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功文

作品数:10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机械工程
  • 5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4篇凸轮轴
  • 3篇振动
  • 3篇发动机
  • 2篇多体动力学
  • 2篇汽油
  • 2篇汽油机
  • 2篇多轴疲劳
  • 1篇动测
  • 1篇动力学
  • 1篇动态特性
  • 1篇应力
  • 1篇应力分布
  • 1篇源识别
  • 1篇噪声
  • 1篇噪声控制
  • 1篇噪声特性
  • 1篇噪声源
  • 1篇噪声源识别
  • 1篇振动测试
  • 1篇振动噪声

机构

  • 9篇浙江大学
  • 1篇上海大众汽车...
  • 1篇东风汽车公司
  • 1篇上海翼锐汽车...

作者

  • 10篇刘功文
  • 8篇郝志勇
  • 7篇郑康
  • 4篇王连生
  • 3篇朱君亮
  • 2篇张庆辉
  • 1篇周江彬
  • 1篇张焕宇
  • 1篇陈蒨
  • 1篇郑旭
  • 1篇吴海波
  • 1篇史来峰

传媒

  • 3篇汽车技术
  • 3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机械科学与技...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发动机凸轮轴动态特性及多轴疲劳的研究
疲劳强度与相关振动动态特性是评价发动机配气机构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随着大功率大扭矩发动机的发展,凸轮轴作为配气机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承受的载荷更加复杂多变。目前国内外对凸轮轴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材料、工艺及型线设计等方面,...
刘功文
关键词:发动机凸轮轴动态特性多轴疲劳
文献传递
汽车后侧窗风振问题的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通过与风洞试验对比并考虑乘客舱内部壁面的屈服、吸收及泄漏特性,建立了一套数值计算方法,将不同速度下数值计算得到的风振噪声最大声压级及其发生频率与风洞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其准确性。基于计算模型,分析了汽车后侧窗风振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并进行了优化,优化效果较好,能有效缩短开发周期并降低后期实车风洞试验成本。
吴海波周江彬陈蒨刘功文乾超群
关键词:振动噪声声压级风洞试验
汽油机正时链轮系统设计优化与动力学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针对某汽油机链条啮合接触力较大等问题,基于正时链轮系统多体动力学模型提出了新设计方案,并通过CAE仿真对新、旧两种链轮传动系统结构方案进行高转速时的动态仿真对比研究。分析表明,新方案可有效的降低链节接触冲击力、减少链轮及链节角速度波动。同时,针对新方案动力学模型,对比了考虑与不考虑转速波动时的链系动态结果。研究发现,由曲轴扭振引起的转速波动对链轮角速度影响较大,而对链节接触冲击及其角速度影响较小。
刘功文郝志勇郑康史来峰
关键词:汽油机接触力多体动力学
基于Miner累积损伤理论的凸轮轴多轴疲劳研究
考虑了轴承支承刚度、轴段摩擦状况、曲轴转速波动及缸内爆发压力的影响,建立某凸轮轴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额定工况下凸轮轴的载荷.基于准确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凸轮轴三维瞬态动力学及疲劳安全分析,计算表明凸轮轴最大应力点出现在第...
刘功文郝志勇郑康朱君亮
关键词:发动机凸轮轴应力分布
柴油机凸轮轴径向振动动态特性优化被引量:3
2014年
针对某柴油机凸轮轴与滑动轴承接触段径向力及振动较大等问题,综合考虑轴承支承刚度、轴段摩擦状况、转速波动及缸内爆发压力的影响.建立某柴油机凸轮轴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分析计算(CAE)与凸轮型线优化设计,并以优化前后2种结构方案,展开在轴承径向力、凸轮轴承段径向速度及阶次振动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非对称凸轮型线可以有效地减小轴承段径向振动速度,削弱轴承径向力及其在0.5及2阶次的振动,该方法为凸轮轴概念设计及优化提供一定的指导.同时基于凸轮轴原结构模型,研究机油动力黏度及轴承配合相对间隙对凸轮轴径向动态特性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思路.
