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秉正

作品数:43 被引量:865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更多>>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篇农业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6篇土壤
  • 16篇黄土高原
  • 15篇水土
  • 9篇水土流失
  • 9篇土壤侵蚀
  • 5篇养分
  • 5篇水土保持
  • 5篇小流域
  • 4篇生态
  • 4篇泥河沟流域
  • 4篇黄土
  • 4篇河沟
  • 4篇河沟流域
  • 3篇养分流
  • 3篇养分流失
  • 3篇坡耕地
  • 3篇径流
  • 3篇黄土高原南部
  • 3篇黄土区
  • 3篇黄土塬

机构

  • 24篇西北林学院
  • 15篇西北农林科技...
  • 5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黄河水土保持...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国家林业局

作者

  • 43篇刘秉正
  • 26篇吴发启
  • 12篇赵晓光
  • 8篇李光录
  • 6篇赵晓光
  • 5篇李智广
  • 2篇王佑民
  • 2篇严慕绥
  • 2篇刘增文
  • 2篇曹炜
  • 2篇王进鑫
  • 2篇罗志东
  • 2篇许峰
  • 1篇赵忠
  • 1篇唐克丽
  • 1篇王乃江
  • 1篇王佑民
  • 1篇姚军
  • 1篇杨胜天
  • 1篇薛智德

传媒

  • 16篇西北林学院学...
  • 12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土壤侵蚀与水...
  • 2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中国林业教育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林业实用技术
  • 1篇水利规划与设...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2
  • 5篇2000
  • 5篇1999
  • 7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5篇1995
  • 5篇1993
  • 2篇1992
  • 2篇1990
  • 3篇1989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土高原南部缓坡耕地降雨与侵蚀的关系被引量:40
1999年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就缓坡耕地各降雨参数以及降雨最优组合参数与土壤侵蚀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除验证了一些基本规律外,还对降雨历时、降雨强度的分段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证实时段最大降雨量与土壤侵蚀呈指数函数关系。
吴发启赵晓光刘秉正唐克丽
关键词:降雨量降雨强度土壤侵蚀黄土高原南部
我国主要江河流域土壤侵蚀量测算被引量:34
2006年
为了对我国土壤侵蚀进行评估,需要测算多年平均侵蚀量。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收集主要江河泥沙测验资料和水土保持研究资料,采用河流泥沙输移比法和水土保持法,测算出我国黄河、长江等9大江河流域多年平均侵蚀量为53.10亿t,并与相关资料进行对比;讨论流域分区的泥沙输移比差异。结果表明:侵蚀总量以长江流域最大,黄河流域次之,淮河、珠江、辽河、松花江流域依次居后,闽江和钱塘江流域最少。
李智广刘秉正
关键词:江河流域侵蚀产沙泥沙输移比土壤侵蚀量
中国西部生态环境建设被引量:39
2000年
中国西部水土流失、荒漠化严重 ,生态环境脆弱 ,不仅制约了该区域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而且波及全国。因此 ,建设生态环境 ,加快西部开发 ,是我国当前及将来发展的头等大事。在区域治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前人成果和当地实际 ,讨论了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以及指标 ,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项目基础理论和开发研究内容 ,从宏观上组构了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产学研”初步框架。
吴发启赵晓光刘秉正雷瑞德刘国强李修炼同延安吴普特穆新民代军常庆瑞李军史俊通吴峰
关键词:生态环境建设项目
中国水土流失现状与动态变化被引量:38
2008年
利用第三次水土流失普查数据,分析了目前我国水土流失总体状况和水蚀、风蚀、冻融侵蚀状况以及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4个经济区域水土流失状况。结合水利部开展的第一、二次全国水土流失普查数据,分析了15年来我国水土流失的动态变化情况和主要河流多年来土壤流失变化状况。研究表明,不论是山区、丘陵区、风沙区还是农村、城市、沿海地区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水土流失,水蚀严重地区主要集中于黄河中游地区的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宁夏和长江上游的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风蚀严重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我国水土流失总面积在减少,强度在下降。
李智广曹炜刘秉正罗志东
关键词:水土流失
黄土区坡耕地侵蚀输移特征被引量:6
1995年
文章推荐了确定侵蚀、输移量的方法,指出坡耕地侵蚀过程中的"填洼"作用是引起输移比变化的原因,并分析了其变化规律。通过不同坡长的输移变化试验,发现单宽最小径流率qmin和最大含沙量ρmax可判别其侵蚀输移变化,并划分出"侵蚀─输移区"、"侵蚀─堆积─输移区"和"侵蚀─输移挠动区"。对小集水区回归出输移比与坡长、面积的幂函数关系式。
赵晓光李光录刘秉正吴发启
关键词:黄土区坡耕地输移
黄土区侵蚀强度分级方法研究被引量:4
1995年
利用该区有代表性5处站点190年组数据,分别采用系统聚类、判别分析、水土保持分析法对黄土区坡耕地侵蚀强度进行分级和对比。系统聚类法分级细微,判别分析法分级与习惯分法接近,水土保持法有时难以确定。进而在比较基础上,提出分级系统。
赵晓光李光录刘秉正
关键词:黄土土壤侵蚀
水土流失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4
1995年
本文通过大量的调查和实验,对土壤养分流失的机理和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泥沙流失是土壤养分流失的主要因素,随坡度增大土壤养分逐渐降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黄土高原南部养分流失预测模型和以坡度作自变量计算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式。并进一步对土壤主要养分含量与作物产量的关系进行了评价。
李光录赵晓光吴发启刘秉正
关键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养分流失
黄土高原沟壑区流域土壤侵蚀系统分析被引量:8
1995年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土壤侵蚀系统为一多维开放系统,由沟间地子系统和沟谷子系统组成。系统中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耗散"发生在小流域侵蚀的产流、产沙过程中。通过对激励变量的发生规律以及激励变量和状态变量与土壤侵蚀关系的分析,得出和验证了一些侵蚀规律,解释了林地保持水土的部分机理,给出了降雨、地形的最佳组合指标,并宏观地论述了该区短时期内的泥沙输移问题。
吴发启赵晓光刘秉正李光录
关键词:小流域黄土高原沟壑区
地表糙度的量测方法及对坡面径流和侵蚀的影响被引量:39
1998年
通过室内试验及野外量测,提出了野外实用可靠的地表糙度量测方法,通过室内对不同糙度下地表径流及侵蚀过程的观测,研究了糙度对坡面径流的水流形态、流速、径流量及侵蚀量的影响规律,从而得出,糙度对侵蚀过程的影响较大,尤以对径流量及侵蚀量影响为甚,是土壤侵蚀预报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因子,将其引入有利于提高预报精度。
吴发启赵晓光刘秉正刘秉正
关键词:林业土壤地表糙度坡面径流
耕作活动对坡耕地径流及产沙的影响被引量:25
1998年
通过对西峰、长武、耀县、彬县、淳化等水土保持试验站农地径流场多年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研究了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耕作措施及生物措施情况下坡面径流量、径流系数、下渗量以及产沙量,发现不同措施对坡面径流及产沙量的影响不同。以水平犁沟等高垄作,点播,低杆作物或高中杆与低杆作物间作或套作为最好。其保土效益依次为:≤3°缓坡地,耕作方法>播种方式>牧草>作物种类;≤20°陡坡地,牧草>播种方式>耕作方法>作物种类。
吴发启赵晓光刘秉正刘秉正
关键词:径流产沙耕作措施生物措施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