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哈丽达·夏尔甫哈孜

作品数:14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肝细胞
  • 4篇肝硬化
  • 3篇乙型
  • 3篇术后
  • 3篇肝炎
  • 2篇动脉化疗
  • 2篇动脉化疗栓塞
  • 2篇乙型肝炎
  • 2篇乙型肝炎肝
  • 2篇乙型肝炎肝硬...
  • 2篇瘦素
  • 2篇栓塞
  • 2篇细胞癌
  • 2篇化疗
  • 2篇化疗栓塞
  • 2篇教学
  • 2篇肝癌
  • 2篇肝细胞癌
  • 2篇肝炎肝硬化

机构

  • 12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和田市人民医...

作者

  • 13篇哈丽达·夏尔...
  • 8篇范晓棠
  • 6篇冯娟
  • 5篇石绣江
  • 5篇何方平
  • 3篇阿丽亚·热哈...
  • 3篇马海林
  • 3篇陈兰
  • 3篇希尔娜依·阿...
  • 2篇任智慧
  • 1篇罗超
  • 1篇罗兰
  • 1篇张志强
  • 1篇张立国
  • 1篇李亮
  • 1篇高鸿亮
  • 1篇朱新生
  • 1篇陈新春
  • 1篇余翔
  • 1篇才仁

