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立峰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05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脏
  • 2篇远期
  • 1篇心功能
  • 1篇心脏结构
  • 1篇心脏结构和功...
  • 1篇心脏起博器
  • 1篇心脏起搏
  • 1篇心脏起搏器
  • 1篇远期影响
  • 1篇脏结
  • 1篇随访
  • 1篇起博器
  • 1篇起搏
  • 1篇起搏器
  • 1篇长期随访

机构

  • 2篇解放军第10...

作者

  • 2篇何传飞
  • 2篇徐敏
  • 2篇何立峰
  • 2篇邹宝明
  • 2篇王景武
  • 2篇孙克陆

传媒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2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被动电极右室流入道间隔部起搏的远期稳定性观察
2012年
目的探讨被动电极置于右室流入道间隔部起搏(RVIS)的远期稳定性。方法观察被动电极置于右室流入道间隔部起搏者82例(RVIS组)和电极置入右室心尖部起搏者53例(RVA组)患者远期电极的稳定性、起搏电压、电极阻抗、QRS波时限及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的变化。结果 RVIS电极稳定在位。RVIS组4 a后的电极阻抗增加明显,起搏电压和QRS波时限增加不明显;RVA组4 a后的电极阻抗、起搏电压明显增加,QRS波时限增加不显著;RVA组电极阻抗、起搏电压及QRS波时限较RVIS组增加更显著。血BNP水平,RVIS组仅术后3个月增加明显,RVA组术后血BNP水平在各观察时间点均显著增加;RVA组术后BNP水平较RVIS组增加更显著。结论被动电极右室流入道间隔部起搏长期随访显示电极位置及起搏参数稳定,对心脏功能的长期保护作用更明显。
邹宝明刘良刚王景武徐敏孙克陆何传飞何立峰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
右室流入道间隔部起搏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远期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右室流入道间隔部(RVIS)起搏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远期影响。方法比较RVIS组(82例)和(右室心尖部)RVA组(53例)植入起搏器4年后,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右室舒张末内径(RVED),三尖瓣返流率(Tricuspid regurgitation rate,TRR),三尖瓣返流面积(Tricuspid regurgitation area,TRA)及左心室(VpkA)右心室(VpkP)收缩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电极稳定起搏有效,两组患者LAD,LVED,RVED均有增加,但仅RVA组RVED增大显著(P<0.05);RVA组TRR及TRA显著增加(P<0.01),RVIS组仅TRR显著增加(P<0.05);两组相比,RVA组的TRR及TRA增加显著(P<0.05);RVA组VpkA(P<0.01),VpkP(p<0.05)显著下降,RVIS组该指标变化不明显,两组相比,RVA组VpkA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RVIS起搏较RVA起搏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远期保护更好,更符合生理性。
邹宝明王景武徐敏孙克陆何传飞何立峰
关键词:心脏起博器心功能心脏结构长期随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