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利东
- 作品数:19 被引量:111H指数:6
- 供职机构:包钢集团第三职工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糖尿病患者脂蛋白a和其他血脂及红细胞流变性关系的研究
- 2008年
- 目的通过观察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和红细胞变形/聚集指数的变化及二者的关系以及Lpa与其它血脂的关系,为临床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无心脑血管、肾脏等大血管合并症和酮症酸中毒)患者43例为糖尿病组,健康体检者47例为对照组。于清晨空腹抽血测血脂、Lpa、红细胞变形/聚集指数。比较两组间各指标水平的差异,并对两组Lpa与红细胞变形/聚集指数及其它血脂作相关分析。结果1.糖尿病组存在高甘油三酯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Lpa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红细胞变形/聚集指数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3.Lpa在糖尿病组与红细胞变形指数呈负相关(p〈0.01),与红细胞聚集指数呈正相关(p〈0.01),与甘油三酯呈负相关(p〈0.01)。结论1.糖尿病患者存在血脂代谢异常,但在高甘油三脂条件下Lpa无明显增高。2.高浓度的Lpa可降低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加红细胞聚集,导致微循环障碍。
- 赵美清任素霞冯利东
- 关键词:糖尿病红细胞变形能力血脂
- 动态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TCD、脑电地形图变化的临床意义及预后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动态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TCD、脑电地形图(BEAM)的变化情况,探讨TCD和BEAM对TIA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仪(TCD)和脑电地图仪,对4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在入院后24h、1M、90d行TCD、BEAM检查,并选40名正常对照组行TCD检查,所得数据与实验组结果作对比分析,采用t检验。结果①24h、1M、90d内本组患者中,TCD异常率分别为80%、52.5%、37.5%;BEAM的异常率分别为75%、55%、50%。同一时间TCD与BEAM的异常率无明显差异,在病后1M、90d,BEAM的异常检出率较TCD稍高;②不同时间MCA、ACA、VA收缩期血流速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I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同名血管在不同时间血流速度有显著差异(P<0.05)、PI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将TCD和BEAM两者相结合,分别从血流动力学和电生理学两个方面反映大脑的供血及脑细胞的功能情况,能为TIA提供可靠的辅助检查。
- 张向荣王建良冯利东范变玲
-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CD脑电地形图
- 显微锁孔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研究
- 2009年
- 目的:探讨显微锁孔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责任血管、手术疗效、并发症以及手术策略的临床研究。方法:分析采用显微锁孔血管减压术的22例面肌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常规行CT检查排除继发性病因。术中确认责任血管,以Teflon棉分隔。结果:本组术中均能见到血管压迫面神经出脑干处(REZ),均为动脉血管压迫,其中小脑前下动脉(AICA)11例(50%),小脑后下动脉(PICA)10例(41.7%),内听动脉1例(8.3%)。22例术后症状立即完全缓解;1例手术缓解后1周复发,随访6个月~2年,无复发病例。主要合并症包括眩晕、耳鸣6例,听力下降1例,面瘫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严重面肌痉挛的首选治疗方式,术中对责任血管的判断和防止脑损伤是确保疗效的关键。
- 冯利东王建良张向荣康明旺陈连军王翠宇许秀珍
- 关键词:面部痉挛
- 小儿急性外伤性脑梗塞(附三例报告)
- 2005年
- 报告三例少儿急性外伤性脑梗塞。阐述本病的临床特点,并对其发病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指出小儿外伤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且与暴力大小不相称者,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 张向荣王建良冯利东
- 关键词:外伤性脑梗塞CT发病机制暴力
- 选择性正中神经分支部分切断术治疗脑瘫性腕、指痉挛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探讨选择性正中神经分支部分切断术治疗脑瘫患儿腕、指部痉挛状态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3月至2004年3月显微手术治疗的57例脑瘫患儿77侧腕、指部痉挛状态病例。全部病例采用选择性正中神经分支部分切断术治疗。结果全部病人平均随访25个月。100%病人术后立即感腕、指部痉挛状态缓解,随访期间缓解率为88.31%(68/77)。术后6周内运动功能改善率为90.91%(70/77),随访期间为74.03%(57/77)。生活质量提高率在随访期间为89.47%(51/57)。术后发生上肢感觉障碍37侧,肌无力26侧,随访期间均见好转。随访期间痉挛状态复发10侧(12.99%)。结论选择性正中神经分支部分切断术治疗脑瘫患儿腕、指部痉挛状态是安全有效的。
