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敏

作品数:11 被引量:45H指数:3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05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心脏
  • 6篇起搏
  • 5篇心脏起搏
  • 3篇远期
  • 2篇电极刺激
  • 2篇动脉
  • 2篇端脑
  • 2篇心房
  • 2篇心房电极
  • 2篇心脏起搏器
  • 2篇血管
  • 2篇远期影响
  • 2篇起搏器
  • 2篇末端脑钠肽前...
  • 2篇脑钠肽
  • 2篇脑钠肽前体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氨基末端
  • 2篇氨基末端脑钠...

机构

  • 11篇解放军第10...

作者

  • 11篇徐敏
  • 10篇邹宝明
  • 10篇王景武
  • 7篇孙克陆
  • 6篇梁爱霞
  • 5篇徐锋
  • 3篇鲍正毅
  • 2篇何传飞
  • 2篇何立峰
  • 2篇王黎
  • 2篇李彬彬
  • 2篇胡欣
  • 1篇卜元园
  • 1篇胡勤衍
  • 1篇何修玉
  • 1篇孙克禄
  • 1篇孙克璐

传媒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中华全科医学
  • 2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武警医学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疑难病杂志

年份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被动电极右室流入道间隔部起搏的远期稳定性观察
2012年
目的探讨被动电极置于右室流入道间隔部起搏(RVIS)的远期稳定性。方法观察被动电极置于右室流入道间隔部起搏者82例(RVIS组)和电极置入右室心尖部起搏者53例(RVA组)患者远期电极的稳定性、起搏电压、电极阻抗、QRS波时限及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的变化。结果 RVIS电极稳定在位。RVIS组4 a后的电极阻抗增加明显,起搏电压和QRS波时限增加不明显;RVA组4 a后的电极阻抗、起搏电压明显增加,QRS波时限增加不显著;RVA组电极阻抗、起搏电压及QRS波时限较RVIS组增加更显著。血BNP水平,RVIS组仅术后3个月增加明显,RVA组术后血BNP水平在各观察时间点均显著增加;RVA组术后BNP水平较RVIS组增加更显著。结论被动电极右室流入道间隔部起搏长期随访显示电极位置及起搏参数稳定,对心脏功能的长期保护作用更明显。
邹宝明刘良刚王景武徐敏孙克陆何传飞何立峰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
绝经后女性白介素-6、性激素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程度的关系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探讨女性绝经后性激素、IL-6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冠脉)钙化程度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142例绝经2年以上初诊为冠心病的女性患者.患者行冠脉CT检查,分为观察组(存在冠脉钙化,97例)和对照组(无冠脉钙化,45例).根据冠脉钙化积分(CACS)将观察组分为三个亚组低冠状动脉钙化组(CACS 1~100)26例、中冠脉钙化组(CACS 101~400)49例、高冠脉钙化组(CACS〉400)22例.检测及分析不同组别患者血清雌二醇(E2)、睾酮(T)、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E2水平明显降低、IL-6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睾酮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冠脉钙化程度加重,血清E2水平逐渐降低、血清IL-6水平逐渐增高(P均〈0.05);不同冠脉钙化积分组血清睾酮水平变化幅度较小,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冠脉程度与IL-6、E2水平关系密切,E2可能通过抑制冠脉斑块炎症活动影响冠心病的发展.
徐敏邹宝明徐锋王景武孙克陆梁爱霞李彬彬吴泳亮
关键词:冠状动脉钙化雌二醇绝经
右室流入道间隔部起搏对心内膜损伤的观察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右室流入道间隔部起搏对心内膜的影响。方法 64例随机分为右室流入道组(33例)和右室心尖部组(31例),观察起搏前和后1、3个月时的Ⅱ导联QRS波时限、起搏参数(起搏电压域值、电极阻抗)及血浆CKMB(肌酸激酶)、TNI(肌钙蛋白Ⅰ)、MYO(肌红蛋白)水平、IL-6(白介素-6)浓度变化。结果两组起搏参数研究期间均稳定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流入道组QRS时限明显短于心尖组(P<0.05)。两组血浆心肌损伤标志物和IL-6浓度均较起搏前增加(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随时间延长渐降低。结论右室流入道间隔部起搏对心内膜的影响与心尖部起搏相似,但较右室心尖部起搏更符合生理性。
