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战武
- 作品数:12 被引量:103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城市间地下管线地震安全性评价研究
- 城市间地下管线工程,由于它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研究,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地质资料分析和现场实地调查,对管线区域和近场区的地震活动性与地震构造环境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划分潜在震源区,确定相关参数,...
- 米素婷陈国星高战武吕晓建
- 关键词:地下管线地震构造潜在震源峰值加速度
- 文献传递
- Magnitude and distance distribution of strong aftershocks in Sichuan-Yunnan region被引量:4
- 2008年
- 研究了川滇地区1966年以来12次主震震级Ms≥6.5的地震序列中,主震与强余震(本文定义为所有Ms≥5的余震)震级差分布特征和强余震与主震距离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强余震与主震震级差服从截断的指数分布,据此推导出了强余震与主震震级差的概率密度函数;强余震距离分布的优势范围是距主震10-39km,且强余震与主震震中的距离服从正态分布。
- 吕晓健高孟潭高战武米素婷
- 关键词:强余震概率分布
- 汶川8级大地震的地表破裂特征及分段被引量:19
- 2009年
-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境内发生MS8.0地震。地表破裂多以跌水、陡坎形态发育在河流沟谷或晚新生代沉积层内,位移明显。山地受崩塌、滑坡影响,位移量较难获得。发震断裂主要有三条,即北川-映秀断裂、彭县-灌县断裂和小鱼洞断裂。北川-映秀断裂地表破裂由南向北活动性质从逆冲为主逐渐转变为走滑为主,长约220 km,平均垂直位移量约3 m,按位移量沿断裂走向的变化可以分为虹口段、北川段和南坝段;彭县-灌县断裂地表破裂以逆冲活动为主,长约82 km,平均垂直位移量约1.5 m,可以划分为白鹿段和汉旺段,断裂断距分布的几何特征与北川-映秀断裂的中南段相近;小鱼洞断裂是一条新生北西走向的次级破裂,长约5.6 km,平均垂直位移量约1.5 m,调节两侧构造单元变形差异,具有捩断层特征,活动以逆(左行)走滑为主,可划分出小鱼洞段和中坝段。姚都镇地表破裂可能说明南坝以北的地震具有不同的活动特征。活动断裂的运动方式反映区域应力场有北西西向挤压特征。
- 张军龙申旭辉徐岳仁高战武吕晓健杨攀新
- 关键词:汶川8.0级地震地表破裂特征
- 黄河黑山峡大柳树坝址若干地震地质问题的研究被引量:9
- 2006年
- 本文主要根据《黄河黑山峡河段地震地质补充论证工作报告》1,对黄河黑山峡河段大柳树坝址区主要地震地质问题,包括1709年中卫7?级地震的地表破裂带长度,F201断层的规模,坝址区F3、F7断层晚更新世以来是否被F201断层“牵动”,坝址区不同级别断层的深浅构造关系等主要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要介绍。
- 陈国星田勤俭周本刚闵伟刘保金高战武
- 关键词:大柳树坝址地震地质
- 城市间地下管线地震安全性评价研究
- 城市间地下管线工程,由于它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研究,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地质资料分析和现场实地调查,对管线区域和近场区的地震活动性与地震构造环境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划分潜在震源区,确定相关参数,...
- 米素婷陈国星高战武吕晓建
- 关键词:地下管线地震构造潜在震源峰值加速度
- 文献传递
- 高填方地基中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研究
- 2010年
- 高填方地基的广泛应用,使得对在不同高填方地质情况下,开展研究地震动参数的变化规律有着重要的工程指导意义。根据某机场高填方工程的地基参数,分别概化建立了不同填方厚度、不同压实度、不同厚度原土基的土层计算模型。通过计算得出了场地地震动反应结果。对比研究计算结果,得出了不同高填方地层地质情况下地震动参数的变化特征。为工程设计提供了有效的参数和科学合理的依据。
- 米素婷陈丹高战武吕晓健
- 关键词:高填方地基地震动参数
- 强余震和主震地面运动分布比较研究被引量:17
- 2007年
- 应用地震动衰减关系计算了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中国大陆及近海发生的21次MS≥7地震序列的主震和强余震产生的有效峰值加速度,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76.2%地震序列的强余震产生的有效峰值加速度超过主震,其中50%多的强余震产生的有效峰值加速度在大范围内大幅度地超过主震.本研究表明在强余震震中区附近,强余震往往会造成比主震更严重的破坏,因此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要充分考虑强余震的影响场,才能为抗震设防提供科学、安全、可靠的依据.
- 吕晓健高孟潭高战武米素婷
- 关键词:强余震抗震设防
-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边界断裂生长过程的定量分析被引量:20
- 2009年
- 徐家围子断陷位于松辽盆地中部,受徐西和宋西两条边界断裂控制。基于地震反射剖面地质解译成果,应用断层沿走向位移-长度曲线形态分析方法和沿倾向生长速率分析方法,对两条断裂的生长演化过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沙河子期(136~144Ma)为最主要的生长期,徐西断层的平均生长速率为35m/Ma,宋西断层的平均生长速率为71m/Ma,断陷边界断裂总体平均生长速率大于60m/Ma,两条断层主要呈现独立生长状态,只在重叠的部位发生微弱的软连接;营城期(126~136Ma)也是主要的生长期,徐西断层的平均生长速率为18m/Ma,宋西断层的平均生长速率为85m/Ma,二者发生硬连接,并基本结束了硬连接过程,以重叠处宋西断层的强烈活动为特征,断陷盆地的规模逐渐扩大,沉积厚度随之增加;营城期后断层只在局部连接地点发生微弱活动。断层生长过程中伴生构造的位置基本与油气田的分布相吻合,对它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油气勘探。
- 张军龙蒙启安张长厚高战武
- 关键词:徐家围子断陷生长速率
- 陆域码头填土地基强夯加固试验研究
- 沿海陆域大面积的开发利用,使得对陆域填土地基的加固处理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了强夯试验施工参数和工序。开展强夯试验研究,确定了合理的施工参数、平均夯沉预控,同时可连续施工。通过强夯前后地基土体物...
- 米素婷杨攀新吕晓健高战武
- 关键词:地基强夯
- 文献传递
- 江汉盆地构造模式和演化及其与中强地震关系研究被引量:16
- 2009年
- 本文通过对江汉盆地地震物探的剖析,结合该地区大地构造环境特点,指出盆地主要有三个发展阶段组成:前陆盆地阶段(中三叠—晚侏罗纪),主要受秦岭大别逆冲推覆,前缘挠曲形成前陆盆地,同期形成NW向和NEE—EW向两组断裂,从而奠定了盆地棋盘格网构造体系;断陷盆地阶段(白垩纪—老第三纪),断裂由原逆冲或逆走滑转变为正断性质,且控制盆地沉积中心,同时盆地发生顺时针旋转,岩浆活动强烈;新第三纪以来盆地阶段,盆地以坳陷为主,整体下降,表现为断裂对盆地沉积控制明显减弱,岩浆活动停止。根据石油物探剖面建立了盆地的构造格架,即盆地内两组断裂及其形成的狭窄低凸起/地垒条带将盆地分为4个NNW向展布和3个NEE向展布凹陷带。盆地地壳结构和小震分布及震源机制解显示地震集中在沉降最大的潜江—沔阳凹陷带附近,震源深度优势分布在15 km左右,即盆地基底附近。
- 杨攀新高战武张俊
- 关键词:江汉盆地盆地演化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