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以宣

作品数:18 被引量:158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动力学
  • 3篇新构造
  • 3篇新构造运动
  • 3篇海平
  • 3篇海平面
  • 2篇地洼
  • 2篇地震
  • 2篇地质
  • 2篇动力学机制
  • 2篇岩石
  • 2篇岩石圈
  • 2篇应力场
  • 2篇琼州海峡
  • 2篇现代构造应力...
  • 2篇陆缘
  • 2篇南海南部
  • 2篇构造应力
  • 2篇构造应力场
  • 2篇海平面变化
  • 2篇海滩岩

机构

  • 18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地质矿产部
  • 1篇国家海洋局

作者

  • 18篇刘以宣
  • 16篇詹文欢
  • 8篇钟建强
  • 6篇陆成斌
  • 4篇丘学林
  • 2篇陈汉宗
  • 2篇何善谋
  • 2篇吉雄
  • 2篇谢以萱
  • 1篇陈俊仁
  • 1篇赵一岩
  • 1篇陈特固
  • 1篇赵岩
  • 1篇许时耕

传媒

  • 7篇热带海洋
  • 3篇华南地震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海洋通报
  • 1篇南海研究与开...
  • 1篇安徽地质

年份

  • 1篇2002
  • 1篇1998
  • 1篇1996
  • 3篇1995
  • 3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2
  • 2篇1991
  • 1篇1990
  • 3篇198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海及邻域新构造运动基本特征被引量:20
1994年
本文根据南海及邻域的岩石圈动力学环境,把新构造类型划分为离散型、聚敛型、平移型和滑动型。依据构造不整合、地层缺失、断裂、变形、变质及火山活动等构造事件,提出本区新构造始于晚渐新世的新认识,详细分析了本区新构造运动的脉动性及造陆、造山、造海、造盆等性质,并对其构造演化与动力学模式进行初步的探讨。
刘以宣钟建强詹文欢
关键词:新构造运动动力学
南海北部陆缘地震带基本特征及区域稳定性初步分析被引量:14
1994年
讨论了南海北部陆缘断裂构造的格局及其活动性,提出南海北部陆缘地震带与邻区其它地震带有别的新观点,对该区各地震带的地震活动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强震构造与活动断裂的关系。通过综合分析,将该区划分为强活动、中等活动和微弱活动三大区域。
刘以宣钟建强詹文欢
关键词:陆缘地震带
从广东沿海海滩岩探讨历史时期海平面变化被引量:5
1996年
讨论了广东沿海海滩岩与碳酸盐结岩的关系,结构,物质组分,并从海滩岩的分布高度探讨该区历史时期海平面变化。
詹文欢刘以宣
关键词:海滩岩海平面变化
南海及邻域现代构造应力场与近代地壳运动及地壳稳定性研究被引量:9
1993年
本文根据有限元法反演了南海及邻域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基本特征,着重讨论了应力场与地震活动、火山活动、活动断裂和地壳升降运动等的相关性,并根据最大剪应力的数值将本区划分为极不稳定区(≥1.8×10~7Pa)、不稳定区(1.2×10~7Pa-1.8×10~7Pa)、次稳定区(6×10~6Pa-1.2×10~7Pa)和稳定区(<6×10~6Pa)等4个大区域的地壳稳定性分区。
刘以宣詹文欢丘学林钟建强陆成斌邓传民
关键词:构造应力场地壳运动稳定性
华南沿海地质灾害类型、发育规律和防治对策被引量:11
1992年
本文系统和全面地论述华南沿海地质灾害的类型和发育规律。从宏观控制因素划分出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及生物圈控制的四大地质灾害类型,阐明各类型发灾特点,论述主要地质灾害类型的分布和发育规律,提出灾害的总体防治对策。
刘以宣詹文欢陆成斌
关键词:地质灾害发育规律
南海变质基底基本轮廓及其构造演化被引量:22
1994年
南海变质基底基本轮廓是由中央向周缘自老变新的拼盘式褶皱基底,南海中央西沙群岛海域为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围绕该古陆周缘发育有加里东期、海西期和印支期褶皱变质基底。南海构造演化十分复杂,经历元古代至古生代的华南地块与印支地块多次张裂与聚敛,形成晋宁期、加里东期和海西-印支期褶皱变质带;中生代又经历库拉-太平洋板块俯冲消减,形成“安第斯型大陆边缘”,新生代又经历陆缘扩张作用的演化才形成现今的构造格局。
刘以宣詹文欢
关键词:板块俯冲陆缘扩张
断裂稳定度值变化对地震活动性的影响被引量:2
1989年
本文在讨论琼州海峡及邻域断裂对地震活动性的影响时,首次引入稳定度(β)的概念。它是指在库伦破裂准则下材料稳定程度的数字表征,其表达式为它对评价材料(或某一区域地质体)有无断裂的稳定程度具有定量研究的意义。本文通过计算海峡及邻域断裂的△β值后,得出△β值的增减对地震活动的影响跟前人所总结的地震活动性规律是相吻合的。
詹文欢刘以宣丘学林
关键词:地震活动稳定度琼州海峡
岩石圈动力构造与地壳构造单元形成演化
刘以宣詹文欢谢以萱何善谋陈汉宗丘学林钟建强陆成斌赵一岩吉雄
该成果在方法上提出岩石圈动力学分析与地质历史分析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法,以分析岩石圈动力学大地构造环境的观点为指导,系统地提出地槽、地台、地洼及大洋构造单元的成因类型和演化规律,尤其对全球活化构造的研究具有独到见解,并应用该...
关键词:
关键词:岩石圈动力学地槽地台地洼
南海及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初探被引量:9
1989年
用数学模拟方法对南海及邻区的现代构造应力场及其动力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南海及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与新构造运动密切相关,现处于一个全面挤压的新阶段,应力差值大小分布呈环带状,主应力方向呈规律分布,南海及邻区的区域稳定性可分为烈、强、中、弱四个活动区,南海北部陆缘地区属中活动区,其活动性质介于被动陆缘和主动陆缘之间。
丘学林刘以宣
关键词:构造应力场
琼州海峡的断裂构造与区域稳定性分析被引量:10
1989年
本文从地震剖面、重磁异常、卫星照片、地貌特征、地层厚度、地壳形变、地震及火山分布等方面综合分析,认为琼州海峡主要发育NEE,NW及NE向三组断裂系,并对它们的活动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据根断裂的格局,把海峡划分为4个区域,并对这些区域进行了地震危险性及底质不稳定性分析,得出其稳定程度自高而低为海峡西Ⅰ区→海峡西Ⅱ区→海峡东Ⅱ区→海峡东Ⅰ区,其中西Ⅰ区为区域稳定性最好的地区,较适宜进行大型工程建设。
詹文欢刘以宣
关键词:琼州海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