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傅刚

作品数:69 被引量:474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物理海洋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8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0篇气旋
  • 15篇爆发性气旋
  • 12篇数值模拟
  • 12篇值模拟
  • 8篇气象
  • 6篇统计分析
  • 6篇能见度
  • 5篇气象学
  • 5篇极地低压
  • 4篇地形
  • 4篇上空
  • 4篇统计特征
  • 4篇气候
  • 4篇个例
  • 4篇北太平洋
  • 4篇大气能见度
  • 3篇大洋
  • 3篇数值模拟研究
  • 3篇台风
  • 3篇天气学

机构

  • 68篇中国海洋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国家海洋局
  • 4篇北京大学
  • 3篇山东省气象局
  • 2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市气象局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环境保护部华...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海军北海舰队...

作者

  • 69篇傅刚
  • 14篇郭敬天
  • 12篇李鹏远
  • 7篇孙雅文
  • 7篇张树钦
  • 6篇高山红
  • 6篇焦艳
  • 4篇张仁健
  • 3篇孙即霖
  • 3篇庞华基
  • 3篇吴增茂
  • 3篇叶鑫欣
  • 3篇郝燕
  • 3篇刘娜
  • 2篇荆俊山
  • 2篇冷春鹏
  • 2篇成天涛
  • 2篇李子良
  • 2篇宋亚娟
  • 2篇张美根

传媒

  • 26篇中国海洋大学...
  • 6篇气象科技进展
  • 4篇气象学报
  • 2篇青岛海洋大学...
  • 2篇海洋湖沼通报...
  • 2篇山东气象
  • 2篇中国粉体技术
  • 2篇大气科学学报
  • 2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气象
  • 1篇大气科学
  • 1篇电瓷避雷器
  • 1篇应用数学和力...
  • 1篇海洋学报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地球环境学报
  • 1篇海洋气象学报
  • 1篇国家973计...
  • 1篇辽宁省气象局...

