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东明

作品数:40 被引量:87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化学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0篇溶解性有机质
  • 10篇土壤
  • 7篇色谱
  • 7篇相色谱
  • 7篇降解
  • 6篇液相色谱
  • 6篇高效液相
  • 6篇高效液相色谱
  • 5篇污染
  • 4篇多效唑
  • 4篇液相色谱法
  • 4篇液相色谱法测...
  • 4篇色谱法
  • 4篇色谱法测定
  • 3篇厌氧
  • 3篇厌氧降解
  • 3篇液相
  • 3篇质谱
  • 3篇农药
  • 3篇萃取

机构

  • 39篇中国热带农业...
  • 8篇海南大学
  • 8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贵州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海南医学院
  • 1篇广东省生态环...

作者

  • 40篇吴东明
  • 30篇武春媛
  • 26篇李勤奋
  • 19篇邓晓
  • 17篇李怡
  • 3篇陈淼
  • 3篇刘景坤
  • 2篇李玮
  • 1篇黄星
  • 1篇王旭
  • 1篇刘笑然
  • 1篇洪青
  • 1篇陈珊珊
  • 1篇王定美
  • 1篇贾明明
  • 1篇杨桂生

传媒

  • 4篇农药
  • 3篇热带作物学报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农药学学报
  • 2篇农业资源与环...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化学试剂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腐植酸
  • 1篇热带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东北农业科学

