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祎群 作品数:154 被引量:398 H指数:10 供职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皮肤非典型纤维黄色瘤 被引量:1 2013年 报告2例皮肤非典型纤维黄色瘤。患者均为老年人,临床表现为曝光部位的破溃性结节,周围皮肤有较为明显的日光性损伤及日光性角化病。皮损组织病理显示表皮破溃,真皮内可见单一或多形性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并可见多核的组织细胞。肿瘤细胞表达波形蛋白(vimentin)、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和CD10,而不表达角蛋白(CK)、上皮膜抗原(EMA)、S-100蛋白、HMB45、结蛋白(desmin)、CD34、CD31。结合文献复习该病临床和组织病理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 陈浩 邵雪宝 王焱 徐秀莲 姜祎群 曾学思 孙建方关键词:皮肤 25例早期硬斑病的间质性浸润模式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间质性浸润模式在早期硬斑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5例组织学炎症细胞表现为间质性浸润的硬斑病,分析其临床特点、组织学特征。结果患者平均发病时间为7.5个月,皮疹主要表现为水肿性的暗红色斑块,组织学以炎症细胞在胶原纤维间呈间质性浸润为主,经过抗炎治疗,70%的患者皮损消失或缓解。结论炎症细胞呈间质性浸润是早期硬斑病的一种少见组织学模式,了解并认识这种模式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益。 陈浩 姜祎群 徐秀莲 曾学思 孙建方关键词:硬皮病 组织学 炎症 细胞 紫杉醇抑制Hut78细胞生长及诱导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研究紫杉醇对皮肤T细胞淋巴瘤(cutaneous T cell lymphoma,CTCL)Hut78细胞株的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并探讨其诱导凋亡作用的机制。方法:将紫杉醇按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分别处理Hut78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Hut78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及酶联免疫吸附法(TRAP-PCR-ELISA)检测端粒酶活性的变化,采用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诱导Hut78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紫杉醇明显下调端粒酶活性表达,对Hut78细胞具有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的作用,且呈时间依赖和剂量依赖性。表现为G2/M期阻滞,出现典型的凋亡细胞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可见明显的凋亡峰。结论:紫杉醇能下调端粒酶的活性,诱导细胞凋亡是其发挥抗癌作用的机制之一。 徐秀莲 陈声利 陈浩 姜祎群 曾学思 孙建方关键词:紫杉醇 淋巴瘤 T细胞 端粒酶 18例肉芽肿性唇炎临床与病理特点分析 2015年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唇炎临床表现与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0—2014年18例肉芽肿性唇炎患者临床及病理学资料。结果肉芽肿性唇炎患者18例中,男9例,女9例,确诊时患者年龄38~77岁,平均(55.2±11.2)岁;病程5~96个月,平均(20.5±22.7)个月;病程〈1年11例,〉1年7例。18例患者均出现唇部复发性肿胀,皮疹触之有软橡皮感,无压痛。组织病理符合非干酪性坏死上皮细胞肉芽肿14例,非特异性炎症4例。1例拔除龋齿后皮损消退,9例患者使用泼尼松或加用羟氯喹治疗,其中6例皮损消退,3例疗效不佳。结论肉芽肿性唇炎是一种不伴有其他体征或症状的独立口面肉芽肿疾病,需要临床结合组织病理检查进行诊断。 王小坡 陈浩 姜祎群 孙建方关键词:梅-罗综合征 肉芽肿病 口面部 病理学 播散型红色毛癣菌肉芽肿组织病理学分析 目的:播散型红色毛癣菌肉芽肿临床较为少见,皮损均为非特异性,但组织病理学改变和组织中真菌的特殊形态,在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可能具有一定的帮助.为提高诊断正确率,本文总结5例播散型红色毛癣菌肉芽肿的组织学特点.方法:5例播散... 曾学思 宋琳毅 李阿梅 姜祎群 陈佳异维A酸治疗成人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型鱼鳞病二例 被引量:5 2003年 孙建方 赵英杰 姜祎群关键词:水疱 鱼鳞病 松解 异维A酸 表皮 伊曲康唑治疗74例浅部真菌病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998年 孙建方 林麟 刘维达 张国毅 胡兹嘉 岳晓玉 李慧珠 刘训荃 曹元华 李和莲 周展超 曾学思 膝传远 贾虹 弓娟琴 姜祎群关键词:真菌病 浅部真菌病 药物疗法 伊曲康唑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 被引量:10 2004年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 ,系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病 ,以面部和肢端背面色素异常为主要表现 ,主要发生于日本 ,其分子病因学尚未阐明 ,近年对该病的致病基因的研究相当活跃。 姜祎群 孙建方关键词: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 分子病因学 大疱性蕈样肉芽肿 被引量:1 2008年 报告1例大疱性蕈样肉芽肿。患者男,40岁。因躯干、四肢红斑伴瘙痒6年,出现斑块半年、水疱1个月就诊。皮肤科检查:面部、躯干及四肢泛发红斑和斑块,部分斑块浸润明显。右下腹斑块上可见0.5cm×2cm的水疱。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浅层明显水肿,部分区域可见表皮下疱形成,真皮浅层可见异形明显的单一核细胞呈带状浸润。部分单一核细胞侵入表皮,形成Pautrier微脓肿。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LCA(++++)、CD4(++++)、CD45RO(++++)。结合临床、免疫组化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诊断为大疱性蕈样肉芽肿。 刘苏俊 宗文凯 杨雪源 林麟 薛燕宁 姜祎群 孙建方 王洪生关键词:蕈样肉芽肿 大疱性 持久性隆起性红斑6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加深大家对持久性隆起性红斑临床及病理特点的认识,对可疑病例进行恰当的鉴别诊断、诊断及治疗,以提高诊断及治疗成功率.方法 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2012-2014 年明确诊断的6 例持久性隆起性红斑患者,收集临... 宋昊 徐秀莲 陈浩 姜祎群 孙建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