邹宝明王景武徐敏孙克璐王黎鲍正毅
关键词:起搏治疗肌酸激酶肌红蛋白白介素-6
心房电极刺激对血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与心功能的远期影响
2016年
目的观察起搏器心房电极电流刺激对心房分泌血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心功能的远期影响。方法所有入选病例均为窦性心动过缓,符合永久起搏器植入I或IIa类指征。心房电极置于右心耳,心室电极于右室流入道间隔部。术后均设置房室全能起搏模式(心房电极起搏,DDD组);术后3个月调为心房同步心室抑制模式(心房电极非起搏,VDD组)。分别于起搏器植入后即刻、DDD模式起搏3个月及VDD模式起搏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检测血NT-proBNP,同期行心脏多普勒超声测量: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保障病人安全及结果准确性,关闭心房电极起搏后,设置心室起搏下限频率为45次/分。结果观察期内起搏比≥40%退出研究,共95人纳入研究,与DDD组相比,VDD模式工作3个月、6个月、12个月,NT-proBNP、LVEF、LAD、LVEDD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双腔起搏器患者心房电极工作时对心房分泌NT-proBNP有促进作用,对患者远期心功能改善具有积极影响。
吴泳亮邹宝明王景武徐锋徐敏孙克陆梁爱霞李彬彬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脏起搏心房电极脑钠肽远期
右室新起搏方法的实践与探讨被引量:3
2009年
邹宝明王景武徐敏孙克禄鲍正毅
关键词:心脏起搏右心室
双源CT与冠状动脉造影评估冠状动脉狭窄对照研究被引量:22
2015年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造影(D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对210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作DSCTA检查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为金标准,评价D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选取DSCTA和CAG检查后均接受前降支支架植入术患者各30例,对比造影体位、介入操作时间和对比剂使用剂量。结果 DSCTA检查210例患者2 630节段冠状动脉有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与CAG检查比较,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4%、96.2%、91.3%、100%,两种方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DSCTA造影体位2-3个、介入操作时间约15 min、对比剂使用剂量为48 ml(30-150 ml),分别比CAG减少2-4个、缩短约10 min、减少一半。结论 D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准确性高,近似于CAG,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无创检查方法。术前DSCTA检查可减少术中患者造影体位及对比剂使用剂量,缩短介入治疗时间,达到减少医源性放射性辐射的目的。
徐锋卜元园邹宝明胡勤衍鲍正毅王景武徐敏
关键词:冠状动脉狭窄血管造影术
超声心排血量监测仪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检查心排血量的比较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超声心排血量监测仪(USCO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34例心血管病(包括高血压性心脏病75例,冠心病54例,扩张型心肌病5例)患者同时进行USCOM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CDFI)检查,比较两种方法测定的心排血量。结果:USCOM与CDFIE检测的所有对象的每搏输出量分别为[(65.71±13.94)ml∶(65.05±14.43)ml]、心排血量为[(4.87±0.75)L/min∶(4.86±0.80)L/min],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表明,USCOM,CDFI测定的每搏输出量与心排血量呈正相关(r=0.900,=0.776,P均<0.01)。结论:超声心排血量监测仪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检测每搏输出量及心排血量无显著差异,超声心排血量监测仪使用方便,适合快速床边心功能的评估。
