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协力
- 作品数:25 被引量:142H指数:6
- 供职机构:晋江市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开放性颅脑损伤继发硬膜下脓肿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继发于开放性颅脑损伤的硬膜下脓肿的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对7例开放性颅脑损伤继发硬膜下脓肿病例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中,继发于前颅底骨折3例,中颅底骨折2例,顶骨开放性骨折2例。患者最初为发热、头痛等感染表现,进而出现颅内高压和神经系统症状。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均升高,脓液细菌培养均呈阳性。头部CT显示硬膜下有略低或混杂密度影,脓肿表层的内膜呈增强信号;MRI检查表现T1WI为中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7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6例行开颅脓肿清除并置管引流(5例去骨瓣,1例保骨瓣);1例行钻孔引流,随后因脓肿引流不彻底又行开颅手术并去骨瓣。经治疗后痊愈7例,并发癫痫4例。结论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若出现发热、头痛,颅内高压及神经系统症状时应当考虑继发硬膜下脓肿;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 郭协力蒋宇钢
- 关键词:颅脑损伤脓肿
- 跨窦骨瓣开颅术治疗骑跨静脉窦硬膜外血肿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探讨骑跨静脉窦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治疗策略及疗效。方法对43例骑跨静脉窦硬膜外血肿病例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43例患者均采用跨窦骨瓣开颅,骨瓣复位,窦旁(周)硬脑膜悬吊于骨瓣相应位置的骨孔上。结果43例术后第3、6天头部CT扫描显示血肿无复发、无残留,骨瓣无移位。出院时GOS预后评分:术后死亡1例,重度残疾1例,中度残疾2例,恢复良好39例。结论跨窦骨瓣开颅术是治疗骑跨静脉窦硬膜外血肿的一种安全而且有效的方法。
- 郭协力尹江柳蒋宇钢
- 关键词:颅脑损伤静脉窦硬膜外血肿开颅术
- 电针联合右侧正中神经刺激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动作运用及视运动组织障碍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探索电针联合右侧正中神经刺激治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Ⅱ型患者动作运用及视运动组织障碍的疗效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7例DAIⅡ型青少年患者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连续6周。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电针联合右侧正中神经刺激,每次30 min,每日2次,7 d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疗程间隔1 d。比较2组治疗前后第2版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量表(LOTCA)动作运用及视运动组织评分、P3潜伏期和波幅;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微管相关蛋白(Tau)、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及乙酰胆碱脂酶(AchE)浓度和活性。结果治疗过程中治疗组脱落4例,对照组脱落6例。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LOTCA动作运用及视运动组织评分升高,P3潜伏期缩短,血清BDNF、Tau、Nrf2浓度升高,AchE浓度下降(P<0.05),P3波幅、AchE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LOTCA动作运用及视运动组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3潜伏期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血清BDNF、Tau、Nrf2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chE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3波幅、AchE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右侧正中神经刺激对DAIⅡ型患者动作运用及视运动组织功能障碍有明显改善作用,Tau、Nrf2、BDNF、AchE可能在其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
- 戴伟川郭协力方仲宁蔡文华陈英贤洪天生田夏阳康俏茹
-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电针微管相关蛋白
- 负压吸引球预防颅骨修补术后皮下积血积液的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一种预防颅骨修补术后皮下积血、积液等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常规颅骨修补安放修补材料后,在切口外上方约1 cm处切开头皮导入连接负压吸引球的一次性多侧孔硅胶引流管,引流管置于颅骨修补材料与头皮之间,于术后48-72 h拔除,术后给予抗菌药物及止血药物治疗。结果所有107个病例术后效果好,无发生皮下积血、积液,无血肿形成或感染。结论在颅骨修补术中应用一次性多侧孔负压吸引球,引流效果好,可以明显减少和预防皮下积血、积液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的方法。
