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詹文欢

作品数:151 被引量:801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0篇期刊文章
  • 25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9篇天文地球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3篇地质
  • 18篇地震
  • 18篇盆地
  • 13篇珊瑚礁
  • 12篇地壳
  • 12篇新构造
  • 12篇新构造运动
  • 11篇活动性
  • 10篇南海西北部
  • 9篇地震活动
  • 9篇地质环境
  • 9篇断裂带
  • 9篇俯冲
  • 8篇新生代
  • 8篇裂带
  • 8篇南海北部
  • 8篇海域
  • 7篇地质灾害
  • 7篇动力学
  • 7篇珠江三角

机构

  • 151篇中国科学院
  • 2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3篇中国科学院研...
  • 5篇国家海洋局
  • 4篇中国科学院广...
  • 3篇广州海洋地质...
  • 3篇中海石油(中...
  • 3篇南方海洋科学...
  • 2篇广东省科学院
  • 2篇中山大学
  • 2篇长沙矿山研究...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广东省地震局
  • 1篇广东水利电力...
  • 1篇青岛海洋地质...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地质矿产部

作者

  • 151篇詹文欢
  • 31篇钟建强
  • 30篇姚衍桃
  • 29篇孙宗勋
  • 27篇丘学林
  • 22篇孙龙涛
  • 21篇朱俊江
  • 19篇孙杰
  • 16篇刘以宣
  • 15篇唐诚
  • 9篇陆成斌
  • 9篇张志强
  • 9篇黄慈流
  • 8篇詹美珍
  • 7篇孙金龙
  • 7篇徐辉龙
  • 7篇刘海龄
  • 7篇刘再峰
  • 7篇郭磊
  • 6篇贾建业

