访观察1年2个月至8年。5例行主动脉.肝动脉、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转流者,均未发现吻合口阻塞或明显狭窄;1例主动脉.肝动脉转流、肠系膜上动脉成型者,手术后6个月和1年时均发现修复成型处略有狭窄,而主动脉和肝动脉吻合口通畅,随访1年2个月无肠管或肝脏缺血表现。结论在主动脉、共干腹腔干起始部及其分支阻断或控制下,切除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畸形共干部动脉瘤,同时行肾下主动脉与内脏动脉(肝动脉、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是治疗本病安全有效的的手术方法之一。
王春喜梁发启陈刚王建列宋清彬段志泉刘鸿一
关键词:畸形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动脉瘤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中西医结合治疗过程中红细胞免疫状态的观察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过程中动脉硬化闭塞症 (ASO)红细胞免疫状态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利用致敏酵母菌法对 82例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ASO患者进行红细胞免疫系列检查。 结果 :所有患者均存在红细胞C3b(RBC C3b)受体花环结合率及红细胞免疫促进因子 (RFER)降低 ,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 (RBC CIC)受体花环结合率及红细胞免疫抑制因子(RFIR)升高 ,且以Ⅲ期病人最明显 ;同时表明红细胞免疫抑制状态随中西医结合有效治疗而逐渐恢复。 结论 :ASO患者存在继发性红细胞免疫缺陷 ,且同ASO疾病进程及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红细胞免疫功能检测为探讨ASO发病机制 ,了解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提供了新的免疫学理论依据和观察指标。
刘喜才王春喜苏生孟庆福宋清彬
关键词: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红细胞免疫中西医结合治疗
脾动脉头端动脉瘤的外科治疗11例报告
2015年
目的探讨脾动脉头端真性动脉瘤的切除方法以及血管重建方法,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2000年1月—2013年6月作者收治的11例资料,均经彩色超声、CT和血管造影检查证实脾动脉头端真性动脉瘤。肝动脉脾脏动脉远端自体静脉移植1例;肾下主动脉—脾动脉人工血管转流7例;动脉瘤、脾脏切除2例,多发动脉瘤切除、脾动脉结扎、脾切除1例。结果手术后10~14天治愈出院,随访1~14年,9例存活,2例死亡,其中1例主脾转流后2年死于急性心肌梗死,1例动脉瘤切除、脾切除后5年死于急性脑出血。7例主脾转流中,1例术后2年吻合口逐渐狭窄,术后6年完全闭塞,但一直无脾脏梗死,脾脏供血由胃短血管及其侧枝提供;余6例主脾转流和1例自体血管移植者未见吻合口狭窄或假性动脉瘤。结论脾动脉头端真性动脉瘤切除、脾动脉血管重建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案。
王春喜韩丽娜段志泉褚福涛宋清彬
关键词:脾动脉瘤手术
游走性脾脏并扭转的手术治疗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游走性脾脏合并扭转的手术方法,总结游走性脾脏扭转的病理学特征和手术操作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1993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11例游走性脾脏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其临床特征、影像学资料、具体手术步骤,以及难点处理策略。其中,腹腔内7例,盆腔4例。所有病例均在全身麻醉下行游走脾脏切除,术中均见脾蒂扭转。分离、钳夹、离断脾蒂4例,一次性直线切割闭合器离断脾蒂7例。结果本组手术过程均顺利,手术时间50-150 min,平均(81.82±32.33)min;出血量50-210 ml,平均(100.45±47.79)ml。术后恢复顺利,无发热、腹腔积液,无呼吸道和腹腔感染,切口愈合良好,术后7-9 d拆线,均于手术后10-14 d出院。1例血小板减少者术后2 d即恢复正常水平。术后随访2-15年,10例存活,1例术后2年死于肺动脉栓塞。结论外科切除脾脏是治疗游走脾脏并扭转的可靠方法,根据扭转脾蒂的特点选用安全适宜的离断方法是确保手术安全、顺利的关键。
王春喜陈婧如宋清彬王琦张勇牛磊
关键词:游走脾脾切除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