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涛

作品数:189 被引量:1,743H指数:26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4篇期刊文章
  • 37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9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00篇油菜
  • 41篇冬油菜
  • 34篇养分
  • 28篇土壤
  • 27篇水稻
  • 24篇氮肥
  • 24篇秸秆
  • 23篇肥料
  • 22篇利用率
  • 21篇施肥
  • 20篇还田
  • 19篇氮素
  • 19篇直播
  • 17篇钾肥
  • 14篇秸秆还田
  • 13篇施用
  • 11篇养分吸收
  • 9篇氮肥利用
  • 9篇施氮
  • 8篇氮肥利用率

机构

  • 177篇华中农业大学
  • 9篇中国农业大学
  • 8篇全国农业技术...
  • 4篇江西省红壤研...
  • 3篇湖南省土壤肥...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青岛农业大学
  • 2篇西南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省农业科...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湖北省农业科...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浙江省农业科...

作者

  • 186篇任涛
  • 154篇鲁剑巍
  • 128篇李小坤
  • 114篇丛日环
  • 50篇张洋洋
  • 41篇廖世鹏
  • 33篇陆志峰
  • 12篇刘秋霞
  • 11篇王寅
  • 11篇周鹂
  • 10篇李继福
  • 9篇刘涛
  • 8篇刘波
  • 8篇薛欣欣
  • 7篇占丽平
  • 7篇何达力
  • 7篇吴礼树
  • 7篇张丽
  • 6篇陈清
  • 6篇胡敏

传媒

  • 23篇植物营养与肥...
  • 20篇中国农业科学
  • 10篇中国油料作物...
  • 10篇中国土壤与肥...
  • 9篇湖北农业科学
  • 8篇土壤
  • 7篇土壤学报
  • 6篇作物学报
  • 5篇华中农业大学...
  • 5篇中国农技推广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中国稻米
  • 2篇农业机械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蔬菜
  • 2篇作物杂志
  • 2篇植物生理学报
  • 1篇现代化工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年份

