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章
- 作品数:11 被引量:55H指数:5
-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局立项课题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心力衰竭并心房颤动再同步化治疗1例被引量:3
- 2014年
- 1 病例资料 患者为男性,77岁,因“反复胸闷气促5年,再发2个月”入院.既往糖尿病5年.5年前劳累后胸闷、气促,休息数分钟缓解.3个月前夜间突发胸闷,伴大汗并晕厥,诊断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在左前降支植入2枚支架.近1个月夜间不能平卧,双下肢水肿.查体:血压100/70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清,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减低,心率62次/min,律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脉搏短促.腹平软,双下肢水肿.实验室检查提示肌酐(Cr) 171 μmol/L,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 21 659 pg/mL.其余指标大致正常.辅助检查:心电图示心房颤动伴右束支传导阻滞(图1).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房内径45 mm,右心室内径16 mm,左心室舒张末内径66 mm,射血分数内径42%.
- 卢章余小平罗菲菲
-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房颤动
- 过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心力衰竭并肾衰竭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分析过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心力衰竭并肾衰竭的可行性及生化指标。方法:将130例重症心力衰竭并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过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血液透析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血气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尿素氮、血肌酐、碳酸氢根(HCO_3^-)、酸碱度(pH)、血氧饱和度(SaO_2)、肺泡氧分压(PaO_2)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8%高于对照组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心力衰竭并肾衰竭的临床疗效良好。
- 陈家林李文静卢章
- 关键词:重症心力衰竭肾衰竭
- 血管紧张素-(1-7)对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 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提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常见的临床现象,心肌缺血后在一定时间内恢复血液供应,可导致缺血心肌发生更严重的损伤,这种由再灌注诱发的一系列有害反应,即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表现为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再灌注性心...
- 卢章
- 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保护血管紧张素
- 文献传递
- 血管紧张素-(1-7)对乳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提取乳鼠原代细胞,按缺氧4 h后再灌注2 h的条件建立I/R模型。提前20 min加入10-8、10-7、10-6、10-5mmol/l的Ang-(1-7)作为预处理,并随机分为对照组、I/R组、Ang-(1-7)组、替米沙坦组、血管紧张素Ⅱ组、Ang-(1-7)+替米沙坦组及Ang-(1-7)+血管紧张素Ⅱ组,使用CCK-8法检测心肌细胞存活率。结果:10-5mmol/L浓度的Ang-(1-7)的预处理能让细胞存活率提高到77.65%。与I/R组相比,Ang-(1-7)组、Ang-(1-7)+替米沙坦组及Ang-(1-7)+血管紧张素Ⅱ组心肌细胞存活率均显著提高,但各组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Ang-(1-7)减少心肌细胞在I/R中的损伤,但该保护机制与血管紧张素受体Ⅱ无关。
- 卢章李凡罗菲菲
- 关键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缺血再灌注
- 地高辛对全因死亡率影响的荟萃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荟萃分析地高辛对全因死亡率的影响。方法:收集Medline以及Cochrane数据文献,通过I^2统计量进行异质性检验,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地高辛对全因死亡的风险,得到合并效应指标风险比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0篇,总样本量24 865人,地高辛组的全因死亡率风险与对照组并无明显差异(HR1.04,95%CI 0.85~1.28,P=0.68)。结论:临床应用中地高辛并未显著升高全因死亡率。
- 庄义浩吴华雄卢章李文静
- 关键词:地高辛全因死亡率
- 血浆PTX3对STEMI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血浆长正五聚蛋白3(PTX3)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入选8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血浆PTX3的三分位数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低PTX3水平组(A组,PTX3<2.53,n=28),中PTX3水平组(B组,2.53≤PTX3<6.90,n=25),高PTX3水平组(C组,PTX3≥6.90,n=31)。用OLYMPUS全自动生化仪检测患者的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肌钙蛋白I(cTnI)及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随访并记录84例患者近3个月内是否再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用Logistic回归分析PTX3水平对STEMI患者近期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患者发生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概率随着PTX3水平的升高而增加,三组患者发生复合事件的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5,P=0.02)。PTX3预测STEMI患者3个月内发生复合事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与cTnI、NT-proBNP相比,PTX3具有较高的敏感度(0.846),但特异度较低(0.786)。B、C组近3个月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分别是A组的3.17倍、8.31倍,且在校正cTnI、NT-proBNP后,其风险值分别为1.82倍、3.64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TX3水平可作为STEMI患者近期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 丘创华李卓成卢章薛临先
- 关键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microRNA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早期诊断价值的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通过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循环microRNA 与心肌三联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microRNA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标记的可能性。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11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58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将两组人员的循环microRNA 与心肌三联指标进行检测与比较,并将观察组中不同Killip分级、梗死面积及梗死次数者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循环microRNA各项指标及心肌三联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高Killip分级、大面积梗死及再次梗死者则高于其他患者,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循环microRNA 与心肌三联指标均呈现异常升高的趋势,且不同Killip分级、梗死面积及梗死次数者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心肌细胞特异性的microRNA可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
- 朱继荣杨俊芬卢章庄义浩倪素丹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循环MICRORNA
- 微小核糖核苷酸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苷酸(miRNA)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发病时间<3h的胸痛患者60例根据其诊断结果分为AMI组(n=30)和非AMI组(n=30),另选择正常对照组(n=30),在入院即刻测定mi R-208a、肌钙蛋白、肌红蛋白、磷酸肌酸心肌同工酶(CK-MB),比较各组生化标记物的变化。在AMI组动态监测miR-208a和肌钙蛋白的波动情况;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miR-208a。结果 :入院即刻AMI组miR-208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肌钙蛋白和CK-MB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发病1h时的miR-208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肌钙蛋白浓度尚处于正常范围内。miR-208a的峰值出现于发病12h,峰值明显早于肌钙蛋白。结论:miR-208a在早期AMI诊断中具备高特异性和高敏感性。
- 卢章朱继荣余小平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 循环microRNA、微球蛋白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分析循环microRNA、微球蛋白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2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5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体检的54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员及观察组不同Killip分级患者的循环microRNA、微球蛋白水平,并分析上述指标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microRNA-499、microRNA-214及microRNA-208均高于对照组,microRNA-21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Killip分级高者波动大于分级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上述指标均与急性心肌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循环microRNA与微球蛋白呈现异常状态,且不同Killip分级者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与急性心肌梗死有明显的相关性。
- 朱继荣杨俊芬卢章庄义浩倪素丹李文静
- 关键词:循环MICRORNA微球蛋白急性心肌梗死
- 阿托伐他汀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红细胞参数的影响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红细胞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7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方案进行干预,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8周、12周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红细胞参数水平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4周、8周、12周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红细胞参数水平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并且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4周、8周、12周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显著地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红细胞参数水平,更有利于调整患者的整体血供及循环状态。
- 朱继荣倪素丹卢章杨俊芬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充血性心力衰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红细胞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