年份

  • 3篇2023
  • 7篇2022
  • 2篇2021
  • 6篇2020
  • 8篇2019
  • 6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溶解性有机质在铁铝土中的持留特性及其对二甲四氯吸附行为的影响
溶解性有机质(DOM)广泛存在于环境之中,具有较高生物化学活性,对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生物降解具有重要影响,已成为土壤学和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以热区铁铝土为研究对象,采用XAD树脂分组法、红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紫...
吴东明
关键词:溶解性有机质二甲四氯铁氧化物
文献传递
热区不同来源溶解性有机质组分特征分析
溶解性有机质(DOM)活性高,对元素、污染物的地球生物化学循环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分析了热区土壤、植物残体、堆肥3大来源DOM的组分构成,并以光谱技术解析分组分的性质特征。XAD树脂分组结果表明:HIM、HOA是热区3类D...
吴东明张文李怡邓晓武春媛
关键词:溶解性有机质光谱技术
文献传递
一种百草枯快速解毒液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百草枯快速解毒液及方法,制剂为蒽醌、Fe(III)腐殖质还原菌及其培养基、电子供体、pH缓冲剂共避光厌氧培养至足量蒽醌被还原为氢醌的混合物。本发明的制剂,与百草枯溶液接触反应后,可以快速形成针状固体物,该...
武春媛李勤奋吴东明
热区农田长残留农药降解微生物资源发掘及其降解机理
李勤奋武春媛邓晓李怡李芳柏黄星周顺桂吴东明洪青刘景坤
属于环境微生物及环境污染控制研究领域。主要内容:毒死蜱、氟磺胺草醚、灭幼脲、2,4-二氯苯氧乙酸(2,4-D)、百草枯等农药在农田土壤中半衰期长于30d,通常被称为长残留农药,在热区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该项目成果针对此类...
关键词:
关键词:环境污染控制
一种百草枯快速解毒液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百草枯快速解毒液及方法,制剂为蒽醌、Fe(III)腐殖质还原菌及其培养基、电子供体、pH缓冲剂共避光厌氧培养至足量蒽醌被还原为氢醌的混合物。本发明的制剂,与百草枯溶液接触反应后,可以快速形成针状固体物,该...
武春媛李勤奋吴东明
文献传递
铁铝土对溶解性有机质的吸附特性被引量:13
2016年
采用批实验方法,结合XAD树脂分组技术研究铁铝土对3种不同亲/疏性DOM(堆肥DOM、秸秆DOM、土壤DOM)的吸附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铁铝土对DOM具有强吸附力,吸附量随DOM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吸附动力学包括快吸附和慢吸附两个阶段,符合一级扩散方程;(2)等温吸附特征符合Freundlich方程,为物理作用主导的多层吸附过程;(3)对于同种DOM,铁铝土对DOM的吸附量表现为暗红湿润铁铝土>简育铁铝土>潜育水稻土,对50 mg·L^(-1)的堆肥DOM在暗红湿润铁铝土的吸附量达594.9 mg·kg^(-1),与CEC、游离氧化铁、游离氧化铝、粘粒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砂粒呈负相关;(4)对于同种铁铝土,高疏水性DOM在铁铝土吸附量更大,表现为堆肥DOM(H-DOM)>土壤DOM(M-DOM)>秸秆DOM(L-DOM);(5)铁铝土对DOM各组分的吸附力表现为疏水中性组分(HON)>酸不溶组分(AIM)>疏水碱性组分(HOB)>疏水酸性组分(HOA)>亲水性组分(HIM),结合各组分的红外光谱特征,推测脂肪链状结构、高芳香性是影响吸附量的关键.(6)DOM各组分对DOM吸附量的贡献是各组分吸附能力与含量的综合作用结果.对于亲疏水性组分,HO对DOM吸附量的贡献大于HIM,达69.43%—85.08%;对于各极性-电荷特性组分,表现为H-DOM:HOA(40.24%)>HON(39.1%)>HIM(14.92%)>AIM(3.82%)>HOB(1.88%);LDOM:HOA(33.50%)>HIM(30.57%)>HON(24.81%)>AIM(7.45%)>HOB(3.68%).(7)内源DOM对铁铝土吸附外源DOM起抑制作用,且对高疏水性的DOM抑制作用更强.
吴东明李勤奋武春媛
关键词:溶解性有机质影响因素
超声辅助提取-固相萃取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沉积物中的2甲4氯残留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2甲4氯(MCPA)是农业生产和市政管理中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具有使用量大、生物毒性强、易迁移累积于水体沉积物等特点。针对其在沉积物中潜在环境风险大的现状,一种简单、有效的残留测定方法迫切需要建立。[方法]建立了一种C18为分离色谱柱,甲醇-水(体积比80:20)为流动相,PDA为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80 nm的MCPA高效液相检测法,并比较了不同提取方法和净化方法对检测的影响。[结果]对于提取方法,回收率:超声萃取2次>超声萃取1次>涡旋振荡萃取;对于净化方法,回收率:固相萃取净化法>QuEChERS法>未净化法。因此,应采用2次超声辅助提取-固相萃取净化作为前处理方法。所建立的方法在0.5~4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为0.02 mg/kg,定量限为0.06 mg/kg;在0.08~0.8 mg/kg的添加水平范围内,回收率为85.12%~98.66%,相对标准偏差为2.86%~4.24%。[结论]该方法准确性高、稳定性好,适用于沉积物中MCPA的测定。
