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永智

作品数:36 被引量:235H指数:9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基因
  • 5篇黑色素
  • 5篇黑色素瘤
  • 4篇血管
  • 4篇细胞
  • 4篇疗效
  • 4篇斑贴试验
  • 4篇表皮
  • 3篇蛋白
  • 3篇毒性
  • 3篇血管内皮
  • 3篇血管内皮生长...
  • 3篇中毒性表皮坏...
  • 3篇湿疹
  • 3篇皮炎
  • 3篇内皮
  • 3篇内皮生长因子
  • 3篇坏死
  • 3篇黑素
  • 3篇黑素瘤

机构

  • 17篇广东省人民医...
  • 13篇中国医学科学...
  • 7篇广东省人民医...
  • 3篇北京大学第三...
  • 3篇广州市第一人...
  • 2篇广东省医学科...
  • 1篇兰州医学院
  • 1篇昆明医学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西安大兴医院

作者

  • 35篇韩永智
  • 12篇孙建方
  • 8篇黄庚史
  • 8篇刘广仁
  • 6篇曾学思
  • 6篇王群
  • 5篇蒋源
  • 3篇李邻峰
  • 3篇韩芳
  • 2篇陈声利
  • 2篇肖洁平
  • 2篇姜祎群
  • 2篇黄述江
  • 2篇徐秀莲
  • 2篇周武庆
  • 2篇孙建
  • 2篇林静
  • 1篇刘涛
  • 1篇李楠
  • 1篇李文竹

