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心脏
  • 3篇心脏病
  • 3篇先天
  • 3篇先天性
  • 3篇先天性心脏
  • 3篇先天性心脏病
  • 3篇环境危险
  • 3篇环境危险因素
  • 3篇病例
  • 3篇病例对照
  • 3篇病例对照研究
  • 1篇蛋白
  • 1篇心内膜
  • 1篇心内膜炎
  • 1篇药敏
  • 1篇药敏试验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胰岛素样
  • 1篇胰岛素样生长...

机构

  • 6篇复旦大学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作者

  • 6篇高珊
  • 4篇侯佳
  • 4篇桂永浩
  • 3篇奚立
  • 3篇张俊
  • 3篇储晨
  • 1篇盛锋
  • 1篇蒋璆
  • 1篇徐素梅
  • 1篇宋后燕
  • 1篇梁进涛
  • 1篇王薇
  • 1篇王敏

传媒

  • 2篇复旦学报(医...
  • 1篇小儿急救医学
  • 1篇安徽医专学报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0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致病菌变迁及抗生素应用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了解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 (IE)致病菌的变迁及抗生素的应用。 方法  将 1972— 1986年确诊的IE患儿19例 (Ⅰ组 )与 1987— 2 0 0 1年的IE 5 6例 (Ⅱ组 )细菌培养结果进行比较 ,同时分析Ⅱ组患儿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 结果  近 14年来IE的致病菌发生了变化。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IE由Ⅰ组的 10 5 %增至Ⅱ组的 17 9%。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IE明显增多 ,占Ⅱ组的 46 4%。条件致病菌引起的IE有所增加。血培养阳性率近年来明显增高 ,Ⅱ组达到 87 5 %。药敏试验的开展为临床合理选择有效抗生素 ,提供了参考 ,从而使IE患儿治愈率提高至 82 14 % ,死亡率降至 17 86%。 结论  对IE患儿及时合理进行细菌培养 ,并依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效抗生素 ,对提高IE治愈率。
侯佳盛锋高珊徐素梅
关键词: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抗生素药敏试验表皮葡萄球菌感染
先天性心脏病环境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与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相关的环境危险因素,为其病因学研究和科学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采取统一调查问卷,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亲生父母亲逐一进行调查。对所有研究因素用单因素分析和二项分类L...
侯佳桂永浩奚立张俊储晨高珊
文献传递
ANKRD26基因突变所致THC2患儿的基因表型与临床特征分析
2022年
目的:分析3例ANKRD26基因突变所致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2型(THC2)的临床特征与基因突变家系谱,探讨ANKRD26基因突变类型与THC2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10月在医院血液肿瘤科诊治的3例THC2患儿临床资料与一般实验室检查结果,使用二代技术(NGS)进行全外显子检测(WES)、基因数据和致病突变验证三个主要步骤对先证者及其家庭成员ANKRD26基因进行测序、筛查和分析。结果:3例患儿初诊时均PLT<20×10^(9)/L,皆有淤点瘀斑,初诊时丙球及激素效果欠佳。基因分析结果均存在ANKRD26基因突变,突变位点分别位于第22号外显子、第1号外显子启动区与第30号外显子,突变类型均为杂合突变。结论:THC2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其不同基因突变类型预后差别很大,ANKRD26基因多态性可能为影响THC2患儿临床表现的关键因素。
王亚萍马典庆金玉婷顾静文陈茹月韦楠高珊王敏陈天平
关键词:家系分析
先天性心脏病环境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40
2007年
目的探讨目前与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相关的环境危险因素,为制定科学的预防措施及其病因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对先心病组和对照组儿童的亲生父母亲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对所有研究因素经单因素分析和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先心病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分析了207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和414名对照的资料,按α=0.05水准,用χ2检验对42个研究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出14个可疑危险因素,再经二项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法,进行多因素分析,最终筛选出与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相关的7个危险因素,分别是母亲孕早期有不良精神因素(OR=5.767)、胎儿心律失常(OR=5.047)、孕早期饮酒(OR=4.869)、孕早期患呼吸道感染(OR=4.666)、孕早期接触有害物质(OR=3.731)、孕早期有噪音环境(OR=2.960)、母亲有不良生育史(OR=2.231)。结论怀孕早期是胎儿心脏发育的关键时期,母亲在孕早期有不良精神因素、饮酒、患呼吸道感染、接触有害物质、生活在噪音环境会增加胎儿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母亲既往有不良生育史及胎儿期发生心律失常,亦为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认识这些危险因素,加强孕早期保健防护、重视孕期产前检查对预防先天性心脏病发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侯佳桂永浩奚立张俊储晨高珊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病例对照研究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参与斑马鱼胚胎心血管系统发育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通过显微注射吗啡啉修饰的反义寡核苷酸制作斑马鱼IGFBP-2基因表达下调的动物模型,观察IGFBP-2表达下调导致斑马鱼胚胎心脏血管发育的异常表型及其对心脏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胚胎整体原位杂交验证IGFBP-2基因在斑马鱼胚胎发育早期的时空表达谱。特异抑制IGFBP-2基因启动子的吗啡啉(morpholino,MO)和标准对照吗啡啉(Con-MO)由Gene-Tools公司设计合成。设置0.05、0.10、0.25和1.0 mmol/L 4个不同浓度梯度的IGFBP-2 MO注射组,观察不同注射浓度对斑马鱼胚胎心脏异常表型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并与Con-MO注射组以及野生型(Wild type,Wt)对照组比较。详细记录0.25 mmol/L浓度IGFBP-2 MO注射组不同发育时段斑马鱼胚胎心脏发育的异常表型。荧光显微镜下观察IGFBP-2 EGFP重组质粒单独以及与IGFBP-2 MO或Con-MO共注射后12hpf胚胎的绿色荧光表达。原位杂交比较IGFBP-2 MO注射组与Wt组斑马鱼心房标记基因Amhc的表达情况;观察IGFBP-2基因下调的Vmhc-EGFP转基因斑马鱼心室特异性绿色荧光的变化;显微血管荧光造影显示IGFBP-2 MO注射组与Wt组胚胎外周血管发育的差异。结果斑马鱼胚胎早期的发育过程中,IGFBP-2基因在眼球、中脑和肝脏先后表达。0.25 mmol/L浓度MO注射组12hpf存活的胚胎在48hpf有59.6%发生心脏发育的异常表型,包括心管搏动无力、心包水肿和房室环化障碍,部分胚胎发生心房扩大、房室反流伴循环瘀滞,且畸形随发育时间推移加重。接受单独显微注射IGFBP-2EGFP重组质粒和与Con-MO共同注射的Wt胚胎12hpf出现明显的绿色荧光表达,而重组质粒与IGFBP-2MO共同注射的胚胎几乎无荧光表达,证实MO下调斑马鱼胚胎IGFBP-2基因的有效性。48hpf胚胎整体原位杂交显示IGFBP-2 MO注射组心房特异标记基因Amhc的表达下调;48hpf IGFBP-2基因下调的Vmhc-EGFP转基因斑马鱼心室特异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减弱;60hpf IGF
高珊王薇梁进涛桂永浩蒋璆宋后燕
关键词:IGFBP-2斑马鱼胚胎
先天性心脏病环境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与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相关的环境危险因素,为其病因学研究和科学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采取统一调查问卷,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亲生父母亲逐一进行调查。对所有研究因素用单因素分析和二项分类LOg...
侯佳桂永浩奚立张俊储晨高珊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