  • 23篇2023
  • 7篇2022
  • 6篇2021
  • 9篇2020
  • 20篇2019
  • 7篇2018
  • 13篇2017
  • 27篇2016
  • 19篇2015
  • 19篇2014
  • 20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1999
  • 1篇1989
1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油菜谷林飞播秸秆全量还田种植模式技术要点被引量:8
2019年
水稻—油菜轮作是我国油菜种植的主要轮作方式之一。长期以来,水稻和油菜育苗移栽保障了水稻(单、双季稻)和油菜周年种植及获得较高的产量,但同时耗费了大量的劳动力[1]。随着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和现代农业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一是农事操作劳动力大量减少和轻简化种植方式普及。
周玮峰鲁剑巍程应德鲁明星任涛李小坤程泰夏起昕潘学艺周志华
关键词:轮作方式油菜种植现代农业技术农村劳动力结构秸秆全量还田
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体系氮肥增产增效综合调控被引量:8
2021年
长江流域是我国水稻、油菜主要产区,水稻-油菜轮作是主要种植模式。施肥是维持和提升轮作系统生产力的物质基础,肥料尤其是氮肥的施用对提高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过量或不合理施用不仅造成作物抗逆能力弱、氮肥利用率低、品质和经济效益差,而且导致养分在环境中累积,影响大气、水体质量和人畜健康。本文针对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体系耕层土壤碳氮含量低,氮肥用量高、损失严重、氮肥利用率低的问题,通过水稻-油菜轮作体系周年养分运筹、土壤碳氮协同调控、缓/控释肥料施用对氮损失的阻控、施肥方法的改进、高产高效栽培等技术协同优化建立综合调控模式,以期为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体系氮肥增产增效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李小坤任涛鲁剑巍
关键词:增产增效
利用功能叶片钾含量作为水稻钾营养诊断指标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植株组织分析是广泛应用的营养状况评价方法。水稻主茎从上往下的第二功能样品采集方便,对水稻植株损伤较小;叶片以全展开叶的状态存在于整个生育期。本文探讨了利用第二功能叶钾含量作为水稻钾营养诊断指标的可行性,为水稻种植提供一种操作性强且准确性高的钾营养诊断方法及指标。【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置施钾量(K2O)0、60、120、180、240、300和360 kg/hm27个处理,测定各生育期第二功能叶的钾含量和成熟期收获的稻谷产量,对各处理的产量进行显著性检验及肥效模型的拟合,并根据肥效模型对水稻产量进行分级;结合产量分级指标与钾含量和产量的回归方程,最终计算出水稻不同生育期的钾营养诊断指标值。【结果】施用钾肥显著增加稻谷产量,施钾量和稻谷产量适合用二次加平台模型拟合,满足营养诊断的要求。第二功能叶钾含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随生育进程先上升后下降,在拔节期达到最大;从分蘖初期到齐穗期,第二功能叶钾含量变化范围为0.85%~2.72%。各生育期第二功能叶钾含量与稻谷产量和施钾量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可以作为诊断指标来预测稻谷产量及反映钾肥施用水平。按小于最佳产量的85%、85%~90%、90%~95%、95%~100%将产量分为5个等级,和大于100%,根据钾含量与产量回归方程计算出各时期的不同产量等级对应的钾含量分级指标,当临界产量为最佳产量的95%时,各时期对应的第二功能叶钾含量分别为1.34%、1.58%、1.98%、2.09%、1.33%和1.27%。【结论】第二功能叶钾含量与施钾量和水稻产量相关极显著,其关系可用二次加平方程模拟,故可作为水稻不同生育期的钾营养诊断指标;以最佳产量的95%作为产量临界值标准,当第二功能叶钾含量在分蘖初期、分蘖盛期、有效分蘖临界期、拔节期、孕穗期和齐穗期分别低于1.34%,1.58%,1.98%
薛欣欣李岚涛鲁剑巍李小坤任涛丛日环周鹂
关键词:水稻功能叶钾素营养
