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凯
- 作品数:40 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年龄超过1个月的室间隔完整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行动脉调转术的中期结果分析
- 目的:目前中国很多室间隔完整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IVS)患儿就诊较晚,错过了最佳手术时机。本研究旨在明确超龄TGA/IVS患儿行动脉调转术治疗的中期结果。方法:2000年~2011年,共109例连续年龄超过1个月...
- 李守军马凯花中东杨克明闫军胡盛寿张浩潘湘斌陈求名
- DMOG稳定缺氧诱导因子1α改善发绀右心室重构
- 2022年
- 目的探索二甲基乙二酰基甘氨酸(dimethyloxalylglycine,DMOG)是否通过增强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1α)稳定性改善慢性缺氧导致的右心室重构(right ventricular remodeling,RVR)。方法Sprague Dawley大鼠持续低氧4周形成发绀右心室肥厚模型。实验分为常氧组,低氧组,低氧对照组,低氧DMOG组。分别记录各组大鼠体重变化趋势,计算右心室心肥厚指数,Masson染色评估心肌纤维化程度,Western blot检测HIF-1α及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rythropoietin receptor,EPOR)蛋白的表达,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1,GLUT-1)、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水平,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结果低氧组HIF-1α水平在2~4周后出现表达下调,而低氧DMOG组大鼠HIF-1α持续稳定表达(P<0.05),注射DMOG显著改善缺氧诱导的大鼠体重下降、右心室肥厚、心肌纤维化等病理表型(P<0.05)。机制研究表明,DMOG升高GLUT-1、Bcl-2、VEGF、EPO表达(P<0.05),降低I型胶原、IL-6表达(P<0.05),EPOR蛋白在发绀心肌中表达亦升高。结论DMOG通过增加血管生成、改善心肌纤维化、减少炎症及能量代谢等明显改善发绀心肌重塑过程,分子机制与其稳定HIF-1α的作用相关。
- 国蓉张森马凯杨阳王官玺李肖珏周姝含陈燕燕李守军
- 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1Α
- 一期完全腔肺连接术15年随访结果
- 王官玺陈求名李守军杨克明花中东张浩闫军马凯张森祁磊何凤璞
- 经升主动脉球囊成形术治疗婴儿重度主动脉瓣狭窄
- 目的:探讨低体重、重度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婴儿行经升主动脉球囊成形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出生60天以内的重度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婴儿,经胸骨正中切口行经升主动脉主动脉瓣球囊成形术.术后观察主动脉瓣启闭及反流情况.出院后在门...
- 潘湘斌李守军胡盛寿晏芙霞王旭马凯欧阳文斌王宇红葛怡
- 功能单心室姑息手术合并共同房室瓣修复十年随访结果分析
- 何凤璞李守军马凯张森陈求名祁磊
- 远离型右室双出口双心室矫治中期结果分析
- 目的:室间隔缺损远离型右室双出口外科治疗结果尚不满意,手术方式选择仍然存在一定争议。本研究拟分析我院数据,明确不同术式选择原则,汇报双心室矫治的中期结果。方法:2005~2013年,在我院进行双心室矫治的连续75例远离型...
- 李守军马凯花中东杨克明张浩闫军逄坤静潘湘斌陈求名
-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并发症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总结分析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9年12月因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并发症就诊于我院并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4例,分析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手术方法的选择、手术结果及随访结果。结果:患者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包括:瓣膜损伤9例(三尖瓣、主动脉瓣损伤分别有5例和6例,其中三尖瓣和主动脉瓣同时损伤2例),左心室流出道梗阻1例,心律失常6例(三度房室阻滞2例、完全性左束支阻滞4例),溶血1例。所有患者均于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取出术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另外,5例患者行主动脉瓣成形术,1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9例行三尖瓣成形术,2例植入永久起搏器。术后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为19.00(13.00,46.75)h,呼吸机使用时间为6.00(3.00,9.25) h,总住院时间为7.00(6.00,9.50)d。术后中位随访18.00(7.75,38.00)个月,所有患者室间隔缺损无残余分流,无瓣膜功能不良,植入起搏器的患者起搏器功能良好。结论: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需外科手术治疗的并发症较多样,应以预防为主,一旦出现需早期外科干预;外科干预效果良好。
- 龚丁旭张本青林野张琳马凯刘锐李汉美芮璐李守军
-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并发症外科治疗
- 体肺分流手术在肺动脉发育不良的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
- 目的:比较常见体肺分流手术对于肺血管发育不良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的异同。方法:回顾分析2009-12至2012-08连续47例在我院行体肺分流手术治疗合并肺动脉发育不良的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病例...
- 张永辉李守军马凯陈求名李文雷
- 大动脉调转术后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0年结果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 总结分析本院小儿心脏外科中心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行大动脉调转术后发生新主动脉瓣返流的结果。方法 2006年4月至2016年9月,回顾性分析本院小儿心脏外科中心行大动脉调转术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者599例。2011年起,对出现主动脉和肺动脉直径严重不匹配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本中心采用新的主动脉窦管交界成形技术,根据是否采用窦管交界成形技术分为两组,用倾向性配对方法每组选择各30名患者进行对比,对全部患者资料进行长期随访。结果 该组患儿远期生存率为93.3%(559/599),新主动脉瓣返流发生率6.5%(39/599),主动脉瓣置换发生率0.5%(3/599),既往肺动脉环缩术和主、肺动脉直径不匹配是发生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危险因素,对于主肺动脉直径不匹配患儿行新主动脉窦管交界成形术后未随访到重度主动脉瓣返流的发生。结论 本中心大动脉调转术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有着较低的主动脉瓣返流和主动脉瓣置换发生率,具有良好的远期效果。新主动脉瓣的返流与既往行肺动脉环缩术和主肺动脉直径不匹配相关。对于主肺动脉直径不匹配患儿使用新主动脉窦管交界成形术有可能降低新主动脉瓣返流的发生率。
- 芮璐李守军闫军花中东杨克明马凯刘晋萍张本青刘锐蒋华平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大动脉调转术主动脉瓣返流手术方式
- 室间隔缺损远离型右心室双出口行双心室矫治近中期结果分析
- 目的:分析室间隔缺损远离型右心室双出口行双心室矫治的近中期结果.方法:2005年至2012年,共有67例室间隔缺损远离型右心室双出口患儿在我院接受了双心室矫治手术,平均年龄3.1±2.1岁(5个月~7岁),平均体重12....
- 李守军马凯花中东杨克明张浩闫军张慧丽潘湘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