刘功文郝志勇王连生郑康
关键词:凸轮轴径向振动
两用燃料发动机噪声源特性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以一台车用4缸汽油压缩天然气(CNG)两用燃料发动机为研究对象进行噪声源识别,测试工况为怠速工况、最大转矩工况与最大功率工况。首先测试发动机的1 m声压级,定位噪声最大的端面为发动机前端,再使用基于波束形成技术的声阵列系统对发动机前端和进气侧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汽油与CNG燃料主要噪声频段均位于1 000~2 000 Hz,进而识别出主要噪声源为链壳,通过振动测试验证了噪声源,并对两种燃料的噪声源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波束形成技术在噪声源识别中具有快捷、直观的优点;两用燃料发动机CNG燃料怠速噪声较汽油燃料各对应面大5~7 d B,250 Hz以下的燃烧噪声是主要成因。
丁加岑郝志勇郑旭张焕宇张庆辉刘功文
关键词:波束形成两用燃料发动机噪声源识别振动测试噪声特性噪声控制
塑料缸盖罩透射及结构辐射噪声被引量:3
2014年
为了研究缸盖罩透射噪声及结构辐射噪声之间的关系,对某典型四缸汽油机的塑料缸盖罩在最大功率工况下(6000r/m)靠近螺栓处的表面振动速度进行测量,利用多体动力学计算整机振动得到该处振动速度结果并与试验进行对比,证明计算结果与试验基本吻合,通过该仿真结果计算出缸盖罩声压级.利用覆盖法对能对顶面声压带来影响的部件进行屏蔽,只保留缸盖罩不屏蔽,对缸盖罩在相同工况下进行声压级的测量.将计算所得声压级(结构辐射噪声)与测试所得声压级(总辐射噪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透射噪声主要分布于频率1500~3000Hz,结构辐射噪声主要分布于500~1500Hz利用有限元法及边界元法计算缸盖罩隔声量对该结论进行验证,得到缸盖罩隔声量在1500~3000Hz处迅速下降,与分析结果吻合.
郑康郝志勇王连生刘功文朱君亮陶大源
关键词:薄壁件隔声量
以优化凸轮-挺柱接触应力为目标的配气机构仿真研究
求解凸轮-挺柱接触应力的常规理论和有限元方法简化了过多的问题,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对某型号汽油机建立配气机构多质量动力学模型,以优化凸轮-挺柱接触应力为目标,进行凸轮型线和气门弹簧改进的仿真研究,并分析了接触应力的最大值...
刘功文郝志勇郑康朱君亮
关键词:汽油机配气机构凸轮挺柱接触应力参数优化
考虑齿轮阻滞力矩的变速箱敲击噪声仿真与试验被引量:14
2014年
为分析变速箱齿轮敲击噪声特性,建立某乘用车手动变速箱齿轮系的多体动力学模型,计入各齿轮对的时变啮合刚度、齿侧间隙、输入轴转速波动,并考虑由齿轮搅油阻力、齿面摩擦力、输出轴与空套齿轮内孔接触面的摩擦力引起的齿轮阻滞力矩作用,获得上档及自由齿轮对的啮合相对间距、角加速度、动态啮合力及轴承动态载荷,同时与不考虑阻滞力矩时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齿轮阻滞力矩的存在,可以改变自由齿轮的运动状态,并且明显减小自由齿轮的啮合接触力.根据在二档工况下获得的变速箱各个轴承动态载荷,计算变速箱壳体结构的振动响应,并利用试验测得结构表面的振动加速度,验证动力学仿真模型中得到的动态特性数据.
王连生郝志勇郑康刘功文
关键词:手动变速箱多体动力学
凸轮轴疲劳及瞬态动力学特性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综合考虑轴承支承刚度、轴段摩擦状况、曲轴转速波动及缸内爆发压力的影响,建立某凸轮轴动力学模型。基于该模型进行凸轮轴三维瞬态动力学及疲劳安全分析,结果显示凸轮轴最大应力点出现在第1缸轴段的圆角位置,最小疲劳安全系数为3.094。将原瞬态动力学模型的计算结果与不考虑曲轴转速波动时的结果进行比较表明,转速波动的存在可以改变凸轮轴瞬态的动力学状态,在气门全开位置时最大应力点峰值普遍偏小且发动机基频第2阶次对该处应力幅值影响较大。
刘功文郝志勇张庆辉郑康王连生
关键词:凸轮轴转速波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