传媒

  • 22篇热带海洋学报
  • 18篇海洋地质与第...
  • 13篇华南地震
  • 9篇大地构造与成...
  • 9篇热带海洋
  • 6篇海洋通报
  • 3篇海洋学报
  • 3篇南海研究与开...
  • 3篇中国地质学会...
  • 3篇2015中国...
  • 2篇中国地质灾害...
  • 2篇科学通报
  • 2篇海洋科学
  • 2篇岩石学报
  • 2篇台湾海峡
  • 2篇地球科学(中...
  • 2篇中国科学院海...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地震地质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7篇2017
  • 3篇2016
  • 1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15篇2007
  • 12篇2006
  • 5篇2005
  • 5篇2004
  • 6篇2003
  • 6篇2002
1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海及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反演及其与强震活动关系初探
1991年
本文根据有限元法对南海及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进行了反演计算,计算中将本区岩石圈看成是一不均匀的弹性板,根据各地区杨氏模量、泊松比以及岩石圈厚度的不同,组成5种材料区,并离散成646个三角形单元和359个节点。选择了有代表性的4种模式,它们分别反映了印-澳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对本区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本区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与震源机制解的P轴方向基本一致;最大剪应力(τ_(max))大的地区则是强震频繁活动的地区。
詹文欢钟建强丘学林陆成斌
关键词:构造应力场反演地震
南海东部古扩张脊的俯冲机制被引量:4
2017年
南海东部古扩张脊处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汇聚地带,其东侧为马尼拉海沟、北吕宋海槽和西吕宋海槽,由于受到多个构造单元的相互作用,使其处于复杂的构造环境中。南海东部古扩张脊俯冲过程的研究对深入理解南海海盆构造演化、火山及地震活动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今后南海构造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在总结前人研究基础之上,探讨南海东部古扩张脊俯冲时间、俯冲深度及动力学过程。南海板块在16 Ma之后,由于菲律宾板块NW向仰冲的作用,使南海东部古扩张脊被动地沿马尼拉海沟进行俯冲,形成了现今马尼拉海沟中段的构造格局。古扩张脊俯冲深度为200~300km,并且在约100km处发生板片撕裂,造成古扩张脊两侧俯冲角度的不同。
詹文欢李健李健
关键词:俯冲带马尼拉海沟
南海IODP 349航次U1434站位海相红层成因——来自漫反射光谱与X荧光光谱的制约被引量:1
2019年
提出IODP349航次首次在南海发现的大洋红层,与ODP124航次苏禄海、苏拉威西海大洋红层以及三水盆地陆相红层相似,都具有直接覆盖于大规模岩浆岩之上的特征,对于揭示红层与岩浆热事件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自上而下采集U1434站位灰绿色—红棕色海相沉积序列进行测试分析,并设计实验模拟沉积—成岩过程中氧逸度和地热温度对红层色素形成的控制作用,通过红色与非红色沉积、实测与实验样品的对比分析,探讨红层成因机制及其地质意义。采用漫反射光谱、荧光光谱分析以及二价铁滴定测试,量化分析了海相沉积与实验样品的颜色红度值、针铁矿、赤铁矿与不同价位铁元素的含量,得到以下新认识:U1434站位红色—非红色海相沉积均形成于较高的氧逸度条件,水体氧化还原环境的差异并不是控制红色与非红色沉积的主要因素; U1434站位大洋红层直接覆盖大洋玄武岩,起源于沉积—成岩阶段的高地温作用;陆相红层和白垩纪海相红层均分布于相应时期的构造—岩浆活动带,暗示了红层对地质热事件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姜莲婷孙杰胡立天詹文欢唐琴琴李健
关键词:大洋红层热成因氧逸度
深圳断裂带活动性分析
从构造地质学、遥感图像、地震学、地貌学和地球动力学的角度出发,论述了深圳及其邻近地区的地质构造背景,阐述了深圳断裂带的构造活动性.结合地震活动特点进行分析,晚更新世深圳断裂带有多期活动,但是晚更新世至今断裂活动已明显减弱...
贾建业孙杰詹文欢易顺民
关键词:地震活动构造活动性地质构造
文献传递
南海北部陆缘反“S”型构造带的提出及其在新生代晚期地质演化中的作用被引量:1
1996年
通过地震剖面、地形-地貌、断裂构造、地壳结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第四纪地质特征等分析,认为南海北部陆缘存在滨岸岛键、陆坡北缘和陆坡南缘三条反“S”型构造带。它们形成于晚第三纪,较“新华夏系”和“南海系”晚。反“S”型构造带新生代晚期的活动方式,对南海北部陆缘的地质演化影响显著,同时控制了这一区域的灾害性地质因素的活动方式和分布。
钟建强黄慈流詹文欢
关键词:构造带地质演化新生代
南沙群岛永暑礁岩体稳定性评价被引量:6
2003年
永暑礁表层为松散的生物砂砾堆积,表层以下为礁灰岩,夹有2个沉积间断面。礁体呈岩盆结构,从外向内胶结程度依次降低。在综合研究了永暑礁自然环境特征、地层岩性以及岩体结构特征的基础上,认为永暑礁整体稳定性良好,不会发生整体倾覆的现象,浅层土体也不会发生剪切、滑移等工程地质问题。并利用非线性弹性本构模型,对永暑礁礁体地基与边坡在不同应力作用下发生变形与破坏的过程及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认为,在外部应力作用下,珊瑚礁内的应力状态将发生变化,局部出现应力集中,边坡出现拉应力。200kPa的荷载使礁体边坡产生的水平位移小于1cm,岩体边坡仍是稳定的,但最大垂直位移达到1 8cm,有可能出现珊瑚砂的整体剪切破坏。
孙宗勋詹文欢朱俊江
关键词:南沙群岛永暑礁岩体
长江口北支河口地貌特征及演变趋势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根据近年来侧扫声纳、单波束等野外调查资料,对长江口北支河口地形地貌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水深变化从0~20m,海底地形总体上由西向东倾斜;区内地貌特征主要由两个拦门沙、两个深槽以及一个沙脊组成。同时,利用历史海图与实测水深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了研究区内地形地貌的演变趋势。
张志强蒋俊杰詹文欢李杰钱立兵
关键词:海底地貌侧扫声纳海图长江口
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不同时代地质剖面线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将数字信号分析中常用的傅里叶变换引入地质剖面分析中,从信号分析的角度,把同一地区不同时代剖面线分别看作一维连续的空间域信号,并对其傅里叶变换后频谱进行分析研究,也可以借助自仿射分形模型,依托于功率谱来计算不同时代剖面线的分维值。对不同时代剖面线的频谱分析,可得到相应剖面线所包含的频率信息,并可以实现不同时代地质剖面线的数学表达。对比分析同一地区不同时代剖面的频谱,探究不同时代剖面线频谱特点。本文以南海西沙群岛局部剖面为例,分别对相同地段的海底、上新世、晚中新世、中中新世、早中新世、基底界面及相邻界面间厚度进行了频率域上的对比分析,发现不同时代剖面线在频率域整体趋势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相对低频成分相似性影响贯穿各个时代,相对高频成分不同时代剖面线存在差异。不同时代剖面线的分维值各不相同,总体呈现单增趋势。这些频谱和分维值特点与西沙地区渐趋稳定的构造背景相对应,表明西沙海域地貌将以较为平稳的趋势发育。
刘守金姚衍桃詹文欢孙杰冯英辞李艳杰
关键词:剖面线频谱分维
西沙群岛礁区的地质构造及其活动性分析被引量:16
2015年
西沙群岛中新世以来广泛发育生物礁,记录了大量的构造活动信息。利用在西沙群岛海域取得的单道地震剖面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该区构造运动和活动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西沙群岛周缘发育多NE-NEE、NW向深大断裂,地块上发育NE、EW向断裂;这些断裂与先存断裂位置基本相同,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多次活动,常伴有火山活动,一些火山出露海底数百米;西南次海盆扩张对中—西沙地块NW向挤压,使西沙群岛处于挤压环境;沿EW向断裂南北两侧地层变形表现出鲜明差异,两侧地层向相反方向逆冲,北侧地层变形较大,说明两侧地层处于不同的构造环境;西沙群岛更新世火山活动停止后,构造趋于稳定,仅部分断裂现今仍活动。
冯英辞詹文欢姚衍桃孙杰刘守金李健
关键词:地质构造活动性生物礁
发展海洋产业与开展海洋地质灾害调查被引量:2
1998年
21世纪将是海洋开发的世纪,是海洋资源全面开发,利用的新时代。作者根据多年海洋调查实践经验,进一步论述了开发海洋,发展海洋产业的重要性与可行性,同时阐述了在海洋开发中灾害地质调查研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陈俊仁詹文欢
关键词:海洋开发海洋产业发展海洋地质灾害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