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向德军

作品数:7 被引量:5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药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毛状根
  • 2篇学成
  • 2篇自由基
  • 2篇化学成分
  • 2篇化学发光
  • 2篇化学发光法
  • 2篇甘草
  • 1篇氧自由基
  • 1篇植物
  • 1篇生长调节物质
  • 1篇试验结果
  • 1篇头抱菌素
  • 1篇农杆菌
  • 1篇人参
  • 1篇株系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培养
  • 1篇菌素
  • 1篇化学成分分析
  • 1篇化妆品

机构

  • 7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7篇向德军
  • 6篇丁家宜
  • 2篇吕勇军
  • 2篇王冲之
  • 1篇陈齐
  • 1篇高山林
  • 1篇朱丹妮
  • 1篇刘涤
  • 1篇李佩珍
  • 1篇徐德然
  • 1篇蔡军

传媒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植物资源与环...
  • 1篇药学实践杂志
  • 1篇植物学报
  • 1篇中国植物学会...

年份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3篇199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常用真菌类中药清除O<,2><'.>-自由基的活力测定
目的:为真菌类生药的抗衰老作用提出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以保险粉-氢氧化钠-鲁米诺体系,检测灵芝、虫草、香菇等十六种常用真菌中药对O<,2><'.>-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和结论:16种真菌类中药均有清除O<,...
向德军吕勇军王冲之丁家宜
关键词:化学发光法氧自由基
文献传递
甘草毛状根系统的建立及其次生化合物的初步分析被引量:1
1992年
本文报道了发根农杆菌 R1000和 R1000(pTVK85)遗传转化药用植物甘草并建立快速生长的甘草毛状根系统及其有效成分的初步分析的试验结果。将活化的农杆菌感染束源于甘草实生苗的外植体后,在 MS 培养基上共培养,2天后移到 Y2MS+500ppm 唑啉头孢菌素钠的培养基上,6—10天后外植体上长出毛状根。
向德军丁家宜
关键词:毛状根发根农杆菌试验结果头抱菌素株系
人参细胞大量培养及其在化妆品上的应用
丁家宜庄文阳陈齐林莉孙翠娥蔡军张恩汉向德军李佩珍徐德然李桂英徐韫濮金兰朱丹妮高山林
该项目完成了植物细胞大量培养产生有用物质的研究,以及急性和累积性毒理学、致畸、致突变试验,均属安全范围。组建了中国药科大学神农生物技术公司进行人参细胞大规模培养,并进行化妆品产品开发。合资成立了南京珈侬生化有限公司,按需...
关键词:
关键词:人参细胞培养化妆品
常用真菌类中药清除自由基的活力测定被引量:8
2000年
目的 :为真菌类生药的抗衰老作用提出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 ,以保险粉 -氢氧化钠 -鲁米诺体系 ,检测灵芝、虫草、香菇等十六种常用真菌类中药对O2 · - 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和结论 :1 6种真菌类中药均有清除O2 · - 自由基的作用 ,尤以灵芝、虫草、香菇、黑木耳的SOD样活力最高。
向德军吕勇军王冲之丁家宜
关键词:化学发光法
甘草毛状根培养系统的建立及化学成分分析被引量:39
2001年
利用发根农杆菌转化甘草 (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 .)外植体获得毛状根 ,经PCR法检测 ,表明已转化成功。应用均匀设计法与比较法 ,建立了适合甘草毛状根的培养系统。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甘草毛状根含半胱亚磺酸 ,不含胱氨酸 ,商品甘草却含胱氨酸而不含半胱亚磺酸 ;甘草毛状根能合成多种黄酮成分 ,其中甘草查尔酮A的含量高达干重的 0 18%。
C向德军丁家宜刘涤
关键词:甘草毛状根化学成分
甘草毛状根系统的建立与培养及其化学成分的分析
向德军
甘草毛状根中内源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分析被引量:6
1992年
用酶联免疫检测方法对通过Ri质粒遗传转化药用植物甘草后所获得的毛状根中之内源生长调节物质进行分析,结果在不添加任何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1/2 MS培养基上生长迅速的甘草毛状根中IAA、ZRs、iPAs的含量大大富于在同样培养条件下生长缓慢的甘草实生苗根中的含量,说明内源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类物质的高含量是甘草毛状根生长迅速的原因。
丁家宜向德军
关键词:甘草毛状根植物生长调节物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