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祥

作品数:103 被引量:540H指数:12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2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6篇农业科学
  • 19篇医药卫生
  • 9篇生物学
  • 9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2篇杆菌
  • 36篇大肠杆菌
  • 13篇病原
  • 12篇免疫
  • 11篇基因
  • 10篇禽病
  • 10篇禽病原性大肠...
  • 10篇病原性
  • 10篇病原性大肠杆...
  • 8篇血清型
  • 8篇教学
  • 7篇毒力
  • 7篇致病性大肠杆...
  • 7篇猪腹泻
  • 7篇猪源
  • 7篇仔猪
  • 7篇仔猪腹泻
  • 7篇干扰素
  • 6篇原核表达
  • 5篇单克隆

机构

  • 93篇扬州大学
  • 11篇江苏省人兽共...
  • 7篇江苏农牧科技...
  • 5篇新疆农业科学...
  • 3篇淮阴师范学院
  • 2篇西藏农牧学院
  • 2篇中国兽医药品...
  • 2篇淮安出入境检...
  • 2篇信阳农林学院
  • 2篇无锡市动物疫...
  • 2篇北京中海生物...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北京市朝阳区...
  • 1篇扬州大学附属...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01篇陈祥
  • 60篇焦新安
  • 37篇高崧
  • 34篇潘志明
  • 31篇刘秀梵
  • 18篇黄金林
  • 13篇孟闯
  • 12篇徐正中
  • 12篇耿士忠
  • 11篇刘静
  • 9篇殷月兰
  • 8篇孙林
  • 8篇任海龙
  • 8篇魏臻武
  • 7篇王晓泉
  • 6篇王雷
  • 5篇乔志宏
  • 5篇宦海霞
  • 4篇施慧
  • 4篇苗晓青

