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晖

作品数:36 被引量:1,039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部地质大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篇天文地球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地质
  • 14篇地质灾害
  • 6篇滑坡
  • 5篇地貌
  • 5篇承载能力
  • 4篇地质环境
  • 4篇新生代
  • 4篇晚新生代
  • 4篇隆升
  • 4篇基于GIS
  • 4篇风险评估
  • 3篇地形
  • 3篇地质灾害风险
  • 3篇地质灾害风险...
  • 3篇新生代构造
  • 3篇易损性
  • 3篇灾害
  • 3篇晚新生代构造
  • 3篇县域
  • 3篇县域单元

机构

  • 36篇中国地质环境...
  • 14篇中国地质科学...
  • 7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河北省地质环...
  • 1篇贵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国土资源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沈阳市勘察测...
  • 1篇安徽省地质环...

作者

  • 36篇孟晖
  • 10篇张岳桥
  • 10篇杨农
  • 9篇张若琳
  • 7篇李春燕
  • 6篇李亚民
  • 6篇李瑞敏
  • 4篇殷志强
  • 4篇连建发
  • 3篇张会平
  • 3篇王轶
  • 3篇李媛
  • 3篇陈文
  • 3篇胡树娥
  • 2篇冯大勇
  • 2篇叶宝莹
  • 2篇郑跃军
  • 2篇田廷山
  • 2篇邢丽霞
  • 2篇杨楠

传媒

  • 6篇中国地质
  • 5篇地质通报
  • 4篇中国地质灾害...
  • 4篇水文地质工程...
  • 2篇地学前缘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国土资源遥感
  • 1篇防灾减灾工程...
  • 1篇地球科学
  • 1篇城市建设与生...
  • 1篇青藏高原及邻...

