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钊

作品数:19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苏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关节
  • 9篇磁共振
  • 8篇关节炎
  • 6篇软骨
  • 5篇胃肠
  • 5篇胃肠道
  • 5篇间充质干细胞
  • 5篇间质
  • 5篇间质瘤
  • 5篇干细胞
  • 5篇肠道
  • 4篇性关节炎
  • 4篇胃肠道间质瘤
  • 4篇细胞
  • 4篇骨髓
  • 4篇骨髓间充质
  • 4篇骨髓间充质干...
  • 4篇骨性
  • 4篇骨性关节
  • 4篇骨性关节炎

机构

  • 14篇江苏省中医院
  • 4篇江苏省人民医...
  • 3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刘钊
  • 12篇崔延安
  • 8篇黄海青
  • 4篇周钟珩
  • 4篇刘红霞
  • 3篇庄超
  • 3篇王智涛
  • 3篇王绍娟
  • 2篇张全彬
  • 2篇纪伟
  • 1篇潘兆春
  • 1篇王黎明
  • 1篇段娜
  • 1篇胡旭宇
  • 1篇林越
  • 1篇徐燕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东南国防医药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 1篇第十一次全国...
  • 1篇第十一次全国...

年份

  • 1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早期骨性关节炎软骨T2值及相关因子的表达
2012年
背景: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作为炎症递质,其水平与骨性关节炎病情相关。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骨性关节炎报道较少。目的: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兔早期骨性关节炎,观察关节软骨T2值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并进行分析。方法:将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兔仅建立骨性关节炎模型,治疗组在造模后第4周左膝关节腔内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膝关节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治疗后第2周,1,2,3个月行左后膝关节核磁共振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水平检查。结果与结论: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T2值降低,无关节腔积液;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水平降低;软骨T2值变化与二者呈正相关。MRI能够反映早期关节软骨的生物学改变,可用于评价骨性关节炎治疗前后的改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关节腔内可向软骨分化,为早期骨性关节炎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疗法。
胡旭宇崔延安刘钊庄超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T2值骨性关节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
肠道、肠系膜及后腹膜间质瘤CT、MRI的诊断价值
2009年
刘红霞崔延安刘钊黄海青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肠系膜后腹膜间叶源性肿瘤GIST
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恶性风险评估中的价值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恶性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CT影像特征与恶性风险分级之间的联系。结果 MSCT定位准确率100%。48例胃肠道间质瘤中包括胃间质瘤30例,小肠间质瘤18例。低危组胃间质瘤22例,病灶直径在5 cm以下,病灶形态以圆形、椭圆形为主(20/22),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后肿瘤CT强化幅值多小于25 Hu(15/22);高危组胃肠道间质瘤26例,包括胃间质瘤8例、小肠间质瘤18例,病灶直径多在5 cm以上,病灶形态以分叶状多见(20/26),坏死、钙化多见,分别为23/26、14/26,增强扫描后肿瘤CT增强幅值多在25 Hu以上(18/26)。3例肿瘤发现肝转移。结论 MSCT可以对胃肠道间质瘤进行准确定位,其CT表现特征与恶性风险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MSCT可以为胃肠道间质瘤的术前恶性风险评估提供有价值参考。
王绍娟王智涛刘钊潘兆春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
胃外间质瘤的CT、MRI诊断被引量:2
2008年
间质瘤是发生于胃肠道的间叶源性肿瘤,通常称为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有关胃间质瘤国内外文献已有许多报道。现收集我院18例来自于肠道及肠系膜、后腹膜的间质瘤,结合文献作如下分析。
崔延安刘钊黄海青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肿瘤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乳腺癌辨证分型与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索乳腺癌MRI动态增强扫描征象与乳腺癌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对61例不同中医证型(分为3型)且临床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的MRI图像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乳腺癌肝郁痰凝与正虚毒炽证型间的时间-动态增强曲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中医证型分级与MRI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分析提示,证型分级与形态学及增强曲线间存在相关性。结论:乳腺癌患者证型分级与MRI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存在相关性,血流动力学指标可以为中医辨证提供科学的定量分析指标。