一种基于油‑稻‑稻三熟制的培肥及轻简化种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油‑稻‑稻三熟制的培肥及轻简化种植方法,其步骤是:1)晚稻收获后,免耕、移栽油菜,将晚稻秸秆覆盖还田于移栽油菜的行间,并采用穴施的方法施用基肥;2)将油菜秸秆切成碎断或粉碎后还田、翻耕、施用基肥、耙匀...
李小坤鲁剑巍王森李鹏飞任涛丛日环张洋洋廖世鹏
一种基于免耕飞播及秸秆全量还田的油菜轻简高效种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免耕飞播及秸秆全量还田的油菜轻简高效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水稻收获前1~3天,无人机飞播油菜种子;(2)机械收割水稻,水稻留桩30~50厘米,稻草粉碎至5~10厘米后撒覆于田面;(3)施肥:...
鲁剑巍任涛鲁明星程应德陈爱武李小坤廖世鹏张洋洋丛日环陆志峰周玮峰程泰
文献传递
基于高光谱的冬油菜植株氮素积累量监测模型被引量:13
2015年
为无损和定量研究高光谱技术在冬油菜植株氮素积累量(PNA,plant nitrogen accumulation)时空变化监测的适宜性及准确性,该文以两年田间氮肥水平试验为基础,采用单变量线性和非线性回归方法,建立基于特征光谱参数的冬油菜P NA高光谱估算模型。结果表明,采用比值光谱的方法可显著提高冬油菜冠层光谱反射率与PNA间的相关性,其最佳的波段组合为1 259 nm与492 nm处光谱反射率比值(R1259/R492),决定系数R2为0.85。高光谱参数间,以比值植被指数(RVI-5)、归一化光谱指数(NDSI)、线性内插法红边位置(REIP)、三角植被指数(TVI)、742 nm处一阶微分光谱值(FD742)和红边面积(SDR)等光谱参数与PNA相关性较好(平均R2和标准误SE分别为0.69和42.70),且以FD742表现最优(R2=0.79,SE=35.66)。精度分析结果显示,以光谱参数R1259/R492和FD742为自变量的指数方程模型作为高光谱监测油菜PNA的最佳模型,各生育期Noise Equivalent(NE)均较低且表现稳定,同时模型估测精度较高,R2分别为0.98和0.98,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分别为0.73和0.72,相对误差MRE分别为14.42%和10.31%。该方法为快捷和精确评估冬油菜PNA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李岚涛马驿魏全全汪善勤任涛李小坤丛日环王振王少华鲁剑巍
关键词:光谱高光谱参数
一种适用于种植植物的根箱试验装置
本发明涉及种植植物的根箱试验装置。其包括圆柱体型蓄土容器和圆柱体型蓄根际土装置。圆柱体型蓄根际土装置位于圆柱体型蓄土容器中心并置于凸台上;圆柱体型蓄根际土装置由圆环、支撑条和尼龙网组合构成开口向上网状圆柱体,其中的圆环位...
李小坤鲁剑巍占丽平任涛王瑾何达力
文献传递
钾硅肥不同用量对水稻-油菜生长、钾素吸收及钾素平衡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钾硅肥不同用量对水稻-油菜轮作模式下作物生物量、钾素吸收利用和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施钾量为1.5g K_2O/盆,钾硅肥与硫酸钾效果相同,水稻-油菜生物量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水稻生物量增加41.0%~42.2%,油菜生物量增加19.7%~20.8%,两季作物钾素吸收量也显著增加,钾硅肥用量增加一倍后两季作物生物量增加幅度均最高,分别为46.9%和21.4%,当钾硅肥施用量为3.0g K_2O/盆时,两季作物钾素吸收量也最大,分别为1.36和0.54g K_2O/盆。随着钾硅肥用量的增加,水稻-油菜的钾素真实利用率呈降低的趋势,钾硅肥施用量为1.5和3.0g K_2O/盆时,钾素真实利用率分别为59.1%和53.5%,经过两季作物种植后,硫酸钾处理、钾硅肥处理和2倍钾硅肥处理其偏钾平衡值分别为1.1、0.9和0.6,表明硫酸钾处理土壤钾素处于亏缺状态,而施用钾硅肥的处理土壤钾素均处于盈余状态,其中当钾硅肥施用量为3.0g K_2O/盆时,土壤钾素盈余量最大。与对照比较,施用钾硅肥可以显著增加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且随着钾硅肥用量增加二者含量明显增加。钾硅肥可以替代硫酸钾施用,当季施用量应和硫酸钾含钾量相等或略低于硫酸钾含钾量,连续种植第二季作物时,应适当补施钾硅肥或硫酸钾。
贾倩廖世鹏任涛李小坤张洋洋丛日环鲁剑巍
关键词:钾素平衡土壤钾素
水稻-油菜轮作条件下磷肥效应研究被引量:47
2014年