胡欣徐敏梁爱霞孙克陆何修玉
关键词:超声检查多普勒每搏输出量心排血量
围术期右室流入道间隔部起搏对三尖瓣返流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右室起搏对三尖瓣功能的影响情况一直不明,故本研究旨在观察围术期右室流入道间隔部(RVIS)起搏这一新的起搏部位对三尖瓣返流的影响。方法所有入选病例均经全面检查,诊断明确,药物治疗无效,符合永久起搏器植入的Ⅰ类或Ⅱa类指征,电极置于右室流入道间隔部,经胸透及心电图确定电极位置。正常起搏时,采用美国Acuson Sequoia 512超声诊断仪检测三尖瓣返流面积、肺动脉峰流速,5个连续稳定心动周期取均值,根据三尖瓣返流面积将患者分为2组:轻度(返流面积≤3.0 cm2)和中度(返流面积>3.0 cm2、≤7.0 cm2)。在有效起搏时,脉宽0.5 ms,输出5 V的状态下,采用起搏器程控仪检测起搏阻抗和起搏阈电压;比较围术期RVIS与心尖部(RVA)起搏时三尖瓣返流面积(TRA)、肺动脉峰流速(Vpk P)及起搏阻抗、起搏阈电压的变化。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组患者围术期内肺动脉峰流速无明显变化(P>0.05);2起搏参数:2组患者围术后期起搏阻抗均有增加(P<0.05),RVIS组早期阻抗明显低于RVA组(P<0.05);2组患者起搏阈电压变化不明显(P>0.05);3三尖瓣返流面积:RVIS组轻度患者围术后期返流面积明显减少(2.66±0.35vs.1.78±0.43,P<0.05),中度返流患者及RVA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右室流入道间隔部起搏可有效改善轻度三尖瓣返流,对中度返流影响不明显。
邹宝明王景武孙克陆徐敏徐锋梁爱霞
关键词:心脏起搏三尖瓣返流
心房起搏电极刺激对血NT-proBNP与左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起搏器心房电极电流刺激对心房分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共纳入95例入选者均为窦性心动过缓,植入双腔起搏器(DDD)。术后均设置DDD模式;术后3月程控为VDD模式,观察期10 d。分别于程控前及观察期后检测血NT-pro BNP,同期行心脏多普勒超声测量: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采用VDD模式10 d后,NT-pro BNP值较前明显减少[110.36(94.61,197.11)ng/L vs.94.36(86.32,128.36)ng/L,P<0.01];患者LVEF值较前减小[(55.47±6.10)%vs.(51.27±5.68)%,P=0.03];LAD值[29.80(26.55,33.05)mm vs.30.50(26.80,35.80)mm,P=0.09]和LVEDD值[48.60(46.25,50.50)mm vs.48.80(47.55,53.65)mm,P=0.12]呈增加趋势。结论双腔起搏器患者心房电极起搏对心房分泌NT-pro BNP有促进作用,对患者心功能改善具有积极影响。
吴泳亮邹宝明王景武徐锋徐敏孙克陆梁爱霞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心房电极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右室流入道间隔部起搏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远期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右室流入道间隔部(RVIS)起搏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远期影响。方法比较RVIS组(82例)和(右室心尖部)RVA组(53例)植入起搏器4年后,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右室舒张末内径(RVED),三尖瓣返流率(Tricuspid regurgitation rate,TRR),三尖瓣返流面积(Tricuspid regurgitation area,TRA)及左心室(VpkA)右心室(VpkP)收缩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电极稳定起搏有效,两组患者LAD,LVED,RVED均有增加,但仅RVA组RVED增大显著(P<0.05);RVA组TRR及TRA显著增加(P<0.01),RVIS组仅TRR显著增加(P<0.05);两组相比,RVA组的TRR及TRA增加显著(P<0.05);RVA组VpkA(P<0.01),VpkP(p<0.05)显著下降,RVIS组该指标变化不明显,两组相比,RVA组VpkA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RVIS起搏较RVA起搏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远期保护更好,更符合生理性。
邹宝明王景武徐敏孙克陆何传飞何立峰
关键词:心脏起博器心功能心脏结构长期随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