年份

  • 3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6
  • 1篇2005
  • 7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东缘中段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31
2004年
利用调查获得的滑坡数据资料,结合野外实地考察,对川西高原岷江、大渡河和安宁河流域滑坡发生的海拔高程、地形坡度和坡高等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将这些统计结果与深切河谷地貌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岷江上游、安宁河流域的滑坡高程主要集中在1 500~2 000m,大渡河流域滑坡主要发生在海拔高程1000~1 500m和1 500~2 000m.滑坡发生的地形坡度主要分布在15°~35°,岷江流域有45.21%滑坡发生在地形坡度35°~55°处;大渡河和安宁河流域滑坡主要集中在地形坡度15°~5°之间.分析指出,川西高原绝大部分滑坡主要发生在河流'V'型谷地中,并受深切河谷地形地貌形态特征的控制.晚第四纪时期青藏高原快速隆升主导了河谷的深切作用,成为青藏高原东缘群发性地质灾害发生和分布的主要内动力控制因素.
孟晖张岳桥杨农
关键词:青藏高原滑坡地形坡度地质灾害
岷江水系流域地貌特征及其构造指示意义被引量:130
2006年
晚新生代以来发育岷山构造带内部的岷江水系流域盆地,无论是流域盆地内的新生代沉积记录,还是其流域地貌所呈现的典型特征,都深刻指示了青藏高原东缘地区的新构造活动。文章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空间分析技术,利用最新获取的高精度SRTM-DEM数据,系统提取了岷江水系中上游流域汇水盆地以及67个亚流域盆地的典型地貌参数,如流域面积、河流长度、分支比等。通过对流域地貌参数以及纵向河道高程剖面等的统计分析,认为岷江水系东西两侧具有截然不同的地貌特征,东侧流域盆地主要表现为面积小、河流长度短、分支比低以及河流梯度大等特征。由于岷江水系东西两侧地层岩性的对称发育以及整个岷江流域盆地对气候因素具有同一的响应特征,所以亚流域盆地典型参数特征指示了岷江水系两侧晚新生代构造活动的差异性,反映并印证了岷江断裂东西两侧晚新生代以来的不均衡抬升。晚新生代以来岷山构造带的快速隆起以及龙门山构造带内部差异活动是造成岷江水系东侧各支流发育程度低,东西两侧亚流域差异地貌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
张会平杨农张岳桥孟晖
关键词:DEM地貌
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被引量:42
2018年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从起步到现在经历了理论到实践,单要素到综合评价的发展历程,现已成为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刚性约束条件。本研究在对国内外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历史研究的基础上,划分了承载能力主要发展的3个主要阶段,即萌芽奠基阶段、应用探索阶段和蓬勃发展阶段;详细讨论了地质环境、地下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等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发展现状及评价、预警指标体系研究进展;最后从基础理论、技术方法、情景模拟和实践应用等四个层次指出了未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的发展方向,认为建立全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动态监测预警机制是支撑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的有效手段。
殷志强李瑞敏李小磊孟晖刘琼杨楠王轶仝晓霞李春燕高萌萌
关键词:承载能力
地质环境安全评价被引量:10
2021年
地质环境安全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性工作.其目的是对人类生命财产、城镇和工程建设构成威胁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评价.基于人类生命安全至上和灾害链综合风险的原则,选取区域地壳稳定性、突发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和地面沉降易发程度等制约国土空间规划的"短板"要素,以全国为例,采用基于灾害链综合评价的图形叠置法开展地质环境安全综合评价,将地质环境安全程度分为5个等级.地质环境安全程度由高到低所占面积分别为28.34%、29.36%、21.00%、4.51%和4.24%.评价结果宏观反映了地质环境条件和安全程度,揭示了区域分异特征,能够从地质环境安全角度为国土空间规划,特别是城镇和工程建设选址综合安全评价和用途管制等工作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孟晖张若琳石菊松李春燕
关键词:区域地壳稳定性环境地质学
基于复合系统协调度的地质环境承载能力定量评价方法研究被引量:8
2018年
从限制性与安全性角度出发,构建了地质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将承载能力与社会经济系统中人口与GDP这2个指标相结合,引入系统协调度概念,构建了空间协调度与整体协调度定量化表达模型,并首次提出利用地质环境-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协调度评价结果来表达地质环境承载能力的方法。该研究成果能够在空间布局上有效呈现出承载本底与承载对象间的承载状态。同时,该研究思路可用于其他有关要素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工作中,亦可支撑地质环境开发利用与保护红线划定等领域的研究。
李亚民杨楠李瑞敏付小林孟晖
关键词:地质环境承载能力协调度
2001年我国城市地质灾害概况
本文对2001年我国城市地质灾害概况进行了综述.我国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安徽、湖南、云南、重庆、广西、四川和福建等,占全国地质灾害发生总数的85﹪.
孟晖高速唐灿张加桂胡树娥
关键词:地质灾害城市
文献传递
攀西地区晚新生代构造变形历史与隆升过程初步研究
<正> 攀西高原是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的重要构造地貌单元,受安宁河、大渡河等河流侵蚀,形成深切河谷与山地高原地貌景观。根据安宁河谷地地层记录和断裂带变形特征的野外观测,建立了攀西地区晚新生代三期挤压及两期引张构造变...
张岳桥杨农孟晖陈文
文献传递
基于GIS的中国泥石流易发性评价被引量:11
2013年
探讨全国泥石流易发程度,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宏观层面国土空间布局等提供依据。以中国内地(未包含香港、澳门和台湾)为研究区,选取起伏度、地貌类型、活动断裂距离、岩组(性)、年平均≥50mm暴雨日数、土地利用程度等6个易发性评价因子,基于1km×1km评价单元,采用概率比率模型,进行了易发性评价,形成了全国泥石流易发程度分区,并对结果进行了检验。评价结果表明:高易发区面积占7%,泥石流数量占全部的52.50%;中易发区面积占的28%,泥石流数量占33.51%;低易发区面积占28%,泥石流数量占11.45%;不易发区占37%,泥石流数量占2.55%。
张若琳孟晖连建发
关键词:泥石流
基于不同时间尺度的地质灾害对气候变化响应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地质灾害对气候变化响应关系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和焦点,文章以不同时间尺度的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时间尺度下地质灾害诱发因素与气候变化响应关系研究,认为气候变化及气候变化过程中的温暖湿润期与强降水期往往是地质灾害的高群发期。主要取得了如下认识:万年与千年尺度上,黄河上游地区的5个滑坡集中发育期分别对应于黄土高原马兰黄土中的两层弱发育古土壤层L1-4和L1-2、末次冰期晚期/全新世过渡期、全新世适宜期和现代;百年尺度上,全国地质灾害的高发期响应于中世纪暖期和19世纪晚期的季风强盛期;十年尺度上,全国地质灾害的群发期响应于年均降水量;年际尺度上,地质灾害发生数量与年累计极端降水量有很好的响应关系,反映了气候变化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制约关系。月份尺度上,我国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雨季,地质灾害的高发时段与各地的雨季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殷志强孟晖连建发赵无忌
关键词:地质灾害气候变化
基于承灾体易损性的县域单元地质灾害风险评估被引量:15
2021年
县域单元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宏观层面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作为行政单元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的依据,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针对承灾体易损性定量评价这一难点,尝试改进笔者以前的评估方法,以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人口和资产作为承灾体统计,并根据省级单元地质灾害调查数据进行校正;以原国土资源部权威灾情数据与承灾体的比值作为易损性,依据全国样本值进行了承灾体易损性分级标准划定,结合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完成全国2869个县域单元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全国共有162个地质灾害高风险单元,701个中风险单元和2006个低风险单元。地质灾害高风险区集中分布于横断山区、乌蒙山区、秦岭—大巴山区、长白山区等地。
李春燕孟晖张若琳温铭生
关键词:县域单元地质灾害易损性风险评估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