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龙梅

作品数:3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水稻
  • 2篇水分
  • 2篇水分调控
  • 2篇土壤
  • 2篇根际
  • 2篇根际土
  • 2篇根际土壤
  • 1篇地累积指数
  • 1篇闸坝
  • 1篇生态风险
  • 1篇生态风险评价
  • 1篇水分管理
  • 1篇重金
  • 1篇重金属
  • 1篇硝化
  • 1篇硝化作用
  • 1篇金山湖
  • 1篇反硝化
  • 1篇反硝化作用
  • 1篇坝型

机构

  • 3篇江苏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作者

  • 3篇陈志刚
  • 3篇刘龙梅
  • 3篇周晓红
  • 2篇陈蕾
  • 1篇刘彪
  • 1篇李义敏
  • 1篇张金萍
  • 1篇陈曦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水分调控对水稻根际土壤反硝化作用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以水稻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盆栽试验,研究干湿交替、浅水层连续灌溉以及控水3种水分管理模式引起的水分变化对水稻根际土壤反硝化作用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浅水层连续灌溉模式下的反硝化强度、反硝化速率、反硝化势的平均值为2.19mg/(kg·d),118.54mmol/(m2·d),28.42mol/(m2·d),而干湿交替模式以及控水模式下,反硝化强度平均值仅为连续灌溉模式的64.40%,52.34%,反硝化速率平均值为连续灌溉模式的69.02%,59.73%,反硝化势平均值为连续灌溉模式的77.39%,81.43%,即3种水分管理模式下,水稻根际土壤反硝化强度、反硝化势以及反硝化速率均表现为连续灌溉>干湿交替>控水模式。随着水稻的生长,3种水分管理模式下的水稻根际土壤反硝化强度、反硝化势以及反硝化速率均呈现递减趋势,表现为分蘖期>孕穗期>成熟期;相关分析表明,根际土壤反硝化强度、反硝化势及反硝化速率与系统中NO-3浓度有显著相关性,由此可见,3种水分模式下,水分及其植物生长导致底物NO-3浓度的差异是影响水稻根系土壤反硝化作用过程的因子。
陈志刚刘龙梅陈蕾周晓红
关键词:水分水稻根际土壤反硝化
金山湖闸坝型水体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16
2014年
采集金山湖闸坝型水体表层沉积物,经HNO3-HF-HClO4消解后,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测定沉积物As、Cu、Pb、Cd、Zn、Cr等6种重金属含量,通过富集系数、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评价以及溯源分析等对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特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金山湖表层沉积物As、Pb、Cu、Zn、Cr、Cd的平均值分别为23.22、26.20、24.42、143.12、245.30、0.67 mg·kg-1,其中,Pb、Cu含量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一、二级标准,Zn、Cr含量介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一级标准与二级标准之间,As、Cd含量均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一、二级标准;从空间分布来看,Pb和Zn在北固山广场的1号样点形成最高值,As、Cu、Cr、Cd的含量分别在镇润洲码头附近的12号样点、运粮河河口区域的3号样点、湖中靠近征润州岛的14号样点、春江潮与解放路泵站之间往湖中心处的7号样点处出现最高值.2富集系数表现为As>Cr>Cd>Pb>Zn>Cu,表明金山湖表层沉积物中As的富集量最大,Cu最小.3根据地累积指数判断,金山湖未受Cu的污染,Pb、Zn、Cd则为轻度污染,As、Cr表现为偏中度污染;46种重金属的单项潜在生态危害系数表现顺序为Cd>As>Cr>Pb>Cu>Zn,其中,Cr、Pb、Cu、Zn均为轻微生态危害程度,As和Cd处于中等生态危害程度;从全湖分布看,北固湾广场附近(1号样点)、春江潮与解放路泵站之间靠近岸边区域(6号样)、春江潮与解放路泵站之间往湖中心处(7号样点)以及镇润洲码头附近(12号样点)样点的潜在生态危害为中等,其余采样点均为轻微潜在生态危害;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金山湖沉积物重金属的差异除了受到各样点沉积物环境背景值的影响外,还与各采样点周围人为活动、外源污水排放等有密切关系.6本次研究中发现闸坝对金山湖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的影响不明确,该部分内容尚需进行长时间尺度的研究.
周晓红刘龙梅陈曦陈志刚张金萍李义敏刘彪
关键词:重金属地累积指数生态风险金山湖闸坝
水稻根际土壤反硝化酶活性对水分调控的响应被引量:8
2014年
以典型的水稻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盆栽试验,研究干湿交替(J)、浅水层连续灌溉(C)以及控水(G)3种水分管理模式对水稻根际土壤硝酸还原酶(NaR)、亚硝酸还原酶(NiR)以及羟胺还原酶(HyR)活性的影响,对比分析3种水分管理模式引起的土壤水分变化对水稻不同生长阶段根际反硝化作用的影响,阐明水稻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根际反硝化作用的酶学机制。结果表明,水稻根际土壤NaR以及NiR活性随水分管理的不同而显著变化,表现为连续灌溉>干湿交替>控水模式,且随着植物的生长,3种水分管理模式下的土壤NaR、NiR活性均呈现下降趋势,成熟期NaR、NiR活性达到最低。土壤HyR活性则在浅水层连续灌溉模式最高,平均值为1.158 73 mg/(g·5 h)(以NH2OH计),干湿交替模式和控水模式下的土壤HyR活性平均值为1.092 10,1.027 79 mg/(g·5 h)(以NH2OH计),且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HyR活性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内波动变化较大,但整体上随植物的生长过程无显著增加或者降低的趋势。
陈志刚陈蕾陈瀚翔周晓红刘龙梅
关键词:水分管理水稻根际土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