- 吴晓红尹江柳蔡文华郭协力
- 关键词:颅脑损伤颅骨修补负压吸引球
- 选择性肌皮神经分支部分切断术治疗脑瘫性肘痉挛被引量:10
- 2005年
- 目的探讨选择性肌皮神经分支部分切断术治疗脑瘫病儿肘部痉挛状态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81侧)肘部痉挛状态病人的病历资料。结果病人术后均感肘部痉挛状态缓解,术后6周运动功能改善75侧(92.6%)。平均随访26个月,肘部痉挛状态缓解77侧(95.1%),运动功能改善73侧(90.1%),生活质量提高61例(93.8%)。结论选择性肌皮神经分支部分切断术是治疗脑瘫病儿肘部痉挛状态安全有效的显微外科手术方法。
- 于炎冰张黎马延山郭协力冯利东李伟武成奇闫立民
- 关键词:肌皮神经去神经支配
- 冠状切口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2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冠状切口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的效果,并与分次双侧标准大骨瓣开颅术进行比较。方法 53例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按入院顺序单双日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采取冠状切口大骨瓣开颅术,对照组28例行分次双侧标准大骨瓣开颅,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急性脑膨出率[16.0%(4/25)]明显低于对照组[32.1%(9/28)]。手术结束后瞳孔缩小率观察组[72.0%(18/25)]明显低于对照组[42.9%(12/28)]。术后随访6个月预后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表(GOS),观察组预后良好或中残16例(64.0%),重残、植物生存状态5例(20.0%),死亡4例(16.0%);对照组预后良好或中残9例(32.1%),重残、植物生存状态11例(39.3%),死亡8例(28.6%)。两组术中急性脑膨出率、术后预后良好率和死亡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冠状切口大骨瓣开颅术在双额叶脑挫裂伤的抢救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可减少术中急性脑膨出发生率,有效减轻或解除颅高压,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 卢炜鹏林友城郭协力蔡明发
- 关键词:冠状切口双额叶脑损伤大骨瓣开颅术
- 选择性正中神经分支部分切断术治疗脑瘫性腕、指痉挛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探讨选择性正中神经分支部分切断术治疗脑瘫患儿腕、指部痉挛状态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3月至2004年3月显微手术治疗的57例脑瘫患儿77侧腕、指部痉挛状态病例。全部病例采用选择性正中神经分支部分切断术治疗。结果全部病人平均随访25个月。100%病人术后立即感腕、指部痉挛状态缓解,随访期间缓解率为88.31%(68/77)。术后6周内运动功能改善率为90.91%(70/77),随访期间为74.03%(57/77)。生活质量提高率在随访期间为89.47%(51/57)。术后发生上肢感觉障碍37侧,肌无力26侧,随访期间均见好转。随访期间痉挛状态复发10侧(12.99%)。结论选择性正中神经分支部分切断术治疗脑瘫患儿腕、指部痉挛状态是安全有效的。
- 于炎冰张黎郭协力冯利东
- 关键词:脑性瘫痪痉挛状态
- 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在经颅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
- 蔡明发郭协力蔡沉逐蔡文华陈腾达
- 一种神经外科用的针灸理疗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神经外科用的针灸理疗装置,该理疗装置包括有针筒以及连接至该针筒的抽吸组件、下压组件和夹持组件。所述针筒内部形成空腔,针筒的一端设置用于夹固定吸盘和针灸针的夹持组件。使用时,通过...
- 戴伟川郭协力
- 文献传递
- 急性颅脑损伤合并颅前窝底骨折行颅底重建的重要性
- 2019年
-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合并颅前窝底骨折手术同期行颅底重建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急性颅脑损伤合并颅前窝底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清除挫裂伤同时行颅底重建48例作为观察组,清除挫裂伤未同期行颅底重建2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早期,两组影像学均未见明显异常,除1例颅前中窝底广泛粉碎性骨折外,术后GCS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但两组GC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2~9个月,观察组发生脑脊液漏2例,颅内感染2例;对照组发生脑脊液漏9例,颅内感染6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颅脑损伤合并颅前窝底骨折病人行预防性颅底重建重要且必要,可以减少迟发性脑脊液鼻漏及颅内感染的发生率。
- 姚浩陈腾达郭协力
- 关键词:颅脑损伤颅骨骨折颅底重建脑脊液漏颅内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