年份

  • 5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9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6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2
  • 1篇1997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气-海洋学科交叉创新型人才培养
针对近年来国家对大气-海洋学科交叉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提出了培养创建大气科学与海洋科学交叉创新型人才的理念。通过提升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大气科学专业课课程设置的调整,开设新的课程,构建了相应的课程体系,通过创建大气、海洋...
刘秦玉黄菲傅刚孙即霖王启盛立芳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
青岛两次极端高温天气成因分析被引量:5
2004年
本文从天气学角度分析青岛历史上两次极端高温过程的特点 ,发现青岛出现极端温度两次过程有共同的特性 :都发生在厄尔尼诺当年 ,都是大陆深厚暖高压控制 ;低空有强而持久的暖中心 ;高空为较强的下沉运动 ,有利于下沉增温 ;高低层相对湿度小 ,天气晴好 ,有利于太阳辐射地面增温 ;地面北风场 ,有利于大陆高温热风南袭。这些是促成高温过程的重要原因。
颜梅郭敬天傅刚张晓慧
关键词:天气学极端高温厄尔尼诺
利用循环3DVAR改进黄海海雾数值模拟初始场Ⅰ:WRF数值试验被引量:55
2010年
以如何提高黄海海雾数值模拟初始场质量为研究目的,利用WRF模式及其先进的3DVAR同化模块,设计并构建了循环3DVAR同化方案。以2006年3月6~8日的1次大范围黄海海雾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该同化方案进行了一系列WRF数值模拟对比试验。模拟结果显示,循环3DVAR同化方案能有效改进黄海海雾数值模拟初始场质量,主要体现在增加低层大气温度层结构的稳定性与改变大气边界层下层的风场结构,从而导致海雾的模拟结果显著改善。研究结果表明进行海雾数值模拟时,必须高度重视其初始场质量。
高山红齐伊玲张守宝傅刚
关键词:数值模拟初始场WRF模式
一次华北强对流风暴的中尺度特征分析被引量:45
2005年
利用非静力平衡模式(MM5v3.5)对2001年8月23日影响华北地区的一次强对流风暴成功模拟的基础上,对其中的中尺度重力波系(MGWs)特征进行分析,并与美国中东部地区MGWs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次MGWs波长约为100~120km,相速约为21~28m·s-1,伴随对流风暴的发展维持时间超过6h。太行山地形强迫和对流是产生MGWs的重要机制,虽然大气层结并不经常具有波导机制,但在地形强迫、对流和切变气流提供波动能量情况下,低层MGWs仍可维持较长时间。太行山触发的华北MGWs与美国西部高原引发的中东部地区MGWs具有相似的地形作用特征。在对流初始发生和对流单体合并阶段,对流和MGWs构成一个类似正反馈机制的耦合系统,waveCISK机制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成熟阶段的对流风暴,由于中高层潜热释放和湿下沉气流加强,波动传播加快,引起MGWs和对流风暴分离并减弱。MGWs在触发新雷暴,并将其组织成带状对流系统过程中可发挥一定作用。上述现象较好地验证了MGWs的概念模型以及对流与重力波相互作用的理论。
龚佃利吴增茂傅刚
关键词:强对流风暴中尺度重力波数值模拟地形强迫切变气流
北太平洋风暴轴的三维空间结构被引量:22
2009年
文中利用最新的0.5°×0.5°分辨率QuikSCAT(Quik Bird Satellite Microwave Scatterometer Sea Winds Data)海面风场资料、NCEP(Nation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的10m高度风场资料和全球客观再分析资料,对1999—2005年冬季(1月)和夏季(7月)北太平洋风暴轴的三维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冬季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强度较强,呈明显的纬向拉伸带状分布特征,位置偏南。夏季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强度较弱,位置偏北。根据不同高度上位势高度方差的水平分布特征,绘制了北太平洋风暴轴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利用高分辨率QuikSCAT资料对风暴轴特征的刻画更为细致,不但验证了Nakamu-ra在南大洋发现的双风暴轴现象,而且还发现在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下层分别存在"副热带风暴轴"和"副极地风暴轴"两个风暴轴。对1999—2005年冬季北太平洋气旋和反气旋的移动路径进行的统计分析,为北太平洋"双风暴轴"的存在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傅刚毕玮郭敬天
关键词:北太平洋气旋反气旋
北太平洋海雾发生频率的气候特征被引量:12
2014年
利用1909—2008年共100年间的国际综合海洋-大气资料集(International Comprehensive Ocean-Atmosphere Data Set,ICOADS)对北太平洋和东亚海域海雾的发生频率及海雾发生时主要气象要素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北太平洋海雾主要发生在中高纬度海域,从北海道到阿留申群岛以南的海域是海雾发生频率较大的地区,海雾发生频率的最大值在40%以上,而在低纬度海域海雾频率几乎为零。4~8月是北太平洋上发生海雾较为频繁的季节,4~7月中国近海海雾主要发生在黄海、东海和渤海海域。6月份山东半岛以南海域海雾最大频率可达20%,进入8月后,海雾频率突然降低到5%以下。海雾发生时,千岛群岛以东海域风向主要以南风为主,其次为东南风和西南风居多,海上风速在4.4~12.3m·s-1之间。海雾发生时气温通常接近于露点温度,甚至有部分低于露点温度。海雾发生前,千岛群岛以东海域上气海温差多在-1~3℃之间。
傅刚宋亚娟
关键词:北太平洋海气温差气象要素
北太平洋上一个爆发性气旋族的结构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利用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再分析格点资料和HYSPLIT(Hybrid Single 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 Model)模式对2012年1月1—10日发生在北太平洋的一个爆发性气旋族进行了研究,并对气旋族的两个主要成员Parent Low(气旋A)和Child Low(气旋B)的演变过程和时空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在气旋A和气旋B的爆发性发展阶段,200hPa高空的辐散区向气旋输送正涡度平流,气旋处于500hPa大槽前部,系统轴线西倾,低层有强冷平流向气旋中心输送并与锋面结合,温度梯度较大。气旋西侧较强北风携带的冷空气与冷锋前来的暖湿空气相遇,为气旋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从形势场上看,气旋B爆发性发展主要是依靠气旋A所提供的环流背景场。气旋A在高空为气旋B提供正涡度平流,在低空通过环流将冷平流输送到气旋B内部,使气旋B低层斜压性增加。在气旋A和气旋B的向东移动和"互旋"过程中,两者之间水汽输送通道逐步建立。东移过程中,气旋A不断向气旋B进行水汽输运,使得气旋B系统内部水汽含量增加,为气旋的发展提供能量。利用后向追踪法对气旋B中心附近的空气进行追踪发现,在1 000m以下,来自气旋A的空气占到总数的一半以上,可以认为气旋A是气旋B低层水汽来源的主要途径之一。
戴晶傅刚张树钦孙雅文
关键词:北太平洋爆发性气旋水汽输送
南大洋夏季气旋的统计特征被引量:5
2007年
为增加对南半球气旋及爆发性气旋的理解,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提供的1(°)×1(°)FNL格点资料对南大洋2004~2007年3个夏季(12,1,2月)热带地区以外的气旋及爆发性气旋的位置及路径等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发现1月份为南大洋夏季气旋与爆发性气旋发生发展的高峰月,55°S^70°S为气旋分布最大值区,较多的气旋生成于南美洲东部、南极半岛附近,而爆发性气旋则大多生成于澳大利亚大陆西南50°S^60°S内,南极半岛东北部以及20°E,60°E附近,并且随着夏季向秋季过渡,南大洋气旋位置分布逐渐向高纬度集中。南大洋夏季气旋及爆发性气旋路径走向大多为东-东南走向,个别为东北走向。南大洋夏季气旋生命周期平均为2~6 d,水平尺度平均约为1000 km,爆发性气旋一般维持在1周左右,水平尺度平均约为3000 km。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南大洋气旋具有发生频率高、中心气压值低、水平尺度大等特点。
刘娜傅刚郭敬天郝燕
关键词:气旋爆发性气旋南半球生命周期
推动中国海洋气象学发展的两位大师——第Ⅰ部分:蒋丙然的故事
2024年
青岛是中国现代气象学的发源地和中国气象学会的诞生地,对中国海洋气象学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有重要影响。本文主要介绍了海洋气象学定义,以及中国最早的气象学家、中国近代气象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中国气象学会第一届至第五届理事长、青岛观象台台长蒋丙然先生的生平概览和科学研究,从中折射出我国海洋气象学的发展脉络,期盼能为深入理解中国海洋气象的发展历史提供多角度的认识。
傅刚
关键词:海洋气象学历史演变过程气象学家
On Study of Polar Lows over the Sea of Japan
傅刚
关键词:极地低压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