传媒

  • 6篇临床皮肤科杂...
  • 6篇中华皮肤科杂...
  • 4篇中国皮肤性病...
  • 4篇循证医学
  • 3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保健与生活
  • 1篇中国医院管理
  • 1篇广州医药
  • 1篇医药与保健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国际皮肤性病...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7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和复发性尖锐湿疣与细胞免疫水平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2
2017年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和复发性尖锐湿疣细胞皮肤免疫水平的关系,为临床预防尖锐湿疣复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医院性病科门诊治疗的尖锐湿疣患者136例,分为复发组85例和未复发组51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HPV感染亚型分布以及HPV基因型,比较两组患者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差异。结果复发组患者高危型HPV分布率为69.4%显著高于未复发组31.4%,未复发组患者低危型HPV分布率为68.6%显著高于复发组3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HPV感染均以低危型HPV6,HPV11以及HPV43为主,未复发组检测到高危型基因较少,复发组患者检测到高危型基因较多;复发组患者CD3+含量(66.8±7.5%),CD_4^+含量(32.8±5.3%),CD_4^+/CD_8^+比值(0.8±0.1)均显著低于未复发组CD3+含量(75.4±8.3%),CD_4^+含量(39.2±4.8%),CD_4^+/CD_8^+比值(1.2±0.2),复发组患者CD_8^+含量(40.3±4.8%)显著高于未复发组(32.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复发组患者CD3+(64.8±6.1%),CD_4^+含量(31.5±5.4%),CD_4^+/CD_8^+比值(0.8±0.1)均显著低于未复发组患者CD3+(75.7±8.5%),CD_4^+含量(38.1±4.6%),CD_4^+/CD_8^+比值(1.1±0.2),复发组患者CD_8^+含量(41.6±4.5%)显著高于未复发组(33.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尖锐湿疣患者HPV感染的亚基因型和患者治疗后复发存在密切的联系,尖锐湿疣患者在接受治疗前的细胞免疫水平与疾病复发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为临床预防尖锐湿疣的复发以及有效治疗尖锐湿疣的复发提供科学依据。
林静韩永智李楠李小红董秀芹
关键词:人乳头状瘤病毒复发尖锐湿疣细胞免疫水平
外用药物联合治疗银屑病的进展被引量:21
2005年
韩永智孙建方
关键词:银屑病外用药物靶位临床治疗效果病情
BRAFV600E突变基因对人黑素瘤细胞侵袭能力影响的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BRAFV600E突变基因对黑素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用构建成功的质粒载体转染人黑素瘤细胞株A375,在体外干扰BRAFV600E突变基因,用Transwell小室检测肿瘤细胞侵袭能力,用明胶酶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变化,采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MMP-2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特异性短发卡RNA抑制人黑素瘤细胞MMP-2和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MMP-2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减少35%和80%,VEGF则减少45%和14%。转染特异性质粒的黑素瘤细胞穿过Metrigel的数目下降69%。结论BRAFV600E突变增强黑素瘤细胞的侵袭能力,特异性shRNA可以使瘤细胞的侵袭性下降。
陈浩张玲薛燕宁韩永智徐秀莲曾学思孙建方
关键词:小分子干扰基质金属蛋白酶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BRAF基因
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足癣的系统评价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评价口服药物治疗足癣的临床疗效和费用,为足癣治疗中口服抗真菌药物的合理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国内外已公开发表的有关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足癣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要求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12项研究符合本文入选标准,总病例数700。特比奈芬和伊曲康唑的治疗效果都较满意,特比奈芬(250mg/d治疗2周)和伊曲康唑(100mg/d治疗2周或4周)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唑类药物的疗效相似。灰黄霉素和酮康唑的治愈率无差异。特比奈芬比灰黄霉素疗效更好。结论特比奈芬和伊曲康唑的疗效都优于安慰剂。与灰黄霉素相比,特比奈芬起效快、疗效高,但费用高。
王群韩永智
关键词:足癣特比奈芬伊曲康唑灰黄霉素
BRAF基因序列特异性shRNA质粒载体的构建
2007年
目的构建BRAF基因序列特异性的短发卡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质粒载体。方法根据文献已发表的BRAF基因序列,设计合成3条BRAF特异性的shRNA编码序列(其中一条shRNA特异性针对黑素瘤中最常见的BRAF V599E错义突变设计)和一条与人基因组无同源性的阴性对照shRNA编码序列。将退火后的双链shRNA编码序列重组于pGenesil-1质粒中,进行双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双酶切显示shRNA编码序列被成功插入pGenesil-1质粒中,测序结果证实插入片断与设计序列完全一致。结论所设计的shRNA编码序列被正确插入质粒骨架,成功构建了BRAF基因序列特异性的shRNA质粒载体。
韩永智曾学思周武庆孙建方
关键词:BRAFSHRNA质粒载体
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并发肥胖性黑棘皮病1例被引量:3
2005年
陈声利韩永智孙建方
靶向VEGF的miRNA对恶性黑色素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研究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的外源性miRNA对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根据VEGF基因序列设计合成4对miRNA干扰片段,构建质粒真核表达载体,分别为X-26-1-3、X-26-2n-1、X-26-3-2和X-26-4-4,测序分析鉴定插入序列的完整性;脂质体法将该4个重组表达载体转染黑色素瘤细胞株SKmel-28,RT-PCR检测转染细胞中VEGF基因的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miRNA对VEGF蛋白表达水平的调控效应,明确抑制效果最为显著的miRNA干扰序列。MTS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人工合成的靶向VEGF的miRNA对SKmel-28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测序分析证实4个重组体插入片段的碱基序列均完全正确,成功转染SKmel-28细胞后,均能显著抑制肿瘤细胞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抑制效应最强的重组载体是X-26-2n-1,MTS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SKmel-28细胞转染X-26-2n-1后,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增殖抑制效应具有时间依赖性,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空白组比较细胞增殖抑制更加明显(P<0.01);肿瘤细胞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率、总凋亡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外源性靶向VEGF的miRNA能够显著降低黑色素瘤细胞SKmel-28 VEGF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蒋源韩永智孙建
关键词:黑色素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药物与紫外线联合应用治疗银屑病的现状被引量:15
2004年
紫外线照射是治疗中度和严重银屑病的有效方法,但由于治疗周期长和有可能诱发皮肤肿瘤,使其在临床的应用受到限制。紫外线与维生素D衍生物和维A酸类药物的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并减少彼此的不良反应。对于紫外线与糖皮质激素、甲氨蝶呤和环孢素A的联合应用,应在权衡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前提下,短期内慎重使用。
韩永智孙建方
关键词:银屑病紫外线药物
重症药疹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重症药疹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20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皮肤科收治的重症药疹患者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重症药疹类型、致敏药物、合并疾病、入院后首次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住院期间肾功能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重症药疹患者发生AKI的危险因素,计算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91例,男性50例,女性41例;年龄54(40,65)岁,范围9~85岁;重症药疹致敏药物为别嘌醇者48例,抗癫痫药23例,抗菌药物6例,其他药物14例;AKI组21例(AKI发生率23.1%),非AKI组70例。AKI组患者抗癫痫药物致敏者占比、基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和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浓度均低于非AKI组患者[0(0/21)比32.9%(23/70)、(70±12)ml/(min·1.73 m2)比(103±6)ml/(min·1.73 m2)、26(23,30)g/L比36(34,38)g/L、(116±17)g/L比(129±15)g/L],而别嘌醇致敏者占比、合并糖尿病者占比、合并慢性肾脏病者占比和基线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水平以及尿蛋白阳性者占比均高于非AKI组患者[81.0%(17/21)比44.3%(31/70)、28.6%(6/21)比7.1%(5/70)、28.6%(6/21)比5.7%(4/70)、7.2(4.6,12.2)mmol/L比5.0(3.8,6.4)mmol/L,103(63,134)μmol/L比67(56,79)μmol/L、47.6%(10/21)比17.1%(12/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别嘌醇致敏是重症药疹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OR=6.588,95%CI:1.006~43.123,P=0.049),而血清白蛋白是其保护因素(OR=0.595,95%CI:0.471~0.752,P<0.001)。结论别嘌醇致敏是重症药疹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白蛋白较低的重症药疹患者易发生AKI。
黄庚史刘广仁肖洁平韩永智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药疹
口服特比奈芬治疗甲真菌病临床随机试验的Meta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外已发表的高质量的有关比较特比奈芬的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进行综合定量分析,为甲真菌病治疗中抗真菌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国内外已公开发表的有关特比奈芬与安慰剂、伊曲康唑、灰黄霉素比较的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对符合要求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入选的特比奈芬与安慰剂比较的研究有3项,特比奈芬与伊曲康唑比较的研究有3项,在临床试验结束阶段的真菌镜检和真菌培养转阴率方面,特比奈芬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伊曲康唑组,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认为特比奈芬在耐受性方面优于伊曲康唑;特比奈芬与灰黄霉素比较的临床试验有2项,特比奈芬的真菌治愈率明显高于灰黄霉素。结论特比奈芬在治疗甲真菌病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王群韩永智
关键词:甲真菌病特比奈芬伊曲康唑灰黄霉素META分析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