陈淼彭丽成李勤奋李勤奋
关键词:2甲4氯沉积物超声提取固相萃取
液液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人体血浆中的百草枯残留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百草枯使用量大、毒性强,人们因意外或自杀摄入而中毒死亡的风险大。了解百草枯中毒后的血药浓度,对病人拯救和预后至关重要。[方法]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快速测定人体血浆中百草枯残留的方法。样品先经乙腈萃取、沉淀蛋白后,以硅烷醇基完全裸露的BEH HILIC色谱柱为分离柱、经电喷雾正离子源离子化、多反应监测,添加回收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结果]在0.05~4.00 mg/L范围内,百草枯的质量浓度与对应的色谱峰面积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9,检出限为0.01 mg/L,定量限为0.03 mg/L,在0.03~2.00 mg/L的添加水平下,百草枯的回收率在71.5%~95.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4.8%~9.1%之间。[结论]该方法通过HILIC柱硅烷醇基对百草枯的特异性作用,解决了UPLC-MS法建立中"百草枯柱效提升"和"仪器污染"的矛盾问题,具有分析时间短、准确度好、灵敏度高等优点,适用于人体血浆中百草枯残留测定。
吴东明武春媛武春媛李怡邓晓刘笑然
关键词:液液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血浆百草枯
热带地区3类不同来源水溶性有机质的光谱特征被引量:9
2015年
应用紫外-可见光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对热带地区土壤、堆肥、植物残体3类典型来源水溶性有机质(DOM)的组分进行光谱特性研究,探讨其芳香性、官能团种类、腐殖质成分,初步分析了秸秆粉碎还田和堆肥还田DOM对土壤环境的潜在风险。结果表明:对于紫外-可见光光谱的特征指标SUVA254、SUVA280、A260/TOC,堆肥DOM(木薯杆堆肥DOM>甘蔗叶堆肥DOM)>土壤DOM(水稻田土壤DOM>香蕉地土壤DOM)>植物残体DOM(水稻根系DOM>水稻秸秆DOM),说明堆肥DOM的芳香性最高、分子量最大、疏水性最强。红外光谱特征表明,植物残体DOM具有脂肪烷烃物质、蛋白质物质,含较多的-OH、-CH2、-CH、N-H、C-O基团;堆肥DOM富含酚羟类物质,具有较多C=O、C=C、N-O、C-O、-NH2等活性官能团;土壤DOM红外光谱复杂,主要含较多脂肪族腈、NH4+和一定量-OH、-COOH、C-O。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表明,植物残体DOM富含类黄腐酸物质,并含类蛋白物质;土壤DOM、堆肥DOM均含类腐植酸物质,其中木薯杆堆肥DOM的腐植酸芳香性最高。堆肥DOM有利于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固定;植物残体DOM可增加污染物的迁移性,对地下水、地表径流具有潜在环境风险。
吴东明刘景坤李勤奋武春媛
关键词:水溶性有机质腐植酸傅里叶红外光谱三维荧光光谱
基于紫外-可见光光谱法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对砖红壤溶解性有机质化学性质的影响被引量:4
2022年
溶解性有机质(DOM)是土壤中最为活跃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意义。明确不同施肥方式对DOM化学性质的影响,可为土壤肥力管理提供依据。因此,该试验以连续四年的不同施肥管理为基础,结合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探求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中溶解性有机质的含量和化学性质的变化情况。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CK(不施肥);CF(化肥);OG(有机肥);ST(秸秆)。结果表明,与CK组相比,OG和ST的DOC(溶解性有机碳)含量为95.97和104.89 mg·kg^(-1),分别是CK组的129%和141%。相反,CF的DOC含量为15.32 mg·kg^(-1),仅为CK组的21%。OG显著提高了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以α(355)表征]含量,是CK组的2.76倍,ST无明显变化;CF则显著降低CDOM含量,仅为CK组的0.55倍。施用OG导致土壤紫外吸收曲线红移,表明有机肥的施用能够提高土壤DOM的共轭双键物质含量和腐殖化程度;与CK相比,OG中DOM的芳香性、疏水性、腐殖化程度的特征常数SUVA,SUVA和SUVA增大,揭示了有机肥的施用能够提高DOM的芳香性、疏水性组分以及腐殖化程度,秸秆处理增加不明显。施用化肥则出现明显降低。吸光度比值A/A,相比CK,CF显著增加,表明施用化肥使DOM分子变小,OG和ST处理无明显变化;秸秆施用导致A/A显著增加,表明秸秆能够有效提高DOM中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施用有机肥和秸秆A/A均大于3.5,表明土壤中DOM主要以富里酸为主,而施用化肥A/A明显低于3.5,表明土壤中DOM主要以胡敏酸为主。施用化肥出现S>1,不施肥、有机肥、秸秆三者的S<1,也表明了有机肥、秸秆能够增加分子量。有机肥和秸秆能有效增加土壤DOM含量,提升土壤肥力。尤其是施用有机肥,更能显著增加土壤DOM的共轭物质、腐殖化程度、疏水比例、芳香性以及分子量。而长期施用化肥则导致耕层土壤肥力降低。
赵雄威吴东明李勤奋王旭陈淼
关键词:溶解性有机质化学性质施肥方式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