【目的】采用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不同磷肥用量对水稻-油菜轮作体系中作物产量、磷素吸收量以及磷肥当季利用率和残留利用率的影响,评估水稻季不同磷肥用量对油菜的后效大小,探讨周年轮作内磷肥的分配,为水稻-油菜周年轮作体系下油菜季磷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稻-油菜周年轮作田间试验,前季水稻包含4个不同的磷肥水平,分别为P0(0 kg P2O5·hm-2)、P30(30 kg P2O5·hm-2)、P60(60 kg P2O5·hm-2)和P90(90 kg P2O5·hm-2),后季油菜在水稻季试验基础上采用裂区试验,每个小区裂区为施磷(60 kg P2O5·hm-2)和不施磷(0 kg P2O5·hm-2)2个副区,研究不同施磷条件下水稻-油菜轮作体系中作物产量、磷素吸收量、磷肥当季利用率和残留利用率,以及水稻季不同磷肥用量对后季油菜产量和磷素吸收量的影响,并引入"后效磷量"的概念评估水稻季磷肥后效。【结果】水稻季施磷60 kg P2O5·hm-2时水稻产量最高,磷肥当季利用率最大,分别为9 694 kg·hm-2和19.2%,施磷不足或者过量均会降低油菜的产量和磷肥当季利用率。与油菜季不施磷处理相比,油菜当季施磷60 kg P2O5·hm-2显著增加油菜干物质量765—1 195 kg·hm-2,其中油菜籽增产427—503 kg·hm-2;油菜产量和磷素吸收量也受到水稻季磷肥用量的影响,水稻季施用磷肥后季油菜干物质量显著增加212—816 kg·hm-2,其中油菜籽粒增产136—409kg·hm-2,磷素吸收量增加0.4—4.9 kg·hm-2。水稻季残留在土壤中磷肥可以供后季油菜吸收利用,增加油菜当季磷肥的农学效率和磷肥贡献率,具有明显的后效。水稻季磷肥当季利用率16.3%—19.2%,残留利用率为5.4%—7.3%,累积利用率为21.8%—25.6%,磷肥的后效与磷肥用量显著正相关,水稻季磷肥后效相当于油菜当季施磷2—9 kg P2O5·hm-2的增产效果。水稻季磷肥后效也受到油菜季磷肥用量的影响,油菜季施磷处理水稻磷肥对油菜�
卜容燕任涛鲁剑巍李小坤丛日环李云春汪洋鲁君明
关键词:磷肥利用率
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冬油菜氮素营养诊断被引量:40
2015年
【目的】利用田间氮肥梯度试验探讨数字图像技术对冬油菜氮素营养无损评估预测的可行性,明确该技术的最佳数码参数和方程模型,为数字图像技术进行冬油菜氮素无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2013—2014年在湖北省武穴市开展不同施氮处理田间试验,以冬油菜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氮素水平(0、90、180、270和360kg·hm-2),分别于六叶期、十叶期、蕾薹期和开花期,利用数码相机获取冠层数字图像数据,同时采集植株样品分析其生长特征值,研究其相关性并建立氮素营养参数的方程模型。利用2014—2015年独立氮肥水平试验,对上述方程模型拟合精度进行验证并绘制1﹕1线性关系图。【结果】数字图像红光值(R)、红光标准化值(NRI)和绿光与蓝光比值(G/B)与冬油菜氮营养状况常规诊断指标地上部生物量、叶片氮浓度和叶绿素浓度等呈负相关关系,而绿光值(G)、蓝光值(B)、绿光与红光比值(G/R)、蓝光与红光比值(B/R)、绿光标准化值(NGI)和蓝光标准化值(NBI)则与上述指标呈正相关关系,红光标准化值(NRI)与其他数码参数相比能更好地表征冬油菜的氮素营养状况,蕾薹期红光标准化值NRI与氮肥用量、地上部生物量、叶片氮浓度、叶绿素浓度、氮素吸收量和氮营养指数之间的关系可分别用线性方程y(t·hm-2)=-8.003x+2.706、y(t·hm-2)=-106.072x+38.200、y(g·kg-1)=-692.99x+261.84、y(mg·g-1)=-12.750x+5.665、y(kg·hm-2)=-4087.416x+1414.274和y=-27.198x+9.812来表达,其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2014—2015年独立试验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叶片氮浓度、叶绿素浓度和氮营养指数实测值与预测值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17**、0.746**和0.953**;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821、0.330和0.228;相对误差RE%分别为26.32%、28.57%和28.39%,模型预测精度较好。【结论】数字图像技术可以用于冬油菜氮素营养的评估预测,评估时期为蕾薹期(包括)之前�
魏全全李岚涛任涛王振王少华李小坤丛日环鲁剑巍
关键词:冬油菜数字图像氮素营养诊断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