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如月

作品数:7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梗死
  • 6篇脑梗
  • 6篇脑梗死
  • 4篇脑桥
  • 4篇脑桥梗死
  • 3篇急性
  • 2篇动脉
  • 2篇血小板
  • 2篇溶栓
  • 2篇神经功能
  • 2篇神经功能缺损
  • 2篇缺损
  • 2篇颈动脉
  • 2篇静脉溶栓
  • 2篇急性期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原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狭窄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机构

  • 6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德阳市人民医...

作者

  • 7篇黄如月
  • 4篇池丽芬
  • 3篇邵敏洁
  • 3篇张顺开
  • 3篇林静
  • 3篇黄双双
  • 2篇周强
  • 2篇邵蓓
  • 2篇易兴阳
  • 2篇林玲玲
  • 2篇宋梦婉
  • 1篇张侠
  • 1篇陈洪
  • 1篇王淳
  • 1篇王鹏
  • 1篇陈伟莉
  • 1篇张侠
  • 1篇罗敏

传媒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孤立性脑桥梗死形态学部位与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进展的关系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孤立性脑桥梗死形态学部位与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进展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经MRI证实的259例新发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其临床是否发生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进展分为进展组与非进展组,依据头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所示形态学部位不同分为上部、中部及下部梗死,统计学分析进展组与非进展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及形态学部位的差异,以及形态学部位与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进展的相关性。结果259例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中发生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进展71例(27.4%1,未进展者188例(72.6%)。单因素分析显示:进展组与非进展组患者在实验室检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治疗措施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女性比例[41(57.7%)US.82(43.6%)]及吸烟[10(14.2%)vs 49(26.2%)]、住院时间[(22.72±7.01)vs.(19.42±7.76)d]、短期临床预后不良比例[56(78.87%)VS.64(34.04%)]、下部脑桥梗死发生率[31(43.7%)%57(30-3%)]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下部梗死是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OR=I.952,95%CI:1.081-3.524,P=-0.027)。结论下部梗死可作为孤立性脑桥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进展的预测指标。
黄如月张侠陈伟莉张顺开池丽芬林静黄双双
关键词:脑梗死脑桥急性期弥散加权成像
合并颅内动脉瘤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四例报道及文献复习被引量:22
2017年
目的探讨合并颅内动脉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对自2012年至2015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行静脉溶栓治疗,后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CTA(或MRA)证实为急性脑梗死合并不同部位颅内动脉瘤的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报道总结。结果4例患者经静脉溶栓治疗后临床预后均改善,均未见症状性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结论合并颅内动脉瘤的急性脑梗死行静脉溶栓治疗可能是安全的。
黄如月罗敏黄双双林玲玲宋梦婉张顺开池丽芬邵蓓
关键词:脑梗死颅内动脉瘤静脉溶栓
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短期预后及安全性探讨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发病4.5h内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短期预后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静脉溶栓登记的605例患者,其中静脉溶栓后经头颅MRI证实的孤立性脑桥梗死29例(脑桥梗死组),基底节区梗死59例(基底节区梗死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和出院时、90d的良好预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及颅内外出血发生率;同时观察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神经功能缺损进展或波动的发生情况。结果脑桥梗死组溶栓前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基底节区梗死组[(3.7±1.2)g/L vs(3.2±0.9)g/L,P=0.037]。2组良好预后在出院时(51.7%vs 62.7%,P=0.324)和90d(86.2%vs 78.0%,P=0.3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例脑桥梗死患者中,12例发生进展或波动,6例(50.0%)出院时预后良好,只有1例(8.3%)90d预后不良。结论孤立性脑桥梗死超急性期静脉溶栓可能是有效和安全的。尽管溶栓后神经功能缺损进展或波动发生高,但短期预后仍较好。
黄如月邵蓓王鹏邵敏洁黄双双宋梦婉林玲玲池丽芬张顺开
关键词:脑梗死血栓溶解疗法纤维蛋白原预后
孤立性脑桥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进展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孤立性脑桥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进展常见,且直接影响预后。本研究从临床因素、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等角度出发,分析影响孤立性脑桥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进展的相关因素,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方法:  回顾性收集...
黄如月
关键词:神经功能缺损卒中亚型梗死部位
细胞色素P450基因和环氧化物水解酶2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及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3年
花生四烯酸是人体内多种重要心脑血管活性物质的前体,在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表氧化酶催化下生成表氧二十碳三烯酸,后者在环氧化物水解酶2(epoxide hydrolase2,EPHX2)基因编码的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soluble epoxide hydrolase,sEH)作用下可生成生物活性较弱但稳定性更好的双羟基二十碳三烯酸。
邵敏洁易兴阳池丽芬林静黄如月周强
关键词:P450基因基因多态性易损斑块颈动脉脑梗死
血小板活化相关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2022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活化相关基因变异与颈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对236例伴颈动脉狭窄和378例不伴颈动脉狭窄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11个血小板活化相关基因位点多态性、血小板白细胞聚集和血小板聚集进行检测;采用高分辨率B超评估颈动脉狭窄;应用广义多因子降维(Generalized multifactor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GMDR)法分析这些基因-基因交互是否影响颈动脉狭窄的风险。结果与不伴颈动脉狭窄患者比较,伴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白细胞聚集增高。单因素分析显示,伴和不伴颈动脉狭窄患者这11个基因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无明显差异;然而,GMDR分析表明,血栓素A2受体(Thromboxanes A2 receptor,TXA2R)rs1131882、血小板膜受体(Platelet membranesreceptors,P2Y1)rs1371097和糖蛋白IIIa(Glycoprotein IIIa,GPIIIa)rs2317676存在有交互作用,这3个基因位点的高交互作用与血小板活化增高有关,为颈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2.72,95%CI=1.28~7.82,P=0.001)。结论Rs1131882、rs1371097和rs2317676的交互作用增加了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风险,可能是颈动脉狭窄的基因标志物;GMDR法对阐明颈动脉狭窄复杂的基因危险因素具有较大的作用。
杨雪陈洪易兴阳周强王淳林静卿婷黄如月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血小板激活
急性脑桥梗死进展发生的影像学特点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桥梗死进展发生的影像学特点。方法采用头颅MRI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对151例急性脑桥梗死患者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分类,将其分为2组,进展组42例,非进展组109例。比较2组患者的影像学分型及梗死部位的不同。结果 151例急性脑桥梗死患者中发生进展者占27.8%,非进展者占72.2%;进展组与非进展组在一般情况、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药物治疗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基底动脉分支病变的发生率(73.8%)明显高于非进展组(34.9%,P=0.000),同时发现,进展组下部脑桥梗死的发生率(42.9%)明显高于非进展组(24.8%,P=0.029)。结论基底动脉分支病变和下部脑桥梗死可能是急性脑桥梗死进展发生的重要预测指标,对可疑的急性脑桥梗死患者,及时行头颅MRI(包括弥散加权成像)及MRA检查,明确其影像学分型及梗死部位,对预防急性脑桥梗死进展的发生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黄如月易兴阳邵敏洁张侠
关键词:脑桥脑梗死磁共振血管造影术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