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曼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芽孢
  • 2篇芽孢杆菌
  • 2篇抗生素
  • 2篇类抗生素
  • 2篇杆菌
  • 1篇生物活性
  • 1篇生物活性研究
  • 1篇诺卡菌
  • 1篇葡萄球菌
  • 1篇球菌
  • 1篇细胞
  • 1篇细胞毒
  • 1篇细胞毒活性
  • 1篇菌株
  • 1篇菌株鉴定
  • 1篇活性
  • 1篇活性研究
  • 1篇放线菌
  • 1篇RRNA
  • 1篇AI

机构

  • 3篇中国药科大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河北北方学院
  • 2篇桂林医学院
  • 1篇西藏职业技术...

作者

  • 3篇刘少伟
  • 3篇夏曼
  • 3篇蒋忠科
  • 3篇孙承航
  • 2篇董艳萍
  • 2篇张玉彬
  • 2篇王飞飞
  • 2篇李小俊
  • 1篇何琪杨
  • 1篇郭琳
  • 1篇陈川
  • 1篇姜蓉
  • 1篇戴素娟
  • 1篇周忠会
  • 1篇刘佳萌
  • 1篇游雪甫
  • 1篇胡辛欣
  • 1篇凌冰
  • 1篇高强
  • 1篇许敏

传媒

  • 2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西藏芽孢杆菌XZ7中Amicoumacin类抗生素的分离鉴定与生物活性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UPLC-DAD-MS分析发现西藏当雄土壤来源芽孢杆菌XZ7发酵液中的Amicoumacin类化合物,并利用反相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对发现的3个Amicoumacin类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紫外光谱、高分辨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数据及文献比对,鉴定3个化合物分别为:Bacilosarcin A(1)、Bacilosarcin B(2)和Bacilosarcin C(3)。抑菌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2对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MIC=4-16μg/m L);细胞毒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2对HepG2肿瘤细胞具有较高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2抑制作用最强,IC_(50)值为2.8μM。同时,化合物2对MCF-7和He La肿瘤细胞也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IC(50)值分别为6.2μM和4.0μM。
刘少伟夏曼高强蒋忠科胡辛欣何琪杨游雪甫张玉彬孙承航
关键词:芽孢杆菌葡萄球菌细胞毒活性
放线菌R2A14A-1的活性代谢产物分离及菌株鉴定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化合物FFF-13的分离鉴定及其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麓来源产生菌R2A14A-1的初步鉴别。方法以琼脂平板扩散法和化合物紫外特征追踪R2A14A-1发酵液中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amicoumacin类化合物,通过大孔吸附树脂和高效液相等色谱法建立空白培养基与菌株发酵液比对指纹图谱,通过比对分离获得活性次级代谢产物FFF-13,根据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数据并结合文献确定化合物FFF-13的结构;综合菌株R2A14A-1的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菌株R2A14A-1进行初步鉴定。结果化合物FFF-13为amicoumacin B,菌株R2A14A-1为拟诺卡菌属放线菌。结论菌株R2A14A-1为首个发现产生amicoumacin类抗生素的拟诺卡菌株。
王飞飞庹利刘佳萌刘少伟董艳萍蒋忠科夏曼李小俊陈川戴素娟许敏姜蓉孙承航
关键词:RRNA
芽孢杆菌XZ7产生的amicoumacin类抗生素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发现芽孢杆菌菌株XZ7次级代谢产物中amicoumacin类化合物。方法 16S r RNA鉴定菌株XZ7;菌株XZ7液体发酵,溶剂萃取,UPLC-DAD-MS分析amicoumacin类化合物;中压液相和高压液相色谱对化合物389-1和389-2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核磁共振波谱和高分辨质谱数据对化合物389-1和389-2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芽孢杆菌XZ7产生的amicoumacin类化合物389-1和389-2为已知化合物AI-77-F和AI-77-H。结论菌株XZ7为潜在新amicoumacin类抗生素的产生菌。
夏曼刘少伟周忠会庹利凌冰郭琳董艳萍王飞飞蒋忠科李小俊张玉彬孙承航
关键词:MRSA芽孢杆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