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动脉
  • 8篇冠状
  • 7篇冠状动脉
  • 6篇心肌
  • 6篇介入
  • 6篇介入治疗
  • 5篇心肌梗死
  • 5篇消融
  • 5篇梗死
  • 4篇动脉介入治疗
  • 4篇射频消融
  • 4篇射频消融治疗
  • 4篇替罗非班
  • 3篇导管
  • 3篇心动过速
  • 3篇心脏
  • 3篇血管
  • 3篇血流
  • 3篇血栓
  • 3篇血栓抽吸

机构

  • 24篇亳州市人民医...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安徽省毫州市...

作者

  • 26篇吴桥
  • 20篇江荣炎
  • 13篇卜令同
  • 8篇陈多学
  • 8篇汪慧敏
  • 4篇王敏
  • 3篇蒋爱清
  • 2篇耿旭影
  • 2篇夏林虎
  • 1篇韩燕如
  • 1篇李含君
  • 1篇董松武
  • 1篇陈飞
  • 1篇王洲
  • 1篇祁彬
  • 1篇任永凤
  • 1篇汪爱虎
  • 1篇张静
  • 1篇程丽芳
  • 1篇许海侠

传媒

  • 5篇安徽医药
  • 4篇安徽医学
  • 3篇淮海医药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医药世界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解剖与临床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2篇2019
  • 3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浆脂蛋白a、高敏C反应蛋白、脑钠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a[Lp(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肽(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21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29例(包括单支病变组35例、双支病变组40例和三支病变组54例)和对照组87例。分别检测各组患者血浆Lp(a)、hs-CRP、BNP水平,并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浆Lp(a)、hs-CRP和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病变支数各组血浆Lp(a)、hs-CRP、BN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三支病变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单支病变组(P<0.01)。随着Gensini评分升高,血浆Lp(a)、hs-CRP和BNP水平也随之升高(P<0.01)。冠心病组血浆Lp(a)、hs-CRP和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浆Lp(a)、hs-CRP、BNP水平对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指导意义。
牛海军吴桥江荣炎卜令同
关键词:脂蛋白A高敏C反应蛋白脑钠肽
碎裂QRS波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fragmented QRS complexes,f QRS)对急诊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笔者所在医院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各105例,分析两组f QRS波及病理性Q波的检出率,观察两者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观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中f QRS波检出率的差异以及急诊PCI术后对f QRS波检出率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中单纯f QRS波(29.52%vs 3.81%)、单纯病理性Q波(20.00%vs 5.71%)、f QRS波合并病理性Q波(40.00%vs 2.86%)检出率比较,AMI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NSTEMI中f QRS波的检出率为61.90%(13/21),病理性Q波的检出率为23.81%(5/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PCI患者f QRS波检出率为78.95%(30/38),非急诊PCI患者f QRS波检出率为64.19(43/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 QRS波合并病理性Q波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敏感性及阳性预测值高于单纯f QRS波及单纯病理性Q波,NSTEMI患者f QRS波的检出率高于病理性Q波;AMI急诊PCI后较非急诊PCI组f QRS波检出率明显增高。
夏林虎刘娟吴桥
关键词:碎裂QRS波病理性Q波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
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256例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7月到2010年10月我院共有25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我院行介入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介入治疗效果,包括经桡动脉穿刺成功率,PCI即刻成功率,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死亡或急诊CABG等),无复流或慢血流和出血的发生率。结果经桡动脉途径穿刺成功率89.5%(229/256),PCI即刻成功率为98.4%(252/256)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4/256),慢血流发生率2.3%(7/256),出血发生率为1.2%(3/256),1例PCI术后6 h死亡,1例患者在术后5 h发生梗死部位支架前急性血栓形成,2例患者分支血管闭塞,7例患者术中出现慢血流,4例患者在术后不同程度地出血。结论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桡动脉行急诊或者择期介入治疗切实可行,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推广和提高。
陈多学吴桥江荣炎卜令同王敏耿旭影汪慧敏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桡动脉
房室分离伴尖端扭转性室速的年轻患者1例
患者闫某某,23岁,女性,因反复发作性晕厥10余年,再发1天于2011.11-12 15:00急诊入院。近10年来不明原因下反复晕厥3次,一直未予正规诊治。12天前因孕足月临产住我院产科,产前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发...
陈多学吴桥江荣炎
关键词:房室分离尖端扭转性室速临时起搏器剖腹产
冠脉内推注替罗非班对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血管血流与临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时经血栓抽吸后冠脉应用替罗非班对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14例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TIMI血流、TMPG分级、心功能的改变、出血事件以及住院期间MACE事件率。结果替罗非班组术后TIMI血流及TMPG分级均优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MACE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血事件及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抽吸后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是处理冠状动脉内血栓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减少慢血流或无血流的发生,改善心肌灌注及近期预后。
