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亚斐

作品数:30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军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哲学宗教
  • 4篇文化科学
  • 1篇军事

主题

  • 8篇儒家
  • 6篇哲学
  • 4篇荀学
  • 4篇伦理
  • 3篇释学
  • 3篇周易
  • 3篇荀子
  • 3篇礼法
  • 3篇孔子
  • 3篇《周易》
  • 2篇道德
  • 2篇性命
  • 2篇哲学比较
  • 2篇知识论
  • 2篇中国哲学
  • 2篇儒学
  • 2篇社会
  • 2篇中西哲学
  • 2篇中西哲学比较
  • 2篇中西哲学比较...

机构

  • 26篇安徽师范大学
  • 4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合肥师范学院

作者

  • 30篇余亚斐
  • 2篇郭淑新
  • 1篇韩凌
  • 1篇牛文君

传媒

  • 4篇安徽师范大学...
  • 2篇安阳师范学院...
  • 2篇高校辅导员学...
  • 1篇北方论丛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晋阳学刊
  • 1篇齐鲁学刊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新疆社会科学
  • 1篇道德与文明
  • 1篇五台山研究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阜阳师范学院...
  • 1篇殷都学刊
  • 1篇湖南工程学院...
  • 1篇淮南师范学院...
  • 1篇太原师范学院...
  • 1篇长春工业大学...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合肥师范学院...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戴震“理欲之辨”与理解的历史性批判
2012年
戴震对理学"理"、"欲"二分思想进行了批判,提出"理存乎欲"的观点,其思想路径是将"理欲之辨"与对理学诠释传统的批判结合起来。戴震在"理欲之辨"中展开了对理学以"自私"为特征的诠释传统的反思,进而提出"无私"与"无蔽"的观念,对理解的历史性进行了批判,同时,其"理"、"欲"统一思想的阐发亦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完成。
余亚斐
关键词:理学诠释学
荀学与西汉儒学之趋向
2011年
继孔、孟之后,荀子着重对善的现实化和普遍化问题进行了探讨,重视善得以实现的外在力量,开创了经世儒学的路向,对西汉儒学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荀学与西汉儒学之趋向分别体现在性命观、儒士道统与政统精神和礼法观这三个方面。
余亚斐
关键词:荀学礼法性命
论儒家的“推扩”思想
2006年
“推扩”的思想贯穿于儒家的道德、情感、知识、天道等各个领域,具体体现在:德性的彰显;情感上的理解、同情与反省;求知的格物致知精神;以用显体、上达天道等方面。推扩给儒学提供了合理的方法论依据。推扩本身的根据乃在于“吾道一以贯之”之“一”,也即“千人一情”、“万物一理”。
余亚斐
关键词:儒家
从《易·师》看儒家的军事伦理
2019年
《周易》作为群经之首,是中国思想的源头,诸子百家无不受其影响。《易·师》卦汇集了中国古老的军事思想,经过孔子及其弟子作《易传》解释《周易》,《师》卦中除了具有传统兵家所强调的军纪严明、审时度势等思想之外,更强调了军事的道义、将领的忠诚、武功与文治统一等伦理观念。所以,《师》卦蕴含了儒家的军事伦理思想,是儒家道德智慧在军事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余亚斐
关键词:《周易》军事军事伦理
论儒家的“推扩”思想
2006年
“推扩”的思想贯穿于儒家的道德、情感、知识、天道等各个领域,具体体现在:德性的彰显,情感上的理解、同情与反省,求知的格物致知精神,以用显体、上达天道等方面。推扩给儒学提供了合理的方法论依据。推扩本身的根据乃在于“吾道一以贯之”之“一”,也即“千人一情”、“万物一理”。
余亚斐
关键词:儒家吾道一以贯之
戴震人性论的当代启蒙
2016年
戴震人性论是在反理学的迫切现实需要和变革程朱理学人性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戴震认为,人性生来就是平等的,人性的基点不是道德的,而是人人皆有的情和欲。戴震肯定人的合理情欲在人性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主张道德应该以物质生活为基础,以重建先秦儒学人本主义精神。戴震的人性论既有反理学的精辟论述,又包含着中国对民主、自由思想的初步表达,推动了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传统价值观念向近代价值观念的嬗变。
吴磊余亚斐
关键词:人性论理学启蒙
儒家知识论传统的延展与活化——朱熹格物补传意义的再诠释被引量:3
2007年
朱熹以其理学思想为旧本《大学》补“格物致知”传,延展与活化了自孔子开创、荀子接续,但却又为后世儒家所忽视了的知识论传统,使得宋代理学作为“新儒学”,在内容和形式(方法)上都区别于传统儒学,从而成为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对朱熹格物补传意义进行再诠释,无疑有助于中国传统哲学价值的再发掘以及中国哲学研究在方法论上的革新与完善。
郭淑新余亚斐
关键词:知识论方法论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发展历程
2008年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西哲学比较研究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走出"两军对战"的模式,实事求是地研究中、西哲学,这是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得以发展的前提;第二,对构建中国哲学学科方法的反思,力图摆脱西方传统哲学的模式来构建中国哲学学科;第三,对中西哲学异质性的自觉,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哲学多元化的发展之路。
余亚斐
关键词:改革开放30年中西哲学比较
荀学与西汉儒学之趋向
2011年
继孔、孟之后,荀子着重对善的现实化和普遍化问题进行了探讨,重视善得以实现的外在力量,开创了经世儒学的路向,对西汉儒学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荀学与西汉儒学之趋向分别体现在性命观、儒士道统与政统精神和礼法观这三个方面。
余亚斐
关键词:荀学礼法性命
中国哲学知识论的伦理学维度--以孟子仁学与真理关系为例被引量:1
2013年
只有在摆脱西方传统知识论框架的前提下,中国哲学的知识论才能得到真正地彰显。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哲学主张,道德境界是认识的前提与基础,真理只有在仁爱之中才能得到呈现。"仁"是在生命间的关系之中所体现出来的相爱的情感,以及由此而达到的相知的理解过程;而真理亦是在仁心的倾听、亲近与融入的过程之中所展现出来的自我、他人与万物的存在。因此,只有保持伦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张力,才能保证在中国哲学知识论建构的过程中不失其本色。
余亚斐
关键词:仁学真理儒家解释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