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建慧

作品数:5 被引量:48H指数:2
供职机构:鲁东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暖期
  • 4篇中世纪暖期
  • 3篇气候
  • 3篇温度变化
  • 2篇气候变化
  • 1篇时空变化特征
  • 1篇气候模拟
  • 1篇全球温度
  • 1篇全球温度变化
  • 1篇温度
  • 1篇古代气候
  • 1篇ECHO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2篇鲁东大学

作者

  • 5篇高建慧
  • 4篇刘健
  • 2篇王苏民
  • 1篇王红丽

传媒

  • 2篇鲁东大学学报...
  • 1篇湖泊科学
  • 1篇地理科学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中世纪暖期温度变化的模拟被引量:15
2006年
本文利用全球海气耦合气候模式ECHO-G进行的1000个模式年的长时间积分气候模拟试验结果,分析全球和中国地区中世纪暖期的存在性与时间演变、全球性与区域差异、以及变温强度和影响因子等问题.结果表明:中世纪暖期是一个全球性现象,但各地在中世纪暖期温度变幅和位相变化存在差异.中世纪暖期不是一个持续稳定的暖期,而是存在峰谷起伏变化,其中冷谷的持续时间为40-80年.全球平均的中世纪暖期出现在1000—1280年间.其间南半球的温度变幅最大,北半球次之,全球平均最小.中世纪暖期的鼎盛期全球绝大部分地区增温明显,只有大西洋西北地区有一 0.5-1,0℃的降温区,以及南太平洋有-0.5-2.0℃的降温区.北半球最大增温出现在格陵兰地区及西北太平洋地区, 南半球出现在70°-80°S,5°-60°W的海域,最大增温达2.5-3.0℃.整个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都是增温区,增温幅度为 0.5-1.5℃.热带和亚热带也是增温区,但增温幅度仅为0.5℃左右.也就是说,中世纪暖期时,增温幅度在低纬地区最小,中纬度地区次之,高纬度地区最大.中国的中世纪暖期出现在公元1000—1260年间,其间中国西部的年平均温度距平变幅最大,东部最小,全国平均介于二者之间.中世纪暖期鼎盛期整个中国区域温度距平都是正值,中国东部的增温呈西 -东向和西北-东南向的带状分布,且由南向北增温幅度加大,由0.4℃逐步增加到0.8℃.中国西部的增温呈高压状分布,且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增温幅度加大,最大增温达2.0℃-2.2℃.由于模拟试验是在改变太阳辐射、火山活动、CO2 与CH4浓度等因子的情况下进行的,说明太阳辐射、火山活动、CO2与CH4浓度都是形成中世纪暖期的主控因子.至于各因子各自对中世纪暖期形成的贡献,还有待进行单因子和多因子强迫试验进一步探讨.
刘健高建慧王苏民
关键词:中世纪暖期气候变化
中国中世纪暖期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2
2009年
采用全球海气耦合模式ECHO-G的1000个模式年的长积分气候模拟方法分析了中国中世纪暖期温度的存在性与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的中世纪暖期出现在公元1000—1250年间,但它不是一个持续稳定的暖期,而是存在峰谷起伏变化,其中最暖的30年(中世纪暖期鼎盛期)出现在1131—1160年.中世纪暖期中国的年平均和冬、夏季平均温度距平变幅西部最大,东部最小.其鼎盛期中国的温度距平相对于千年温度都是正值,中国东部的增温幅度由南向北逐渐加大,变幅为0.4℃—0.8℃,而中国西部的增温呈Ω型分布,且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增温幅度逐渐加大,最大增温达2.0℃—2.2℃.
高建慧刘健王红丽
关键词:中世纪暖期温度变化
中国中世纪暖期气候模拟研究
中世纪暖期又称“小气候适宜期”,指900-1300AD出现在欧洲及大西洋临近地区的相对温暖的气候阶段。中世纪暖期是2000年来全球最重要的气候事件之一。随着各种气候代用资料的开发,对于中世纪暖期的认识正逐步深入,但由于代...
高建慧
关键词:古代气候中世纪暖期气候变化气候模拟
中国中世纪暖期气候研究综述被引量:32
2006年
中世纪暖期是2000年来全球最重要的气候事件之一,关于中世纪暖期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各种代用资料重建气候序列。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能敏感响应环境变化的高分辨率的信息载体主要有冰芯、树轮、历史文献、湖泊沉积及石笋等。随着代用资料的开发,对于中世纪暖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中世纪暖期是否具有全球性,不同区域的起讫时间、增温幅度、内部波动以及成因机制等问题上还存在一定争议。主要原因是受重建资料敏感性与地域性限制,加上不同代用指标对气候变化敏感性的差异以及不同代用资料的方法、气候与环境意义等存在差异,定年存在误差。在中国,从对重建资料的整理分析来看,对于“中国是否存在中世纪暖期”这个问题,各研究者们没有达成一致的看法;对于中国中世纪暖期冷暖变化的研究,由于区域差异,东部重建资料以历史文献为主,而西部关于历史气候环境的相关记载很少,所以重建资料以冰芯、湖芯、树轮等为主。大多数的研究结果认为,西部的冷暖变化与东部有着明显的差异,其中最主要的是东部在900~1300A.D,存在明显的温暖期,而西部则暖期不如东部明显。今后为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中世纪暖期气候特征,应加强各种代用指标高分辨率序列的积累和定量化研究、各种代用指标和重建序列的综合集成研究及其与吉气候模拟结果的比较研究,以期从动力学角度加深理解中世纪暖期的区域响应差异。
高建慧刘健王苏民
关键词:中世纪暖期气候
近千年全球温度变化特征及成因的模拟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利用全球海气耦合模式(ECHO-G)的1000个模式年的长积分气候模拟试验结果,对近千年的温度变化特征及其可能的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千年全球温度变化明显呈现"暖期—调整期—冷期—短调整期—暖期"的两峰一谷的"V"字型变化格局.其中前一个暖期对应于中世纪暖期,冷期对应于小冰期,后一个暖期对应于20世纪暖期.通过对太阳辐射常数、火山活动指数、CO2和CH4浓度序列的拟合分析发现,太阳辐射和火山活动是控制全球温度变化的主控因子,而在最近百年尺度上,温室气体(CO2和CH4)浓度含量的变化对温度变化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高建慧刘健
关键词:温度变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