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芳芳

作品数:1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钝化
  • 1篇钝化剂
  • 1篇原位钝化
  • 1篇生物有效
  • 1篇生物有效性
  • 1篇化学形态
  • 1篇黑土
  • 1篇

机构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邹城市农业局

作者

  • 1篇宗玉统
  • 1篇王华云
  • 1篇孙芳芳
  • 1篇马荣辉
  • 1篇卢升高
  • 1篇吴士文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年份

  • 1篇2012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土壤钝化剂对黑土中铜的原位固定作用被引量:1
2012年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3种钝化剂(粉煤灰、磷灰石和膨润土)对黑土中铜(Cu)的化学形态、生物积累和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钝化剂能显著降低Cu污染黑土中水提取态(DW)、TCLP提取态和二乙基三胺五乙酸-三乙醇胺(DTPA-TEA)提取态Cu含量,其中以膨润土的效果最为明显;Tessier连续提取测定发现,3种钝化剂显著降低非残留态Cu(水溶态和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含量(p<0.01),增加残留态Cu含量,表明3种钝化剂通过改变黑土中Cu的化学形态,降低了黑土中Cu的可淋失性和生物有效性;与对照相比,添加钝化剂能显著降低水稻地上部分的Cu含量(p<0.01),如在400Cu mg/kg处理的土壤上,添加2.5%的粉煤灰、磷灰石和膨润土使米粉中的Cu含量分别降低21.8%,22.7%和31.9%。土壤中可淋失态和生物有效态Cu的分析表明,钝化剂主要是通过改变土壤中Cu的化学形态,降低土壤中Cu的生物有效性,以降低Cu在水稻中的积累;试验表明,Cu污染土壤中施用钝化剂可以修复Cu污染,降低水稻Cu污染风险。
马荣辉王华云孙芳芳宗玉统吴士文卢升高
关键词:钝化剂原位钝化化学形态生物有效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