传媒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腹部外科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医学信息
  • 1篇肿瘤代谢与营...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4023例新疆地区肝硬化患者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多种肝损害因素混杂而导致的肝硬化、肝细胞性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情形,不同地域肝硬化、肝癌的原因构成不同,酒精因素、丙型肝炎(丙肝)病毒感染以及代谢性因素是美国、欧洲、日本肝硬化、肝癌的主要原因,而亚洲、非洲的肝硬化、肝癌主因于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乙肝病毒、丙肝病毒、
范晓棠罗兰张立国哈丽达·夏尔甫哈孜罗超陈新春何方平
关键词:肝硬化
替比夫定和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比较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 观察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耐药发生率.方法 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住院的9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替比夫定组(42例)和拉米夫定组(52例),分别给予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在治疗后12、24、48周观察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阴转率、YMDD变异率、Child-Pugh积分、总胆红素、清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替比夫定组和拉米夫定组患者HBV-DNA阴转率和Child-Pugh积分在12、24、48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时替比夫定组病毒YMDD变异率为0.0%,拉米夫定组为15.4%(8/5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24、48周,替比夫定组患者总胆红素、清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总胆红素:(51±10)、(42±5)、(36±3)μmol/L比(56±48) μmol/L,清蛋白:(28±4)、(33±3)、(33±4) g/L比(27±5) g/L,凝血酶原时间:(15±5)、(16±5)、(15±4)s比(17±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拉米夫定组患者治疗后12周总胆红素、清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53±9) μmol/L比(43±8)μmol/L,(31±4) g/L比(27±7)g/L,(16±6)s比(17±9)s,P<0.05],治疗后24周,清蛋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33±4) g/L比(27±7)g/L],治疗后48周,清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33±3) g/L比(27±7) g/L,(16±4)s比(17±8)s,P<0.05],总胆红素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拉米夫定组清蛋白水平高于替比夫定组(P<0.05),余肝功能、凝血指标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发现与抗病毒药物有关的明显
范晓棠余翔哈丽达·夏尔甫哈孜马海林石绣江希尔娜依·阿不都黑力力何方平
关键词:肝硬化拉米夫定
菌群多样性与巴雷特食管患者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巴雷特食管(BE)患者菌群多样性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将2016年1月—2019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诊治的141例BE患者纳入研究(BE组),并选取138名同期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食管菌群构成差异。根据BE患者病理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贲门腺型(53例)、胃底腺型(59例)及特殊肠化生型(29例),比较不同分型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及菌群多样性,采用Spearman模型分析患者不典型增生程度与菌群多样性的相关性。结果BE组链球菌属、梭杆菌属、嗜血杆菌属及葡萄球菌属丰度低于对照组(P<0.05);而BE组弯曲杆菌属、韦荣球菌属、巴氏杆菌属、普雷沃菌属及奈瑟菌属丰度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分型患者不典型增生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柱状上皮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Chao1、Ace及Shannon指数明显高于轻度及中度组,且中度组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度组Simpson指数明显低于轻度及中度组,且中度组低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Chao1、Ace及Shannon指数与患者不典型增生程度呈正相关(r=0.622、0.593、0.588,P<0.05),而Simpson指数与患者不典型增生程度呈负相关(r=-0.582,P<0.01)。结论BE患者食管菌群发生变化,且菌群多样性与BE患者病理特征具有一定联系,可能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
克拉热·阿合买提赫晓磊哈丽达·夏尔甫哈孜张志强高鸿亮
关键词:病理特征
血红蛋白在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中的影响
2016年
目的本文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旨在探讨血红蛋白浓度对2型糖尿病发 生风险的影响.方法:将 2014 年 6 月-2014 年 12 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336例患者作为病例组,将同期的在该院体检中心体检不患有 2型糖尿病的312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同时将纳入的对象进行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本研究分三步,第一步,根据体重指数分组,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血红蛋白浓度的比较,观察血红蛋白浓度是否存在差 异;第二步,病例组根据其是否使用胰岛 素和糖化血红蛋白是否正常各分为两组,分别对上述各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进行比较,观察胰岛素和糖化血红蛋白对血红蛋白浓度是否有影响;第三步,根据C 肽值的三分位数分为三组,分别比较0、3 0、60、120和180分钟数C 肽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观 察不同时间段C 肽对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是否有影响;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相比,年龄、性别、民族及胆固醇无统计学差异(P〈0.05),病例组中血红蛋白浓度(138.99±14.363)g/L,明显高于对照组(127.21±10.708)g/L,且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血红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在体重指数正常组和体重指数超标组均呈正相关(r=0.313,P=0.011/r=0.198,P=0.008),且在正常组相关性更为显著;对照组在体重指数正常范围内,血红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之间有相关性(r=0.162,P=0.037),但在体重指数异常组 中,两者之间无相关性(P〉0.05);病例组研究结果显示是否使用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和不同时间段C 肽对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没有影响(P ≥0.05).结论:血红蛋白浓度的升高与2 型糖尿病发病呈线性相关,血红蛋白浓度可作为2 型糖尿病的一个预测因素,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与是否使用胰岛素、糖化�
马海林哈丽达·夏尔甫哈孜希尔娜依·阿不都黑力力何方平
关键词:2型糖尿病血红蛋白
一种消化科用通便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消化科用通便器,包括通便管和负压筒,所述通便管的外壁上螺纹连接有吸盘组件,所述通便管内转动设置有通便杆,所述通便杆上设置有螺旋刮片,通便杆内部中空,通便杆的壁面设置有喷水孔;所述...
王磊哈丽达·夏尔甫哈孜于海叶付静
文献传递
合并MAFLD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变化特点分析
2021年
目的探讨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LP)水平变化特点。方法在我院中法肝癌项目收集的标本库中,选择18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Child-Pugh A级95例,B级51例和C级40例),在Child-Pugh A级患者中,合并MAFLD患者49例,未合并46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LP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合并MAFLD的乙型肝炎肝硬化组血清甲胎蛋白(AFP)和LP水平分别为(2.1±1.3)ln ng/ml和(0.9±1.2)ng/ml,显著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分别为(1.5±1.1)ln ng/ml和(0.5±1.1)ng/ml,P<0.05];以是否合并MAFLD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最终进入模型的因素有血清LP和AFP,发现LP每增加1个单位,发生MAFLD乙型肝炎LC的风险增加2.3倍(P<0.05,OR=2.3),而血清AFP每增加1个单位,合并MAFLD的风险增加1.8倍(P<0.05,OR=1.8);Child-Pugh A级、B级和C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L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三组间血清AFP水平差异显著(P<0.05)。结论合并MAFLD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LP水平升高,未发现血清LP水平与乙型肝炎肝硬化严重程度相关,提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LP水平升高可能与合并代谢性因素相关。
冯娟哈丽达·夏尔甫哈孜范晓棠任智慧才仁李亮何方平
关键词:肝硬化瘦素肝功能分级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年龄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关系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年龄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系统的关系。方法:对200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进行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值/(ALD/)、内生肌酐清除率/(...
哈丽达·夏尔甫哈孜
关键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高血压年龄
文献传递
CBL教学模式在消化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研究案例教学法CBL(case 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在消化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11月—2019年11月轮转学习的68名实习生,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4名采纳常规教学方案,观察组34名采纳CBL教学模式,对比学习依从性、带教方式满意度及带教质量等。结果观察组学习依从性、带教方式满意度及带教质量等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CBL教学模式,对消化内科实习生具有提高学习依从性的效果,实习生理论知识水平及实践操作技能明显提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带教水平,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冯娟哈丽达·夏尔甫哈孜
关键词:CBL教学模式消化内科教学模式
瘦素与乙肝肝硬化基础上肝细胞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2019年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水平与乙肝肝硬化基础上的肝细胞肝癌发生的相关性及高瘦素患者临床特征。方法在中法肝癌项目生物标本库中,选择232例乙肝肝硬化基础上的肝细胞癌初次诊断,将未经治疗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年龄相差3岁以内、相同性别、族别、肝功能Child-PughA为配对条件,按照1∶1比例,选择20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配对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测定所有患者血清瘦素水平,运用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肝细胞癌发生相关因素;t检验分析肝细胞癌患者与肝硬化患者BMI<23、BMI≥25二组之间ln(LP)水平组间差异。结果在432例样本中,符合配对条件共95对,HCC组和肝硬化组年龄分别为(49.91±9.901)岁和(50.32±10.759)岁(P=0.785);男女比为77∶18;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比例均为92∶2∶1;肝细胞癌组合并肥胖和(或)2型糖尿病分别为26例(27%)、18例(19%),肝硬化组合并肥胖和(或)2型糖尿病分别为47例(49%)、6例(6%)。瘦素、铁蛋白、C反应蛋白、甲胎蛋白、体质指数、2型糖尿病进入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程,瘦素(OR=1.142,95%CI=1.020~1.278)、C反应蛋白(OR=1.028,95%CI=1.000~1.057)、甲胎蛋白(OR=1.015,95%CI=1.007~1.024),体质指数(OR=0.875,95%CI=0.773~0.991)。结论血清瘦素水平是乙肝肝硬化基础上肝细胞癌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血清瘦素水平升高可能是乙肝肝硬化合并肥胖等代谢性因素的血清标记物。
冯娟范晓棠哈丽达·夏尔甫哈孜任智慧李亮何方平
关键词:瘦素肝硬化肝细胞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肥胖
浅谈案例式教学在传染病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分析与评价案例教学在传染病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以教学后自填式问卷调查及学生小组访谈相结合为调查方法,通过归纳学生自填式问卷对教学方式的感受及教学收获的要点,以及学生专题小组访谈的资料来评估教学效果。结果学生对案例式教学方式的满意度较高,其中对案例式教学的评价认为很好和较好的达到96.8%,开放式问卷调查中有83.8%的学生提及这种教学方法能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发言、互动性强,有85.7%的学生认为提高了传染病诊断或处理技能。结论以案例教学为主的参与式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传染病学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范晓棠朱新生哈丽达·夏尔甫哈孜马海林石绣江希尔娜依·阿不都黑力力
关键词:案例教学参与式教学传染病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