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多学
- 作品数:20 被引量:74H指数:6
- 供职机构:亳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多态性与肥厚型心肌病
- 目的: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以非对称性心肌肥厚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遗传异质性和外显率不全使肥厚型心肌病的基因型和表型关系变得复杂化,有关血管紧张素原基因(AGT)M235T多态性影响肥厚型心肌病基因型和表型相互关系的...
- 陈多学
- 关键词:心肌肥厚血管紧张素病理分析
- 文献传递
- 选择性血栓抽吸在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中的应用被引量:14
- 2021年
- 目的探讨选择性血栓抽吸术在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心内科行急诊介入治疗的75例高血栓负荷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冠脉造影特点,血栓抽吸过程和手术结果及住院期间的临床情况和出院后1个月的临床随访情况。结果抽吸后血流明显改善69例,抽吸无效6例,并发症4例。有效率92%,并发症发生率5.3%。结论对于高血栓负荷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选择性血栓抽吸安全有效。
- 陈多学杨光耀卜令同江荣炎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 血清膜联蛋白A1在早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究血清膜联蛋白A1(AnxA1)水平对早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诊断价值,评估其与早发AMI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亳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的早发AMI患者(年龄≤40岁)107例,并根据临床诊断分为STEMI组(n=68)、NSTEMI组(n=39),选择同期40例冠状动脉造影或冠脉CT检查正常,且无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病史者(年龄≤40岁)作为对照组(n=40)。收集一般资料,检测3组对象血清AnxA1水平,分析AnxA1水平与STEMI组、NSTEMI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相关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AnxA1对早发AMI的诊断效能。结果STEMI、NSTEMI组患者血清AnxA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NSTEMI组高于STEMI组患者(P<0.05)。血清AnxA1水平与STEMI组患者(r=0.813,P<0.05)、NSTEMI组患者(r=0.832,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AnxA1诊断早发AMI的AUC为0.872(95%CI:0.803~0.941,P<0.05),诊断灵敏度为94.39%,特异度为70.00%。AnxA1鉴别STEMI和NSTEMI的AUC为0.690(95%CI:0.585~0.783,P<0.05),诊断灵敏度为70.00%,特异度为68.90%。结论血清AnxA1水平与早发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对早发AMI患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梁潇陈多学江荣炎刘祥
- 关键词:心肌梗死膜联蛋白A1
- 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256例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7月到2010年10月我院共有25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我院行介入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介入治疗效果,包括经桡动脉穿刺成功率,PCI即刻成功率,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死亡或急诊CABG等),无复流或慢血流和出血的发生率。结果经桡动脉途径穿刺成功率89.5%(229/256),PCI即刻成功率为98.4%(252/256)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4/256),慢血流发生率2.3%(7/256),出血发生率为1.2%(3/256),1例PCI术后6 h死亡,1例患者在术后5 h发生梗死部位支架前急性血栓形成,2例患者分支血管闭塞,7例患者术中出现慢血流,4例患者在术后不同程度地出血。结论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桡动脉行急诊或者择期介入治疗切实可行,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推广和提高。
- 陈多学吴桥江荣炎卜令同王敏耿旭影汪慧敏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桡动脉
- 房室分离伴尖端扭转性室速的年轻患者1例
- 患者闫某某,23岁,女性,因反复发作性晕厥10余年,再发1天于2011.11-12 15:00急诊入院。近10年来不明原因下反复晕厥3次,一直未予正规诊治。12天前因孕足月临产住我院产科,产前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发...
- 陈多学吴桥江荣炎
- 关键词:房室分离尖端扭转性室速临时起搏器剖腹产
- 冠脉内推注替罗非班对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血管血流与临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时经血栓抽吸后冠脉应用替罗非班对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14例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TIMI血流、TMPG分级、心功能的改变、出血事件以及住院期间MACE事件率。结果替罗非班组术后TIMI血流及TMPG分级均优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MACE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血事件及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抽吸后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是处理冠状动脉内血栓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减少慢血流或无血流的发生,改善心肌灌注及近期预后。
- 江荣炎蒋爱清吴桥卜令同陈多学王敏
- 关键词:替罗非班
- 不同起搏部位对左心室重构及左心收缩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研究右室间隔起搏及传统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左心室重构及左心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5月曾于亳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行双腔起搏器植入术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共63例,其中右室间隔起搏组共32例,右室心尖部起搏组共31例,观察两组术前与术后1年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射血分数、及血清NT-proBNP水平变化。结果两组起搏器植入术前血清NT-proBNP水平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右室心尖部起搏组较右心室间隔部组升高(P<0.05);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组术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室心尖部起搏组术后1年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前增大,左室射血分数减小(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的右室心尖部起搏,右室间隔部起搏更能保证心室正常的电活动顺序,且对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较小。
- 梁潇陈多学孙振峰
- 关键词:室间隔起搏心肌收缩心室重构利钠肽
- 心电图类似左主干病变的中间支病变2例被引量:1
- 2022年
- 病例1患者,男性,46岁。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因突发胸闷胸痛40分钟于2021年5月12日12:35急诊入院。查体:体温36.3℃,脉搏86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0/76mmHg,一般情况尚可,神志清楚,精神尚可,痛苦貌,无紫绀水肿,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6次/分,心律齐,心音中等强度,各瓣膜区均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肝脾不大,无压痛反跳痛。12:42,急诊床边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Ⅰ、Ⅱ、aVL、aVF和V2-V6导联ST段压低大于0.1mV,T波倒置或双向,aVR导联弓背向下型抬高大于0.2mV,V1导联ST段弓背向下型抬高大于0.1mV.
- 陈多学任飞夏林虎潘路华
- 关键词:心电图左主干回旋支
-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RBBB的临床特点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右束支阻滞(RBBB)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2016年5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与不合并右束支阻滞的患者的临床经过、心电图和预后。结果观察组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右束支阻滞患者,共有81例,其中48例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3例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前降支近段急性闭塞59例,对照组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不合并右束支阻滞者,共有526例,其中365例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61例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住院期间死亡率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均要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右束支阻滞往往提示前降支近段急性闭塞,心肌坏死面积大,血流动力学往往不稳定,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要高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不合并右束支阻滞者。前降支开口齐头闭塞也不一定导致新发右束支阻滞。
- 陈多学潘路华梁潇
- 关键词:前降支急性心肌梗死右束支阻滞
- 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MYBPC3基因突变筛查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FHCM)患者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分析其基因型与表型关系。方法:对6个家系先证者行肌球连接蛋白-C基因(MYBPC3)筛查,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其MYBPC3基因13、15-16、26、及27号功能区外显子片断,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对阳性结果者家系中其他成员及健康对照组同一位置筛查,分析患者基因型及临床表型特点。结果:在2个家系中,同时发现MYBPC3基因Val896Met杂合突变,而健康对照组同一位置未见异常,2家系中共6人携带此突变,其中发病5例;该突变可能为我国汉人FHCM家系中首次发现。结论:MYBPC3是我国汉族FHCM患者的常见致病基因;MYBPC3基因Val896Met突变所致肥厚型心肌病外显率高、临床症状出现较晚、进展缓慢、出现明显年龄依赖性特点,为一种良性突变。
- 孔德华王爱玲陈多学余元勋
- 关键词:基因型表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