江荣炎蒋爱清吴桥卜令同陈多学王敏
关键词:替罗非班
自体脂肪块栓塞冠状动脉穿孔患者1例被引量:2
2017年
1病例资料 患者,女,66岁,因阵发性胸痛不适1周入院,胸痛发作时心电图(ECG)示:窦性心律,Ⅱ、Ⅲ、avF及V5、V6导联ST段压低0.1-0.2 mV,T波倒置,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及肌酸激酶同工酶无进行性升高。入院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1年前因心绞痛行前降支(LAD)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术(PCI),于LAD近段植入1枚药物支架。
李谦吴桥卜令同江荣炎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穿孔脂肪栓塞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清尿酸、胆红素及血脂水平的相关性被引量:18
2010年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胆红素及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对225例疑为冠心病的患者行冠脉造影并测定空腹血清尿酸,胆红素及血脂水平,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衡量冠脉造影结果。依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105例)和冠心病组(120例),冠心病组又分为单支病变组(43例)、双支病变组(38例)和多支病变组(39例),分析血清尿酸、胆红素及血脂水平在各组间的差异性,及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血清尿酸、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红素比值在各组间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除甘油三酯F=1.058,P<0.05外余F=10.913~56.238,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尿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红素比值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分独立相关(β=0.268,-0.526,0.250,-0.039,0.316,P<0.05~<0.01)。结论:血清总胆红素浓度降低,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红素比值升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血清尿酸、胆红素与血脂联合检测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卜令同吴桥江荣炎
关键词:尿酸胆红素冠状动脉狭窄
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冠状动脉再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1
2017年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6年6月在亳州市人民医院行直接PCI的STEMI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直接PCI,对照组患者给予替罗非班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术后30 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及术前、术后30 d心功能指标。结果术后研究组患者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30 d内两组患者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0 d脑钠肽(BNP)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术前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30 d LVESD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T波峰末间期(Tp-e间期)和T波峰末与QT间期比值(Tp-e/QTc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研究组患者Tp-e间期短于对照组,Tp-e/QTc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能有效改善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灌注和心脏收缩功能,降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且未增加MACE发生风险。
张辉卜令同吴桥
关键词:心肌梗死替罗非班血栓抽吸心功能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0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分析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的电生理机制特点,以及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PSVT患者102例,均予心内电生理检查明确PSVT类型及消融的靶点后行RFCA术。结果102例患者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45例,占44.1%;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57例,占55.9%,其中显性预激综合征15例。术后复发3例,发生永久性III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无因并发症而死亡病例。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根治PSVT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术者的熟练程度、消融靶点的位置、患者的配合等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因素。
江荣炎吴桥汪慧敏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并发症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02例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的电生理机制、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对102例PSVT患者均先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明确PSVT类型及消融的靶点,并实施RFCA术。结果:102例患者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45例,占44.1%;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57例,占55.9%。发生永久性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无1例因并发症死亡。结论:RFCA是根治PSVT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术者的熟练程度、消融靶点的位置、患者的配合等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因素。
江荣炎吴桥汪慧敏
关键词:导管消融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