- 于炎冰张黎郭协力冯利东
- 关键词:脑性瘫痪痉挛状态
- 司来吉兰与左旋多巴二者联用治疗帕金森病运动障碍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5
- 2017年
- 目的分析司来吉兰与左旋多巴二者联用治疗帕金森病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帕金森病运动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左旋多巴片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司来吉兰联合左旋多巴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统一帕金森氏病评分量表(UPDRS)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UPD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实验组患者UPD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没有出现显著不良反应。结论在对帕金森病运动障碍患者进行治疗时,联合应用司来吉兰和左旋多巴的治疗效果比较理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白玉娟朱兵冯利东
- 关键词:司来吉兰左旋多巴帕金森病
- 颅内结核瘤的临床治疗及观察
- 2005年
- 目的:探讨颅内结核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通过对10例颅内结核瘤的临床表现、CT、MRI进行分析,并对手术病例及非手术病例的结果进行临床总结及分析。结果:10例中4例行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3例非手术治疗。10例病例均以正规抗结核治疗,全部治愈。结论:10例患者经手术及保守治疗均获治愈。
- 冯利东赵美清王建良陈联军康明旺邵海
- 关键词:颅内结核瘤
- 内镜下选择性腰骶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被引量:19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内镜在选择性腰骶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 2 0 0 2年 3月至 2 0 0 3年 4月显微手术治疗的 5 3例脑瘫性下肢痉挛 ,全部采用选择性腰骶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 ,并在术中应用软性神经内窥镜。结果 全部患者平均随访 10个月。10 0 %患者术后立即感痉挛状态缓解 ,随访期间缓解率为 94 .3%。术后 6周内步态功能改善率为5 6 .6 % ,随访期间为 90 .6 %。生活质量提高率在随访期间为 94 .3%。术后发生下肢感觉障碍 2 0例(37.7% ) ,肌力下降 5例 (9.4 % ) ,随访期间均见好转。术后无一过性尿失禁及尿潴留发生。随访期间无复发病例。结论 选择性腰骶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 ,术中应用内窥镜有利于提高疗效、减少创伤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于炎冰张黎伍成奇马延山李伟冯利东张文伟郭京左焕琮
- 关键词:痉挛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 1037例痉挛性脑瘫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被引量:27
- 2005年
- 目的 探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3月至2004年3月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1 037例痉挛性脑瘫病例。依据病例的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的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包括:胫神经、坐骨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颈段和腰骶段脊神经后根。结果 全部患者平均随访24. 1个月。96. 05%患者术后即感痉挛状态缓解,随访期间缓解率为91. 23%。术后6周内运动功能改善率为70. 74%,随访期间为87. 24%。生活质量提高率在随访期间为89%。术后发生肢体感觉障碍382侧(21. 66% ),肌无力256侧(14. 51% ),随访期间均见好转。术后肢体痉挛状态不同程度复发134例(10. 58% )。结论 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是治疗痉挛性脑瘫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选择合适的病例、熟悉局部解剖、掌握显微手术技巧和术后坚持长期正规康复训练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 于炎冰张黎马延山冯利东郭协力
- 关键词:脑性瘫痪痉挛状态显微手术治疗周围神经
- 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
- 1998年
- 我院自1990年1月以来共收治中、重型颅脑损得250例,其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5例,占25%,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性51例,女性14例,年龄8~72岁,其中,闭合性颅脑损伤42例;开放性颅脑损伤23例。颅底骨折10例,凹陷骨折13例,硬...
- 冯利东王建良肖立崇康明旺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脑挫裂伤钻孔引流开放性颅脑损伤颅内多发血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