段娜黄海青崔延安刘红霞刘钊
关键词:乳腺癌MRI动态增强扫描中医分型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兔膝RA模型软骨损伤的MRI评价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兔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运用MRI测量软骨厚度,观察前后改变,评价治疗效果。方法:选取42只新西兰大白兔,用卵蛋白造模,造模第4周(治疗前)取6只兔行MR和病理检查以对照,余36只兔随机分为RA模型组和BMSCs治疗组,每组18只,两组于治疗后1、2、3个月分别选取6只兔行MR和病理检查。对病变膝关节的软骨厚度进行MRI测量及病理学评分,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A组经1、2、3个月后,软骨厚度变薄,病理学评分增加。BMSCs治疗组治疗1、2、3个月后,关节软骨厚度恢复,病理学评分减低。MRI测量数据和病理学评分有相关性。结论:MRI可用于评价BMSCs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关节软骨的改变。
周钟珩崔延安刘钊刘红霞黄海青张全彬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评价关节腔内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早期骨性关节炎被引量:2
2010年
背景:作者已对FS-3D-FISP序列诊断骨性关节炎做出研究评价,该序列对早期骨性关节炎的分级与病理有较好的一致性。目的: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兔早期骨性关节炎,运用MR观察软骨厚度及信号的改变评价治疗效果。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骨性关节炎模型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在造模后第4周左膝关节腔内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在术后第2周,1,2及3个月行膝关节核磁共振检查,每次每组随机选3只实验兔;扫描使用FS-3D-FISP序列测量膝关节软骨厚度,T2-FSE双回波序列测量T2值治疗前后改变,并取膝关节标本行病理观察进行Mankin’s评分,评价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的效果。结果与结论:与骨性关节炎组相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MRI示关节软骨厚度接近正常,T2值减低,无关节腔积液。提示MR显示膝关节软骨厚度及信号的改变可用于评价骨性关节炎治疗前后的改变。
刘钊崔延安黄海青周钟珩庄超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腔内注射
MRI定量评价归芍康膝颗粒剂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效果
2010年
目的:通过MRI观察膝关节软骨病变的信号和厚度变化定量评价归芍康膝颗粒剂治疗软骨破坏的疗效。方法:收集膝关节软骨破坏患者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例,治疗组服用归芍康膝颗粒剂在1年前后MRI检查,对照组服用相同剂量的硫酸氨基葡糖在同一时间行MRI检查。采用FS-3D-FISP序列软骨成像,测量病损软骨的厚度;采用快速自旋双回波成像测量软骨病变的T2值。结果:治疗组软骨T2值和厚度前后变化有差异(P<0.05),对照组软骨T2值和厚度前后变化有明显差异(分别为P<0.05和P<0.05),1年后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芍康膝颗粒剂对软骨破坏的疗效可以通过MRI定量反映。
刘钊黄海青崔延安纪伟
关键词:关节软骨核磁共振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早期骨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兔早期骨性关节炎(OA),探讨其可行性及疗效评价。方法:将7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OA组和BMSCs治疗组,每组24只。治疗组在造模后第4周左膝关节腔内注射BMSCs。观察动物的一般情况,TNF-α和IL-1β水平,MRI扫描,取膝关节标本行大体及病理观察并进行Mankin’s评分。结果:与OA组相比,BMSCs治疗组术后步态逐渐好转;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降低;MRI示低信号区缩小,关节软骨厚度接近正常,无关节腔积液;大体标本见关节软骨表面趋于平坦完整,有软骨覆盖,但光泽欠佳;病理检查提示有透明样软骨形成,细胞排列整齐,厚薄基本一致,软骨相连。结论:BMSCs关节腔内可成软骨分化,为早期OA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疗法。
庄超王黎明徐燕刘钊崔延安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性关节炎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膝类风湿关节炎兔:关节滑膜体积和软骨厚度的MRI评价被引量:5
2011年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功能和多向分化潜能,可抑制类风湿关节炎的炎症反应,促进软骨损伤的修复。目的: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兔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运用MRI观察软骨厚度及滑膜体积的改变,评价治疗效果。方法:选取42只新西兰大白兔,用卵蛋白制造类风湿关节炎模型,造模第4周(治疗前)取6只兔行MRI和病理检查以对照,余36只兔随机分模型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两组于治疗后1,2,3个月分别选取6只兔行MRI和病理检查。对病变膝关节的滑膜体积和软骨厚度进行MRI测量及病理学评分。结果与结论:治疗1,2,3个月,类风湿关节炎组滑膜进行性增厚,软骨厚度变薄,病理学评分增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滑膜增厚程度减轻,关节软骨厚度恢复,病理学评分减低。MRI测量数据和病理学评分有相关性。提示MRI可用于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
崔延安刘钊刘红霞黄海青张全彬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滑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