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丽
- 作品数:16 被引量:65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 近千年来东亚夏季风变化的模拟研究
- 利用海气耦合模式ECHO-G的近千年连续积分资料,选取了与降水关系较好的东亚夏季风指数,并对不同气候特征时期的东亚环流特征及季风影响因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用海陆热力差异定义的东亚夏季风指数Isun在年际尺度上较好地体现...
- 况雪源刘健王红丽
- 关键词:气候特征
- 文献传递
- 四种再分析资料与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观测资料的对比研究被引量:9
- 2008年
- 为了获得对中国区域降水刻画能力较好的再分析资料,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例,将PREC/L、CMAP、GPCP及NCEP2四种再分析降水资料与台站降水观测资料进行了多年和逐年平均的年、季、月降水量距平的时空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比较了再分析资料对该区降水刻画能力的差异。首先对该区域的观测资料、CMAP、GPCP及NCEP2资料进行插值,使所有资料具有相同的空间分辨率,在此基础上比较再分析资料与观测资料年、季、月平均的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四种再分析资料与观测资料的距平相关系数(均方根误差)由大到小(由小到大)的变化次序为:PREC/L→CMAP→GPCP→NCEP2,四种再分析资料均能较好地刻画出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尤以PREC/L资料对该区域降水变化的时空演变规律描述得最好。最后,利用PREC/L资料与观测资料对该区域降水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相关分析、EOF分析和功率谱分析,结果显示夏季平均降水量具有2.3和3.1年的显著周期,EOF分析的前两个模态的时间变化分别具有2.3和2.8年的显著周期,这些显著周期都通过了95%的红噪声检验。
- 王红丽刘健况雪源
- 关键词:GPCPCMAP长江中下游降水
- 近千年来中国气温模拟与重建资料的对比分析被引量:8
- 2011年
- 依据全球海气耦合气候模式ECHO-G近千年积分模拟结果,通过对中国气温模拟序列与重建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以验证模式对中国地区气温变化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重建资料都明显体现出了11世纪至14世纪的中世纪暖期、15世纪至19世纪的小冰期及20世纪的现代暖期3个气候特征时期,并且二者在冷暖时期的转换时间上也较吻合,模拟序列较好再现了重建气温的变化特点。对模拟资料的进一步分析表明中国西部可以分为西北地区及青藏高原地区,其中西北地区气温变化与中国东部保持较好的一致性,而青藏高原地区在近千年来的气温变化与周边地区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上升趋势是青藏高原近千年来冬季气温最显著的变化特征,所以就冬季来说,青藏高原地区在中世纪时期气候偏冷。
- 况雪源刘健王红丽提汝媛
- 近千年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变化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
- 利用全球海气耦合模式ECHO-G近千年积分模拟的气候资料,分析了近千年来中国东部夏季气候特征,并探讨了该地区夏季降水对环流场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近千年来,中国东部夏季气候变化较为复杂,冷湿、暖干、暖湿和冷湿的气候...
- 王红丽刘健况雪源
- 关键词:夏季降水气候特征大气环流
- 文献传递
- 近千年来东亚夏季风变化的模拟研究
- 利用海气耦合模式ECHO-G的近千年连续积分资料,选取了与降水关系较好的东亚夏季风指数,并对不同气候特征时期的东亚环流特征及季风影响因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用海陆热力差异定义的东亚夏季风指数Isun在年际尺度上较好地体现...
- 况雪源刘健王红丽
- 文献传递
- 近千年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模拟研究
- 利用ECHO-G海气耦合气候模式模拟的中国东部过去近1000年的降水资料,通过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方法得到了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分布的主要空间型态:华北和华南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反位相,即华北和华南地区降水多(少)时长江中下游地...
- 提汝媛顾亚进刘健况雪源王红丽
- 关键词:夏季降水
- 中国中世纪暖期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2
- 2009年
- 采用全球海气耦合模式ECHO-G的1000个模式年的长积分气候模拟方法分析了中国中世纪暖期温度的存在性与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的中世纪暖期出现在公元1000—1250年间,但它不是一个持续稳定的暖期,而是存在峰谷起伏变化,其中最暖的30年(中世纪暖期鼎盛期)出现在1131—1160年.中世纪暖期中国的年平均和冬、夏季平均温度距平变幅西部最大,东部最小.其鼎盛期中国的温度距平相对于千年温度都是正值,中国东部的增温幅度由南向北逐渐加大,变幅为0.4℃—0.8℃,而中国西部的增温呈Ω型分布,且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增温幅度逐渐加大,最大增温达2.0℃—2.2℃.
- 高建慧刘健王红丽
- 关键词:中世纪暖期温度变化
- 近千年来三个气候特征时期东亚夏季风的模拟对比被引量:11
- 2010年
- 利用全球海气耦合气候模式ECHO-G的近千年连续积分资料,选取与降水关系较好的东亚夏季风指数,对不同气候特征时期的东亚环流及季风影响因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用海陆热力差异定义的东亚夏季风指数Isun在年际尺度上较好地体现了长江流域及华北地区降水的变化,而利用850 hPa纬向风场定义的指数Iwang在年代际尺度上较好地体现了长江流域的降水变化。从不同气候特征时期的环流来看,中世纪暖期夏季风最强,东亚大陆降水明显偏多,现代暖期夏季风较之有所减弱,而小冰期则是夏季风最弱的时期,东亚大陆的降水明显偏少。不同气候特征时期夏季风指数与海温的相关表明,ENSO事件对东亚夏季风的影响在现代暖期有所增强,而与外部强迫因子的相关揭示出中世纪暖期有效太阳辐射变化是影响东亚夏季风变化的主要因子,现代暖期则是温室气体对夏季风的影响更重要。
- 况雪源刘健林惠娟王红丽提汝媛
- BP神经网络在古气候序列重建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9年
- 当前小区域的古气候变化研究受模拟资料分辨率和可靠性的严重制约。为了将大区域的气候模拟资料应用到小区域的古气候研究中去,亟待建立有效的降尺度方法。为此以徽鄂地区为例,建立了一个3层BP神经网络拟合模型,利用相关气象要素作为拟合因子,拟合并重建了该地区近千年来1月、7月和年平均的温度和降水序列,通过与观测及模拟资料的对比分析发现,该模型拟合及重建的近千年气候序列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能反映小区域气候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信号,提高了模拟资料对小区域气候变化的刻画能力。
- 王红丽顾亚进刘健况雪源提汝媛
- 关键词:BP神经网络古气候
- 近千年东亚夏季风变化的模拟研究
- 东亚季风在半个世纪以来都是大气科学的研究热点。东亚季风是亚洲气候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东亚季风历史的研究中,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过去东亚季风的变迁过程,了解目前东亚季风的发展状态,预测未来东亚季风发展的趋势。本文的研究...
- 王红丽
- 关键词:东亚季风区夏季降水季风指数气候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