传媒

  • 9篇微生物学报
  • 8篇中国人兽共患...
  • 5篇畜牧与兽医
  • 5篇中国科教创新...
  • 4篇扬州大学学报...
  • 3篇中国兽医学报
  • 3篇中国兽医杂志
  • 3篇中国家禽
  • 3篇畜牧兽医学报
  • 3篇中国预防兽医...
  • 3篇教育教学论坛
  • 2篇黑龙江畜牧兽...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动物医学进展
  • 2篇生物工程学报
  • 2篇中国兽药杂志
  • 2篇中国动物传染...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国禽业导刊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7篇2011
  • 10篇2010
  • 5篇2009
  • 9篇2008
  • 9篇2007
  • 6篇2006
  • 8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10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家禽免疫抑制与免疫失败
2002年
陈祥
关键词:禽肉产量养禽业家禽免疫联合国粮农组织禽蛋
嘉兴地区禽病原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2006年
2005年,笔者从嘉兴地区临诊有典型大肠杆菌病病变的病、死鸡中分离到60株大肠杆菌,除9株未能定型、1株自凝外,鉴定出50个分离株的血清型,这些分离株覆盖了12个血清型(以078为最主要血清型)。对其中28株禽源性大肠杆菌进行致病性试验,有85.7%(24/28)为高致病株,10.7%(3/28)为中等致病株和3.6%(1/28)为低致病株。同时测定28个分离株对20种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壮观霉素、阿米卡星的抑菌作用最强,高敏菌株占71,4%~85,7%;痢特灵、庆大霉素、多粘菌素、卡那霉素、环丙沙星为中敏,高敏菌株为28,6%~64.3%;氧氟沙星、新霉素、甲基氟哌酸、依诺沙星、复方新诺明、磺胺甲基异垩唑、羧苄青霉素、青雹素、诺氰沙犀、罗姜沙犀、强力霍索、四环索的抑菌作用轮低.高敏菌株低千20%.
马先进陈祥杨玲俞华俊黄玉华杨剑洪
关键词:禽病原性大肠杆菌血清型耐药性
小鼠巨噬细胞系体外感染卡介苗的应答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体外感染卡介苗的应答。【方法】体外感染RAW264.7细胞23h后,分析细胞形态和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然后去除培养上清中的卡介苗,继续培养不同时间,通过CFSE、annexin V/PI和Rh123标记,分析宿主细胞的应答。【结果】卡介苗感染23h后,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细胞内能明显观察到吞噬泡中的BCG。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40、CD54、CD80、CD86、CD11b的表达明显升高,CD11c、I-Ad以及H-2Kd的表达变化不明显。CFSE标记卡介苗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荧光强度逐渐减弱,但是4天后仍然明显地高于对照组。除去培养上清中的卡介苗后继续培养,含有卡介苗的细胞逐渐减少,继续培养60h后基本检测不到。另外,卡介苗感染不能诱导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先升高后降低,5d后,基本上与对照组一致。【结论】通过以上分析,为卡介苗免疫机理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
胡茂志陈义芳韩璐季琰郑佳玉孟闯周海霞陈祥焦新安刘秀梵
关键词:卡介苗RAW264.7共刺激分子线粒体膜电位
抑制差减杂交筛选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基因组差异片段及其分析
采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subtractivehybridization,SSH)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E037株(血清型O78)与非致病菌株K-12MG1655以及同一O2血清型高致病菌株E058与低致...
陈祥赵娟高崧焦新安刘秀梵
关键词:禽致病性大肠杆菌抑制差减杂交同源分析
鼠伤寒沙门氏菌Χ4550 FlhD基因缺失株的构建被引量:6
2010年
为构建鼠伤寒沙门氏菌Χ4550FlhD基因缺失所致的鞭毛缺失株,采用PCR技术从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Χ4550基因组DNA中扩增出了鞭毛控制操纵子基因(FlhD)两侧翼基因片段,作为FlhD基因敲除所需的上臂和下臂的同源序列;以pKD4质粒为模板,扩增了卡那霉素(Km)抗性基因,并分别克隆入pMD18-T载体中,获得了重组质粒pMD-FlhD-U、pMD-FlhD-D和pMD-Km。将获得的上臂和下臂基因以及卡那霉素抗性基因通过拼接,构建重组质粒pMD-ΔFlhD/Km。将重组片段ΔFlhD/Km亚克隆入pG-MB151自杀质粒,并转化大肠杆菌χ7213,获得重组菌χ7213(pGMB151-ΔFlhD/Km)。将此细菌作为供体菌,与受体菌鼠伤寒沙门氏菌Χ4550进行固相杂交,经同源重组和抗生素筛选,获得鼠伤寒沙门氏菌Χ4550(ΔFlhD/Km)鞭毛缺失株。通过PCR扩增、动力学鉴定及电镜观察,显示鼠伤寒沙门氏菌Χ4550的FlhD基因已被成功敲除。证实,运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可成功地敲除鼠伤寒沙门氏菌Χ4550的FlhD基因,并导致其鞭毛缺失,为鼠伤寒沙门氏菌鞭毛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耿士忠潘志明方强胡娇陈祥焦新安
关键词:同源重组
西藏部分地区藏猪源沙门菌分离鉴定及耐药表型被引量:4
2020年
利用细菌的分离鉴定、K-B法和PCR检测方法,对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朗县、昌都市2个地区所分离的33株藏猪源沙门菌的药物敏感性及耐药基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共分离得到33株藏猪源沙门菌,其中肠炎沙门菌是优势血清型;33株藏猪源沙门菌分离菌株对氨基糖苷类、酰胺醇类和磺胺类药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对链霉素耐药率33.33%,对庆大霉素耐药率33.33%,对丁胺卡那耐药率0.00%,对氯霉素耐药率为96.96%,对氟苯尼考耐药率96.96%,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为75.75%,同时存在多重耐药现象,耐药基因检测结果与药敏试验结果一致。结果表明,藏猪源沙门菌确实存在,并且分离株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现象;沙门菌在西藏林芝、昌都均有分布,应引起重视。西藏地区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需要加强监测沙门菌引起的腹泻,建立流行毒株预警机制并合理用药。
王刚赵燕娟焦新安潘志明索朗斯珠陈祥
关键词:藏猪沙门菌耐药性耐药基因
表达致PWD和ED大肠杆菌保护性抗原基因的重组菌的构建与免疫保护试验
运用PCR技术,分别从大肠杆菌TB1、107/86和C83907菌株中扩增出不含信号肽序列的Stx 2e B亚单位基因(stx 2e B)、F18茵毛的A亚单位基因(fedA)和F4茵毛亚单位基因(faeG),将这3个基...
杨健美施慧高崧陈祥刘秀梵
关键词:大肠杆菌菌毛融合蛋白重组菌免疫保护
文献传递
华东地区致初生仔猪腹泻大肠杆菌的O血清型和毒力因子
从江苏、江西、安徽等7个省疑似黄、白痢直肠棉拭及病死猪的十二指肠和肠系膜淋巴结中分离鉴定出339株病原性大肠杆菌。经O血清型鉴定,除77株未能定型、41株自凝外,测定出221个分离株的O血清型,这些分离株覆盖了64个血清...
陈祥高崧王雷焦新安刘秀梵
关键词:仔猪腹泻大肠杆菌O血清型黏附素
文献传递
禽病原性大肠杆菌部分毒力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克隆并分析禽病原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部分毒力基因,探寻APEC毒力因子的变异和进化发生关系。以APEC中国分离株为模板,PCR扩增其部分毒力基因(fimC,kpsM,csgA,papC,felA,cvaC,iss),并测定了这些毒力基因扩增片段的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的同一基因进行序列比较。PCR扩增产物经克隆、酶切鉴定,均与预期结果一致,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上述毒力因子在APEC中的保守性非常高,均能达到99%以上。与其他来源大肠杆菌的同一基因的同源性也非常高,但不同基因间有所差别。APEC分离株的受试部分毒力因子的变异程度非常小,保守性很高,一些毒力因子与人源致肠外感染大肠杆菌的毒力因子同源性也很高,说明APEC与人源致肠外感染大肠杆菌的亲缘关系很近。
宦海霞陈祥高崧刘秀梵
关键词:APEC毒力基因克隆
抑制差减杂交筛选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基因组差异片段及其分析被引量:17
2005年
采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E037株(血清型O78)与非致病菌株K-12MG1655以及同一O2血清型高致病菌株E058与低致病菌株E526进行基因组差异片段克隆与分析。从E037株中共检出17个特异性差异片段,E058株中共检出32个特异性差异片段。经同源分析,这些序列可分为4类:质粒相关序列、噬菌体相关序列、已知功能序列、未知功能序列。这些差异片段包含许多重要的大肠杆菌毒力相关基因,如大肠杆菌素、气杆菌素受体、铁基因簇等。49个片段中,14个片段与其它微生物基因组同源性较高。结果表明,大肠杆菌高致病株与低致病菌株或非致病菌株基因组间存在较多差异基因,其中包括毒力、毒力相关基因、代谢以及噬菌体等基因成分。
陈祥赵娟高崧焦新安刘秀梵
关键词:禽致病性大肠杆菌抑制差减杂交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